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孩子创造交往机会
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指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父母要为孩子交友牵线搭桥。例如,可以把别人的孩子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发展到让她和别的孩子一起出去玩。等自己的孩子在和朋友的孩子的交往中产生了愉快体验之后,再扩大交往范围。
3。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如参加夏令营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这些都是很好的培训孩子交际能力的场所。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结识许多的小伙伴,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整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整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教女箴言
没有朋友的女孩子,就像是没有叶片的花瓣,纵然有着娇嫩的颜色和甜美的芳香,也显得孤单落寞,容易凋零。没有朋友的女孩子,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因此,父母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并为孩子创设这样的环境。
069克服羞怯,大胆交往
羞怯是一种逃避行为的常见形式,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在路上碰到熟人因怕羞故意躲避;有的孩子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讲就会脸红舌硬。上述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羞怯心理。
孩子表现自己是自我发展的需要。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父母抱怨:“我家的孩子胆子太小了,明明觉得很好,就是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
小静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了。平时在家倒是很活泼开朗,爱笑爱逗的很是可爱。可是只要出了家门,有时候叫她和邻居阿姨打个招呼都不好意思,而且她特别不喜欢出门。尤其是在学校,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静每天上学从来不迟到,也没有早退过,成绩也很优异。可是,她在学校里,总是很少和其他同学一块玩,常常独自坐在一边,看着其他同学在操场上跳皮筋、玩游戏,很少参与其中。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小比赛、活动,她也从不报名参加,好像一切都与她没有关系。老师好几次给她父母打电话,问他们小静是不是受过什么刺激?
星期天,父母带小静去英语培训班学习。当初是她要求去学的,她说喜欢学英语。可是,在课堂上,她却不够积极,虽然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但是举手之类仍是不积极主动。老师也不提问她,只是在全体接龙回答的时候才有机会发言。发言的时候也不自然,声音也放不开似的。下课的时候,妈妈向老师提了意见,希望孩子们机会均等,不要只是给胆大的孩子机会很多,表现差的机会就很少,学习不只是为了几个单词去的,也是希望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可是老师说,不是没有给小静机会,只是叫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却总是沉默。
像小静这样羞怯的女孩子都伴有学习成绩差,不主动发言,不与他人交往,不愿与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不愿在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怕见生人,有陌生人在面前就不知如何应对等行为,这种羞怯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姗姗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她特别喜欢和别人交朋友。不管父母把她带到哪儿,她都能很快地找到新的朋友,并且很快地和新朋友相处得很融洽。这让她的父母很欣慰。
这天,妈妈领姗姗到体育场去玩,她很快就发现旁边也有一个女孩在与妈妈玩耍,她马上跟那个孩子打了个招呼,那个小孩子非常羞怯,躲在了妈妈背后。姗姗跟那个女孩说:“你知道吗?我昨天来这里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星星,你想看吗?”
那个女孩子非常好奇,就探出了小脑袋,可是她仍然不敢和姗姗接近,那位妈妈也充满怀疑地看着姗姗。姗姗又发出了邀请,那个小女孩还是不敢出来,她的妈妈鼓励她与姗姗玩。可是,她却死死抓住妈妈的裤子不松手。
姗姗一见如此,就找别的孩子了。不一会儿,她就和几个孩子玩在了一起,就好像她们是老朋友了。临走时,姗姗还留下她们的姓名、学校和联系地址。看到姗姗和她的新朋友们玩得很开心,那个躲在妈妈身后的孩子伤心地哭起来。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小女孩。姗姗活泼大方,也很受欢迎。另一个孩子却非常羞怯。她不是不想和姗姗玩,只是她无法克服羞怯。
在女孩的青春时期,父母要注意到自己曾经活泼可爱的女孩开始变得沉默羞怯的情况。这时候的女孩更加敏感,父母要保护女孩,防止她被消极的自尊打败,鼓励她克服自卑的情绪。
这样培养最有效
要克服孩子的羞怯心理,必须要有耐心,让她们慢慢地改变。充满爱心的父母可以参照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1。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自信。同时,当孩子从学校里或其他场所受到伤害时,父母应该是她的第一个疗伤医生,在第一时间内把孩子从困境中拉出来,以免孩子越走越远。
2。父母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有些女孩只是比较含蓄内敛,但经过父母在别人面前不断重复“这孩子太害羞”的暗示后,再加上亲戚朋友的不断议论,她就真的变得害羞起来。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在言行上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3。父母要多关怀、鼓励孩子
当孩子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父母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即使不能使孩子的表现欲付诸行动,父母也要表示赞赏、支持然后给予解释,绝不能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会瞎胡闹”之类的话语给孩子泼冷水,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教女箴言
女孩子非常容易害羞,这主要是受到一些世俗的暗示,或者遭遇自尊心的创伤引起的。因此,帮助女儿克服羞怯心理,父母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引导她克服羞怯,大胆交往。
070快乐孩子要合群
合群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具有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人接受的社会适应性特点。一个合群的女孩子必然是快乐的,也是能够健康成长的。如果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无法和别的小朋友合群,那么也会影响她的情感智商。最终,她不是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就是自以为是,自欺欺人。
豆豆聪明伶俐,上小学低年级时成绩遥遥领先。可是,老师总说她不合群,班上的小朋友谁都不乐意与她玩。
豆豆妈妈感到十分不安。怎样才能使孩子合群呢?偶尔与朋友谈及此事,友人说这样挺好,孩子便不会因为玩而误了学习。从此,豆豆妈妈便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喜欢,家长喜爱,小朋友也会乐意与你玩的。”豆豆确实听话,经过她的努力,期末考试全年级600多人,她名列第一。可是,豆豆这时却噙着泪水责问妈妈:“妈妈,我考第一,为什么同学们还是不与我做游戏呢?”豆豆妈妈哑然了。
是的,豆豆妈妈没有对症下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开了一个错误的处方。豆豆妈妈感到十分内疚。从那满眼质问的泪水中,豆豆妈妈看到了女儿内心深处渴望与同龄伙伴一起嬉戏、玩耍的迫切要求。人际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慢慢地,豆豆妈妈开始认识到要使孩子合群,只有多与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她自己的实践,才能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因此,豆豆妈妈开始有意识地请小朋友到她家做客,提供玩具与零食,想让小朋友开心地玩耍。可是又出现了另一番情景:每当玩具玩厌了、零食吃够了,孩子们一哄而走的时候,豆豆就会紧把着门,哭泣着说:“你们吃了我的东西,不准走,要跟我一起玩。”面对此情此景,豆豆妈妈十分难过,只得不住地安慰女儿。
作为妈妈,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女儿闯过这一情感难关呢?回顾豆豆成长的过程,从小到大,家中四个大人无时无刻不围着她转,为她服务,大大小小的事都听她指挥,以致豆豆形成了强烈的自我中心的意识。可小朋友们谁肯听命于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