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初世什么意思 > 敦煌两关丝路杂谈(第2页)

敦煌两关丝路杂谈(第2页)

《大宛列传》叙三大事件自元狩二年至天汉初共三千四百余字,然而筑塞建郡事,分别在三大事件之末尾,仅只列述以下三句话:

1.元狩击降河西一章结尾:“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

2.元鼎、元封通西域一章结尾:“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3.太初征大宛一章结尾:“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以上三语既是记述具体史实,也是每一事件之概括性结语。写在时间终了处,却并不表示发生于事件终了之时,至少史迁无此意,细心品味即知。原文“而”、“于是”,没有“从此”、“此后”等意。如释“同时”、“这样”之类,倒较符合原文精神。诸家正是据此三语之上下文时间排比,得出元鼎六年筑令居、置酒泉郡,元封四、五年筑亭障至玉门,太初四年后筑亭至盐泽的结论,演绎出元封、太初、天汉说。其实不然,其中有对文字和史实的误解。为此特以《大宛列传》为中心分段剖析于下:

(一)元狩击降河西地空徙民屯田

《史记》大宛等各传,元狩二年骠骑三出河西,重创匈奴右方,降昆邪二王号称十万,全部迁移置五属国。四年又大出漠北击匈奴王庭,从此金城以西至盐泽空无匈奴。同年张骞出使乌孙,厚币赂招其东徙昆邪故地,与汉结昆弟共御匈奴,更可招来大夏等为外臣,惜无结果。此段文字和史实,以下几点需再论及。

1.汉对河西策略的改变

元朔二年汉收复河南,立即筑城建朔方郡,而河西与之不同。一者,张骞建议清除匈奴,请来乌孙,以其为桥梁交好西域。此方略就军事、战略与历史经验而言都是败笔。其次,疑攻占河西时即有建郡计划。汉书武纪言元狩建武威、酒泉;《史记?平准书》云:“初置张掖、酒泉郡”,并非空穴来风。计划或因张骞出使而延缓,直至外交努力失败时方再启动。劳干、向达以为汉书武纪之说不可轻易否定,有一定道理。

2.元狩时向河西徙民屯戍

过去或以为元狩时徙民实边无河西,非是。《史记?匈奴列传》“汉已得浑邪王,则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元狩四年“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又《平准书》云“徙之民七十余万口,在食皆仰给县官。”集解裴駰引《汉书?食货志》称新秦中在朔方南。实则秦中指关陇,新秦中乃新夺匈奴地即北地、陇西近河之安定、金城、榆中、令居等,河南则指朔方、五原。《汉书?武帝纪》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以上足证元狩时河西已设军屯田官,以军卒、贫民、谪吏徒,来开渠垦田积谷供应军需。这是最初的汉人居住点。

3.军事与民族建置

河西新开,虽无匈奴,但有守军驻扎;原住民如南山羌、小月氏等仍被保留。后者主要分布于祁连南山,代表是卢水胡,两汉时乃张掖属国的主力,后来扮演了很重要的历史角色。匈奴降众编为五属国是当务之急,接下来便应成立张掖属国安置小月氏,不过被《史记》、《史记》遗漏。据兵法,凡行军作战、军队营阵、辎重粮秣、警讯斥候当同时并举。未建郡之前的军事布置今已不可知。可以想象,约同《赵充国传》“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的一番景象。张骞出使乌孙经过河西,当有驻军护卫迎送。

4.霍去病元狩二年进击路线和河西民族分野

此问题为中国西部古史地重大课题之一,也与河西建郡甚至历代建置有密切关系。有六家之说。一是日本藤田丰八,路线是北地?富平(银川)?阿拉善?居延(额济纳南下)?祁连山?湟中[见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天山条引,中华书局,1981年。]。二是岑仲勉攻天山说,他延长藤田氏路线,由居延西击祁连(天山),即攻入新疆东部[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三是王北辰的阴山高阙沙漠道说,北地?富平(银川)?朔方高阙?乌兰布和与巴丹吉林?居延(南下)?祁连山、觻得(张掖),近似藤田的路线。[王北辰《古代居延道路》,《历史研究》1980年3期。]上三家皆夏天进军路线。四为吴礽骧之青海羌中扁都口说,即陇西狄道(临洮)?黄河、湟水、浩亹水(大通河)?达坂山、扁都口?民乐、张掖。[吴礽骧《河西汉代驿道与沿线古城小考》,中国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二〇〇一)》,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此为春天路线。五为王宗维乌鞘岑道说,即由今兰州而武威的兰新铁路、312国道进入河西。王氏对路线各地多有考证。[王宗维]六即拙说,据居延、悬泉汉简驿置道里资料,[据破城子出土简EPT59:58L(载《居延汉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敦煌悬泉简ⅡT0214①:130(载《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6页)。]与史、汉武帝褒扬霍去病诸诏书,测定路线为春、秋自长安出陇西萧关,在汉媪围(景泰芦阳)渡河,经居延等地进入走廊。夏天由中宁渡河沿腾格里南缘西向民勤、武威。其中,古居延在武威以东而不在额济纳。[初世宾《汉简长安至河西的驿道》,中国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研究(二〇〇五)》,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

以上诸说因篇幅关系无法展开,但可知其进入河西的途径、路线、目的地,以及所据史料、方法各异。

(二)元鼎、元封建郡通西北国

对这段河西建郡通路的重要时刻,《大宛列传》的记述比较紊乱,述、议参半,时间概念或清晰,或模糊,颇需考订推测。现按我们的认识、方法,依其次第给予概括、摘引、分析,表解如下:

(1)(元鼎二年)张骞与乌孙使者、良马来归报谢,乌孙决定不东徙。拜骞为大行,掌蛮夷、外国事。

(2)(三年)骞病故;(四年)骞使乌孙诸副使使大宛等八国及旁国,与其国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汉书?张骞传》无此)

(3)史迁论博望侯及其后继者颇有威信(所指事在元狩四年~元鼎四年)。

(4)(元鼎三年)乌孙惧匈奴击之,使汉献马求聘公主,朝廷公卿议决应聘。

(5)初,天子《易》占神马从西北来(约元狩末);得乌孙马名天马(元鼎二年);得大宛马再名天马(当在太初四年)。

(6)“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益发使抵安息等五国。

(7)史迁概述使团规模、批次、往返时日。

(8)汉灭南越,通西南夷欲至大夏无望而止;通大夏者多由北道从酒泉(元鼎六年~元封二年)。

(9)史迁论“汉使”。

(10)楼兰、姑师当道攻劫汉使;匈奴奇兵时时遮袭汉使;汉使屡言楼兰、姑师易击。

(11)(元鼎六年)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巡击匈奴。(元封元年)破奴、王恢虏楼兰王,击破姑师;(元封三、四年)分别封侯。”

(12)“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以上将这段有关河西建郡最详尽的文字,细分为十二小节,以便比对前后左右,厘清年代。其中,(3)、(7)、(9)纯属议论,(10)与具体年代无关,所余只有(6)、(12)不确定和无从比对。实际上,史迁没有说清“筑令居”、“置酒泉”究竟在何年。如果按诸家的方法,这一事件应发生在(1)、(2)、(3)、(4)、(5)、(8)何后何前?是一年还是数年间?实在无法遽断。同样,(12)的“列亭障至玉门”,应与(11)三个年代的那个衔接比对才为合理!?可见诸家所谓元鼎六年初置酒泉郡,元封五、六年敦煌建郡的推论,不仅缺乏《史记》的依据支持;即就记载的排年分析而言,也不应得出如此结论;更何况其结论尤悖事理。

以下略谈我们的理解:

1.元鼎二年筑令居以西:

元狩时已向河西、令居徙民置田官,元鼎二年筑令居以西当无疑。陈梦家认为令居最初泛指武威东至黄河之地,[陈梦家《汉武边塞考略》,《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205页。]说是。其实,令居得名于“依令徙居其地”,见《汉书?晁错传》上书言守边备塞:“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即依法安置,享受优待。其地乃河西走廊东段,[河西走廊,今多从武威向西计算。实则武威以东,由古浪向东至景泰、靖远黄河,南有祁连山脉冷龙岭、乌鞘岭、毛毛山等雪山延续,北为腾格里沙漠,中间夹持绿洲连串,西接武威盆地,东抵河,与武威以西贯通一气,也是名符其实的“河西走廊”。]连阴山、河湟羌胡,扼东西交通要冲,绿洲沃野,极具军事、交通、经济价值。故张骞归来重新启动建郡计划之同时,立即筑令居及以西,作为开发河西之桥头堡。

筑令居以西,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开发,或可说是内郡形态的复制。包括军事防御的城郭烽塞和关隘长城,行政民事的郡县城邑、乡市田舍,水利交通的渠井河堤、道路驿亭等等。不少学者把这简单化地理解为元鼎六年筑塞、长城至酒泉。[吴礽骧《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5年,17页。]陈梦家较谨慎,提出从元鼎二年筑至六年。[陈梦家《河西四郡的设置年代》,《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87页。]

《水经注》卷二湟水支流涧水条云令居县“汉武帝元鼎二年置”。上距元狩时徙民置田官已数年,建设和建置诸般工程、体系应有基础,完全可信。是元鼎二年河西东部已建县,建郡也当在计划之中。

又《汉书?霍去病传》元狩二年夏败昆邪、休屠王,大行李息即“将城河上”。其城当在后来安定、武威郡相交地黄河附近,早于令居,用作驻军或迎降匈奴,也是汉军在河西的最初据点之一。

2.元鼎二年初置酒泉(及张掖郡、张掖属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