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心无芥蒂啊!
蜀汉与东吴最终还是成功缔结了盟约,且一时情好日密,这是丞相以建业的蜀纸经销权换来的。
原来,还是自已救了自已啊。
林夕知道后,只是哂笑一声。
不过林夕越来越少回到医馆,多数时间,都宿在丞相府中她的那个小小值署内。
这是她林辅汉、林少傅在丞相府中的专属办公室,目测只有五平大小,除了一张案几一个矮庋就是一张小榻,位置却是丞相亲自定的,无他,推开那小窗,就能看见一株花树,花树的后面,就是丞相的议事堂。
多少个夜晚,丞相都会在疲累的时候走到后窗,透过那株花树看向那扇小窗,若有灯火闪亮,他便觉得安心,知道夕儿还在,只当她还陪着他。
而林夕不回医馆,实在是因为越来越忙。除了要给黄月英和诸葛亮做日常护理医生,还要做子龙的下手,帮他训练那十万新兵,不仅训练队列阵法,还要设计对战演习,将队伍拉到野外,红蓝双方对阵,一切都像真的一样,林夕就是导演,这让总指挥赵云觉得非常新奇,并且练兵效果奇佳。所以每次在诸葛亮相隔十天半月都见不到林夕而坐立不安之后,都会收到赵云对林夕的各种夸夸。
好奇之下,诸葛亮也亲自去看了回实战演习,又见了林夕做出的沙盘,方知赵云的夸夸还是不够,这夕儿当真如先帝所说,是个宝贝啊!
甚至刘禅都听说了林先生的独特练兵方法,征求了相父同意之后,他也顶盔掼甲,做了一回红方主帅,亲自上阵指挥了一场战斗,所得所获,远远超过了空读兵法,这让丞相与林夕十分欣慰满意。
从军营回来,大概率林夕又会被黄月英拉去后宅,诸葛连弩已经做出了样品,她需要林夕试用,并提出改进意见,两个女人经常在一起一谈就是两三天。
剩下的时间,则都被丞相占满了。
丞相着急啊,南中已经反了三个郡了,而国库还不够充盈,人才还捉襟见肘。
攘外必先安内,想安内就得快点恢复国力。
十万新兵正在慢慢变成十万精兵,赵云和林夕居功至伟。
可内政更加复杂,虽然有竹纸可制衡蜀中大家族们,但很多政令依然推行不畅,因为官员不够用,好官员就更少。
林夕算是知道为什么丞相会事必躬亲了,他所说“只恐他人不似自已尽力”,也是实情。因为三国之间有了明确的国界线后,人才流动基本归零。所以蜀中的官员,只能在蜀中选拔征辟,可蜀中一共才有多少人?普通黎庶连字都不认识,所以诸葛亮能发现和选择的人太少了,优秀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他见了姜维才会那样激动和欢喜。
丞相想要林夕帮帮他,去各地推行政令,搞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但是林夕最不喜欢内政,她宁愿躲到军营去跟那帮糙汉在泥水里摸爬滚打,也不愿意穿着少傅的官服去与各地的豪绅虚与委蛇谈项目。
可事情总要有人做。
她只好开出了人名单,王平、霍弋、傅佥、张嶷、马忠、李恢、句扶、柳隐、郑璞、郤正,这里面,有些已经任了官职,有些还是少年,她对丞相说,这些人都可大胆的培养,大胆的启用。
诸葛亮虽然不知她为何这样笃定,但也没有怀疑,只是基层官吏还是不够用。
糜竺已经带着儿孙重新投身商海,将蜀纸生意打理的风生水起,林夕见国内普及纸张已经成为了可能,于是试探的,将科举制告诉了丞相。
这一说,整整十天,林夕没能离开相府,每天都被丞相拉着询问和商谈。
从普及纸张开始说起。普及纸张,就意味着打破了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若再请秦宓这样的大儒来重新注解经典,配合断句标点,再用雕版印刷装订成册,那普通黎庶都有了识字的机会,寒门子弟也能读到现在难以触及的经典,这是实行科举制的前提。
但仅仅前提,就会让世家大族想要杀了诸葛亮。
因为竹纸在国内挣不到钱了,他们现在的投入就会打了水漂。
等到真的实行科举制了,丞相恐怕都出不去府门,因为世家们在官场的垄断也会逐渐被稀释、被打破,这是要刨人家的根,人家还能让你活着?
所以林夕只负责说,如何改,何时用,都是丞相来操心的事情。
诸葛亮愈发觉得林夕深不可测起来。
这一日,借着自已的生辰,他将林夕请到自已的议事堂内,摆了两桌菜,置了一坛酒。
林夕来了方知丞相今日生辰,“丞相恕罪,林夕不知,竟是没有备下生辰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