某日,一位被众人视为白痴的人对天才说:“你猜,我的牙齿能咬住我的左眼睛吗?”
天才盯着白痴看了几眼,笃定地说:“绝对不可能啊!”
白痴说:“那,我们来打个赌!”
天才认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同意打赌。但只见白痴将左眼窝里的假眼球取出丢进口中,用上下牙齿咬着。
天才吓了一跳,说道:“没想到,真的可以呀!”
白痴又说:“那你信不信,我的牙齿也能咬住我的右眼睛?”
天才说:“不可能的!”他心想:难道这个家伙两只眼睛都是假的?这绝对不可能,否则他就看不见东西了。
于是,两人再次打赌,只见白痴轻易地把假牙拿下,往右眼一扣。
天才再度吃惊了,说:“没想到,真的可以呀!”
你说,到底谁才是白痴呢?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对于白痴和天才的定义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候所谓的天才想法,在没有成功之前,其实看来都像白痴;反之,很多白痴单纯执著的举动,最后却能激发出天才的灵感。
像爱迪生小时候就曾被视为白痴,还让家人担忧了好一阵子,可见得天才和白痴只有一线之隔。
所谓天才的想法,有时候因为太过惊世骇俗,超过凡人的想象太多,所以根本无法被世人接受,甚至遭到排斥。保持一颗纯真的心,以单纯与开阔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难题,并不丢脸。别把自己的脑子加上了大锁,人类就是需要扬弃自己脑中食古不化的观念,多以开放的心来接纳外界的讯息,才能彼此良好地互动,激荡出创意的火花。
循规蹈矩,一味守旧,只能裹足不前。要有所发展,就要能够变通、勇于变通,要学会变通的本领,善于打破一切常规,善于改变不适宜的东西,重塑新的起点。
8。学会左右逢源,便可如鱼得水
人的一生是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交织的一生。每个人都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苦苦挣扎,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成功与失败是人生的两个极端,去留仅相隔咫尺。有人把它们称之为比邻而居的两家门户,也有人说那不过是前后步伐,其结果相距那么遥远,又如此紧密相连。成败的转换往往只是瞬息之间的事,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恒的成功者。只有懂得灵活变通,善于左右逢源的人,才是能走向成功的人。
《红楼梦》里,最会办事,最擅长办事的,要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凤姐了。一天,邢夫人把凤姐找来,悄悄向凤姐说道:“叫你来不为别的,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鸳鸯,要她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我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办这件事么?”凤姐儿听了,忙赔笑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哪里就舍得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免有点儿背晦,太太劝劝才是。”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做屋里人,也未必好驳回的。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你倒说我不劝,你还是不知老爷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闹起来了。”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如今又听邢夫人如此的话,便知她又弄左性子,劝也不中用了,连忙赔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依我说,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邢夫人见她这般说,便又喜欢起来,又告诉她道:“我的主意先不和老太太说。老太太要说不给,这事便死了。我心里想着先悄悄地和鸳鸯说。她要是害臊不言语,就妥了。那时再和老太太说,老太太虽不依,搁不住她愿意,常言‘人去不中留’,自然这就妥了。”凤姐儿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哪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邢夫人笑道:“正是这个话了。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凤姐儿暗想:“鸳鸯素昔是个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虽如此说,保不严她愿意不愿意。我先过去了,太太后过去,她要依了便没的话说;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了风声,叫他拿腔作势的。那时太太又见应了我的话,羞恼变成怒,拿我出起气来,倒没意思。不如同着一齐过去了,她依也罢,不依也罢,就疑不到我身上了。”想毕,因笑道:“才我临来,舅母那边送了两笼子鹌鹑,我吩咐他们炸了,原要赶太太晚饭上送过来。我才进大门时,见小子们抬车,说太太的车拔了缝,拿去收拾去了。不如这会子坐了我的车,一齐过去倒好。”邢夫人听了,便命人来换衣裳。凤姐忙着服侍了一会儿,娘儿两个坐车过来。凤姐儿又说道:“太太过老太太那里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问起我过来做什么,那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脱了衣裳再来。”
邢夫人听了有理,便自往贾母处。
凤姐儿左右逢源、见机行事之术可见一斑。若是有好事儿,她肯定是百米冲刺跑在最前头;要是估着没什么好儿,她则施展一招绝活,将“皮球”踢给别人。从此事中已见凤姐儿“推法”之妙。
人们都只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却不知海不阔天不高之说。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环境往往就不允许你跃,不允许你飞,所以你要学会应变,做到左右逢源。
很多人告诉你,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劲,这没错。但是很多时候,你会因此而固执己见,不知不觉中,一条道儿走到黑。事实上,坚持一个方向走到底是不太现实的。就像你开车,不可能总是方向不变,而是不时调整方向。有时候,环境变化得太厉害,如果你还不另辟新路,你定会栽跟头。
所以,学会了左右逢源这一着,你在为人处世之时便可以如鱼得水了。
9。善于变通才能把握时机
为人处世对形势要有准确把握,才能占得先机;机动灵活找转机,及时调整,才能把握先机。人若善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机动灵活、心明眼亮,不能呆板迟钝,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
世事变化,往往出人意料。遇到麻烦事时怎么办?不妨以变为本,以应为用。防不住,躲一躲;躲不掉,变一变。变化越多,越能在处世中游刃有余。善于变化的人,从不胡乱变化,而是准确地抓住机会,一变就灵。做人处处离不开“应变”二字,因此,做人就要掌握多变局势,灵活应付。
曾有记者问过皮尔·卡丹是如何越过那些事业发展中的绊脚石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问题。他毫无保留地说:“思维变通!然后为之付出实践,再不断地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的确,从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皮尔·卡丹率先给自己制作的服装印上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都无不体现着“变通”二字。
在设计女性时装上的成功,并没有让皮尔·卡丹停止前进的步伐。酷爱钻研、敢于变通的他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时装作为人类点缀世界的装饰物,不应该仅仅为女性所独有,男人也需要装扮自己。忽视了男性,就等于放弃了50%的市场。皮尔·卡丹决心要打破女装一统天下的格局。
在当时的法国时装界,有一种沿袭多年的传统,认为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只能问鼎女装,设计男装会被人们指责为离经叛道。对于这一点,已在巴黎时装界闯荡多年的皮尔·卡丹当然不会不知道。但是,强烈的变通欲望,促使他大胆地涉足男装领域。不久,他设计的男装系列便问世了。
1959年,皮尔·卡丹又一次在巴黎举办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既有女装,也有男装。他的这一举动在巴黎时装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业界人士纷纷指责他的这种“离经叛道”。一时间,皮尔·卡丹成为众矢之的的人物,在名誉上和经济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但是,皮尔·卡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不断地反问自己:“男人怎么了?难道男人就不配穿自己喜欢的各种款式的衣服吗?”他继续设计男装,并坚持聘请男性时装模特表演,而且规模比以前更大。他坚信:男装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果然,没过几年,皮尔·卡丹便迎来了男装市场的春天。他设计的男装系列男装很快便占领了法国男装市场的半壁江山。
皮尔·卡丹是一个非常富有创造性的人,他具有独特的商业眼光,加之他的锐意进取精神,不久就打开了时装业的新天地。在法国,时装业本来是一个限制极严、顾客有限的特殊行业。巴黎时装店虽多,但够得上“高级时装”水平的服装企业也只有两三家。皮尔·卡丹首先意识到,高级时装只有在群众中开辟市场,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1953年,由于他改变了时装经营的方式,把量体裁衣、个别订制改成小批量生产成衣,并不断地更新款式。这样做,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给他的服装业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小批量投放市场的时装,既不落俗套,又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无异于是给他自己的设计做广告。而喜欢他作品的女子都有可能穿上他设计的长裙,这又打破了服装的阶层局限,可以说是服装业的一次革命。
当皮尔·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时,人们就像在参加一次真正的葬礼,他被指责为离经叛道。结果,他被雇主联合会除了名。不过,几年以后,当他重返这个组织时,他的地位却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