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培养优雅的气质 > 第9章 如何培养善于交际的女孩(第3页)

第9章 如何培养善于交际的女孩(第3页)

听取他人的意见、缺少合作意识,要合群必须要改变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于是,豆豆妈妈试着采用“放”的办法,每当周末督促孩子做完作业后,就带她找人玩。让她与小朋友玩自己喜爱的游戏,让孩子们了解游戏规则,帮助女儿放下“小公主”的架子,学会听取小朋友的意见,分清是非。趁孩子们玩得开心的时候,豆豆妈妈借故走开,让女儿自己去调解伙伴间的纠纷。游戏结束回家的时候,妈妈便询问豆豆是否玩得开心,了解他们游戏的情况,肯定她的正确做法,指出她的不当行为,并调动她下次再玩的欲望。及时告诉她,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还应该主动与人打招呼,见到小朋友问声好。这既是对人应有的礼貌,也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如果同学做错了什么,要学会谅解。假如同学有困难,要乐于帮助。豆豆快要过生日的前几周,妈妈对她讲:“你在班上有好朋友吗?你过生日能请他们来玩吗?”渐渐地,豆豆学会了与同龄伙伴交往,学会了在交往过程中调控自己的情绪。放学后,她总是在同学家做完作业,再玩一阵子游戏方肯回家。

不合群的孩子无法与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几乎没有知心朋友。豆豆妈妈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寻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方法,使孩子从不合群变得合群,拓宽了孩子的交际范围,使孩子在与人相处时,也收获了尊敬、信任、喜悦。

这样培养最有效

合群的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她不会封闭自己,并善解人意,能够热情友好地对待他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具体可以这样做:

1。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同伴交往

著名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提出的教育原则是:家人不要太亲近儿童,儿童应该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儿童总是与家人在一起,就会产生依赖式的自卑心理,将来步入社会就会感到很难适应。

父母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丰富的社会交往经验,得到社会生活的训练,培养社交能力。

2。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

父母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客人要热情、谦虚、礼貌,逐渐养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良好品德。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孩子,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3。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社交技能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朋友之间要互相信赖、彼此尊重。

教女箴言

乐群好交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离群独处往往不是其本性,而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所至,因为“狭隘的环境导致狭隘的精神”。

071分享快乐会加倍

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对于她的人格成长非常关键。现在,由于家庭结构的日益“核心”化,大多数家庭只有父母和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是父母、祖辈、亲友等照顾、抚爱的集中对象。因此,“分享”对于她们来说比较困难,孩子不懂得分享的现象非常普通。

星期天,京京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莹莹,刚巧京京妈妈带着京京出去买东西了。莹莹没有玩伴,京京的爸爸只好拿出京京的一些玩具来招待这位小客人。过了一会儿,京京妈妈带着京京回家了。

京京一进门,看见自己喜爱的小洋绒娃娃在莹莹的手上拿着,就非常生气,冲过去想抢过来:“这是我的,你不可以玩我的东西。”京京妈妈见此情景,赶紧拉住京京的小手好言相劝:“京京,你应该跟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不可以这么小气。”说着又从房间里拿出另一个娃娃给她,但被京京狂怒地打掉在地上,哭叫着说非要刚才那个小洋绒娃娃。面对京京如此小气的行为,京京妈妈终于失去耐心,把她打了一顿。

很多孩子不但对小朋友不懂得分享,甚至于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同样表现得很自私。

一个炎热的盛夏,小寒闹着要吃西瓜。妈妈在街上转了很长时间,终于买回一个大西瓜。切开西瓜时,她情不自禁地先尝了一口,立即听到一声严厉刺耳的童音:“谁让你吃的?给我吐出来!”小寒妈妈愣在那儿,两行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随即又听到孩子说:“算了,算了,下次不许这样!”可能良心未泯,小寒总算“原谅”妈妈的“过失”了。

碰到像京京、小寒这样的行为,父母可能会很尴尬,并且很心酸,觉得孩子很冷漠,不懂得与人分享。孩子这种只考虑自己利益的行为发展下去,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刘亦婷,这个优秀的孩子,随着《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畅销,已成为中国千百万孩子的新偶像。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女士在教育女儿时,不但注重孩子的成绩,更注重孩子的品质。她在教育婷婷要学会“分享”时,也可谓用心良苦。

亦婷在很小的时候,妈妈每次给她吃水果或其他食物时,总要求小亦婷与别人分享。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给孩子买些水果或营养品,妈妈爸爸需要节衣缩食。许多时候,妈妈爸爸实在舍不得吃这些“珍贵”的东西。但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一个爱别人、分享美好东的好习惯,爸爸妈妈还是狠心地要吃一些,尽管他们通常只吃一点点。

正是刘亦婷父母的“只吃一点点”,告诉了孩子这样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大家一块努力创造的,也应该大家一起来分享,不能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很多孩子之所以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因为父母舍不得“吃那一点点”。

这样培养最有效

与人分享不是自发的。小孩子不肯与人分享是很自然的,而且很多孩子常常认为凡是她能够得到的东西都是属于她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要让孩子明白分享的意义

要让孩子知道一份快乐,与别人分享就会多出一份快乐。而愿意与人分享的孩子更加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会感到轻松快乐,而不懂得分享的人不善于关心别人,也不会得到大家的关心。

2。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孩子思考的方式都是从自己出发,父母要帮助孩子多区分一下,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别人的想法,自己的想法会与别人的想法不一样,自己想做的事,别人可能不想做等等。帮助孩子分清自己和别人,帮助孩子了解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不能强迫别人和自己玩。孩子只有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克服“自我中心”,才能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少一些矛盾,多一点和谐,获得与人分享的快乐。

3。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很多父母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往孩子面前堆。虽然也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自私,但在行为上却不会与孩子分享。在孩子诚心诚意地请父母一块吃东西,父母却坚持不吃,还说:“让你吃,你就吃,装什么样子?”这样,孩子与人分享的好意给扼杀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了与人分享的好习惯了。所以,父母要首先学会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

4。要对孩子的分享表现加以表扬

在分享的问题上,只要孩子有一点表现,父母就要加以表扬,一次小小的进步就大力表扬,让孩子喜悦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可以让父母如此快乐。这样孩子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会很容易回想起父母上次的反应,也会逐渐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教女箴言

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