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林夕走进丞相的议事堂时,正看见一位风尘仆仆的官员正在与丞相说着什么,见林夕进来,丞相忽然脸色微变,打断了那官员的话语。
“伯苗,此事孤自有计较,汝先回府歇息,晚些时候孤与你面授机宜。”
“诺!”那官员又冲林夕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伯苗?就是邓芝了。这段时间里,尚书邓芝是专门出使东吴的使者,看他这模样,应该是刚从东吴回来,向丞相述职的。
随着刘备去世,孙刘之间的血仇还在,但也不再是不死不休了,至少,为了政权稳定,刘禅是愿意听相父的话与孙权和好的。
从食盒中端出药来,递给丞相,看他皱眉一口气喝完之后,从怀里又拿出一小块石蜜塞进他的嘴中。
“这还是三将军送你的石蜜?”
林夕无语,“这都多少年了?早吃光了!这是陛下今天赏我的。”
“哦?陛下今日都做了什么?”
“跟皇后吵架,让我劝和了。”
诸葛亮一愣,然后摇头苦笑,“都是一国帝后了,怎的还像小孩子般?”
林夕却是露出向往,“我倒是羡慕的很,这才是恩爱夫妻该有的样子。”
诸葛亮不说话了,表情也变回沉寂。
“伯苗从东吴回来?”
诸葛亮心中更是一紧,他经常想,如果夕儿不是这样聪明是不是更好些。
“孙权又提出了什么议和条件?这次是大汉处于劣势需要与孙权重新结盟,想来他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诸葛亮似不愿提起这个话题,只说:“夕儿不用管这件事,亮自有办法达成盟约!”
林夕语气平静,“若孙权还是想要林夕,丞相只管答应就是了,林夕可以去东吴,只要能为大汉换来休养生息的时间,林夕嫁过去也没什么的。若丞相需要,床笫间杀了孙权也易如反掌。”
“夕儿!”诸葛亮忽的高声断喝,双眼猛地就通红起来。
似乎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平复了情绪,诸葛亮郑重地说:“夕儿,吾自知伤你甚深,你便是一辈子不原谅,那也是吾该得的。但是夕儿,同样的错误,吾不会犯第二次!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
最后那句话,声音轻不可闻,似是诸葛亮的喃喃自语。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可惜他在失去了以后才明白。
林夕该高兴的,丞相终于将她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可她心中涌起的,却是意兴阑珊。
没意思的很,经过了那扎心的一刀,她现在对丞相尽量封闭爱的那部分,自然也就没了恨的那部分,所以去不去东吴变成了纯粹的国事,是不是将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就变得无所谓起来。
也是自已活该,过来时脑子还在长安城上,全然没有想过现在的丞相,还不是那个完全体的千古一相,他还在路上艰苦卓绝的前进着,他需要的是助力,是理解,是战友,是知已,至于男女情爱,恐怕都没有资格占据他内心的一角。
是林夕忘了初心了,忘了第一次选择季汉时她为的是什么了。
“那林夕先谢过丞相体恤了。但是丞相不必如此,以身许国,以身入局,林夕也可以的,只要能帮到丞相,林夕做什么都可以。”语气依旧平静,说完,林夕行礼,转身出了议事堂。
看着她的背影,一滴清泪滑落。
她已经不信自已了。
哪怕他再次提出同意和亲的条件,她也不会生气,不会痛哭,更不会再说出那句“唯独你不可以对我做这样的事情”了。
因为自已已经没了资格。
在她心里,自已只是丞相而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