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虽然重要性不相上下,但为何男性的女性情结看起来却远比女性的阉割情结不明显。
渴望有小孩与求知冲动的结合,促使男孩开始朝知识的发展移动;他的劣势感随后被掩藏起来,转而由他拥有阴茎的优越感而获得补偿,此时女孩们对阴茎亦已有所认识。这种男性地位的夸耀导致了过度的男性意识伸张。在玛丽·查德维克(MaryChadwick)的论文《有关求知欲的根源》(DieWurzelderWissbegierde,1925)中,亦就男人对阴茎的自恋自傲,以及他们在知识方面对女人所表现出的较劲态度做了一番探讨,认为那主要是由于他们渴望有小孩的欲求受到挫折,因而将目标转移至对知识层面的渴望。
常常出现在男孩身上的过度暴力倾向,其实是女性情结作祟的结果,这种暴力倾向时常伴随着傲慢与“见识较多”的态度出现,而且非常不友善、充满虐迫性,其中有部分是由隐藏背后的焦虑与不屑之企图所主导。就某部分而言,它与男孩对女性角色的抗拒(源自于他对阉割的恐惧)相辉映,但却又深植于他对母亲的惧怕之中,虽然他希望从她身上夺取父亲的阴茎、小孩与其他具女性特质的性器官。这种过度的暴力,又与直接的俄狄浦斯性欲情结所衍生的攻击快感相融合,将性格形成过程中最不合社会性的部分展现出来。这就是为何男人对女人展现出的敌意,总是远比对同性友伴的强烈许多,而这种敌意大抵是由性器期位置所唤起的。当然,施虐固着的分量亦决定了一个男人与其他同性对手的关系。假如他与母亲的认同相对地筑基于一种建构完好的性器期位置上,那么他与女人的关系不但会较为正面,另一方面,他那些期望拥有小孩与女性特征的欲念,也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升华。
对两性而言,抑制运作的主要根基除了焦虑之外,还有与女性期有关的罪疚感。而我的经验告诉我,基于种种不同的原因,一套针对这个阶段的完整分析不但具有治疗上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某些看似无可救药的强迫症病例有所帮助。
接着我要来讨论女孩的成长问题。断奶之后,小女孩受到她所经历的肛门剥夺强力地驱使,被迫对母亲采取违抗的态度。性器期的驱势自此开始影响她的心智发展。
海伦娜·朵伊契(HeleneDeutsch,1925)认为,女人的性器期发展乃于口腔原欲成功地移转至性器后才圆满达成,我非常赞同此一看法,唯一须附带一提的是,我的经验令我相信,这个移转始于性器期冲动的第一波扰动。而身为性欲器官接纳者的口腔,则对女孩转而投向父亲的举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除此之外的另一项心得是,女孩对阴道的潜意识觉察,以及对它与其他性欲器官产生的感觉,在俄狄浦斯冲动萌生后立刻就出现了。然而,手淫对女孩而言,并不像对男孩那样可带来纾解兴奋感的效果,因此,这种持续的满意感匮乏,为女性性欲发展的复杂与纷乱提供了另一种解释。除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论点之外,难以透过手淫而获得完全的满足,可能是女孩厌恶手淫的另一项原因。而这或许便可说明,为何当她们正挣扎着要放弃手淫时,通常会采双腿紧闭的方式来接续双手的操作。
就女孩来说,对母亲的认同乃直接衍生自俄狄浦斯冲动,而在男孩身上阉割焦虑所引起的一连串作用,在女孩身上完全看不到。但不管是男孩或女孩,这种对母亲的认同,同样与意欲掠夺毁坏母亲的肛门施虐倾向相符合。假使认同发生的阶段,正值口腔与肛门施虐倾向非常强烈的时候,对于原始母性超我的恐惧将会令这个阶段产生潜抑与固着,并且干预进一步的性器期发展。对母亲的惧怕,也会迫使小女孩放弃对她产生认同,对父亲的认同于焉展开。
小女孩的求知冲动最早乃由俄狄浦斯情结所激发,其结果就是发现她少了一根阴茎。她的这项缺陷马上令她憎恨起母亲,但同时罪疚感又让她觉得那是一种惩罚。她的挫折感不断加深,进而反过来对整个阉割情结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早期关于缺少阴茎的怨怼往后会持续扩大,尤其是在性蕾期与阉割情结正大为兴盛的时刻。弗洛伊德曾提过,发现缺少阴茎令小女孩从母亲身旁离开,转而投向父亲。不过我的研究则显示,这项觉醒只是起了加强的作用:小女孩的转向早在俄狄浦斯冲突萌生的阶段就已展开,阴茎嫉羡紧接在怀胎欲念之后出现,然后在后续的成长阶段又再度为之取代。我的看法是,乳房的剥夺才是促使小女孩转向父亲的最根本原因。
在女孩认同父亲的过程中,其焦虑的成分比认同母亲和缓许多;甚至,面对母亲而产生的罪疚感会迫使孩子与她建立一种崭新的爱恋关系,以达到过度补偿的效果。为了抗拒这种新的爱恋关系,阉割情结于是发挥作用,让男性雄威与从先前阶段便已累积的恨母意识局促难行。然而,对母亲的憎恨与敌意,又再度造成放弃对父亲的认同,转而把他视为爱与被爱的客体。
小女孩与母亲的关系,对她与父亲的关系同时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影响。在父亲手下所经历的挫折感,其实是深植于原先对母亲的不满之上;而占有父亲的强烈欲望,则是源自于对母亲的憎恨与嫉羡。假如施虐固着始终维持在强势的状态,那么这份憎恨与其过度补偿也将实际地影响到往后女人对男人的关系。另一方面,若建基于性器期位置上的母女关系较为正面,那么未来女人不仅在与子女的相处上较能摆脱罪疚感的束缚,同时她对丈夫的爱亦将更加稳固,因为对她而言,丈夫也代表了对疼爱的孩子有求必应的母亲。正是在这个意涵非常丰富的基础之上,仅仅与父亲相关的另一部分关系建立了起来。这一部分关系原本仅是集中于性交中的阴茎之上,其一举一动除了满足了小女孩当前对性欲器官的欲求之外,对她而言似乎更是种极致的表演。
事实上,小女孩对阴茎的爱慕会因俄狄浦斯冲突带来的挫折而动摇,但除非它转而化为恨意,否则仍会在女人对男人的关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尔后,当爱恋冲动达到圆满的状态时,尾随长期受到压抑的剥夺而来的强大满足,便会与爱慕情愫相结合。这种强烈的满足感,会透过女性对爱之客体较能维持全然而持久的迷恋展现出来,特别是对“初恋”的沉溺。
小女孩成长过程中受到强烈阻碍的情形,可能会以下列的方式呈现:当男孩在现实当中确实拥有阴茎、因而可与父亲一较长短时,小女孩却仅能对母性产生无法满足的愿望,但这个感觉虽然强烈,她却也只是隐隐约约地察觉到而已。
这种摧毁内部器官的深刻恐惧可能会是女人更具敏感性的精神肇因,至于男人则是造成转换型歇斯底里(conversion-hysteria)和器官疾病。
此焦虑与罪疚感,正是使得原先十分强烈的女性荣耀与愉悦感遭到潜抑的主要因素,这让原本备受重视的母性能力受到轻蔑。因此之故,小女孩缺少了男孩子因拥有阴茎而获得的强力支持,而这本来是她可以从对母性的期许中得到的。
小女孩对女人气质所产生的焦虑,大致可与小男孩对阉割的恐惧相比拟,因为那会让她的俄狄浦斯冲动戛然而止。虽然如此,男孩子显而易见的阉割焦虑,其运作途径却很不一样;比起女孩子面对她的体内器官所产生的慢性焦虑,阉割焦虑可算是激烈许多。我们甚至可从男孩子的焦虑取决于父性超我、女孩子的焦虑则取决于母性超我的角度,来说明两者的必然差异。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女孩子超我的发展方向与男孩子是不同的。从不断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确认,嫉妒在女人的生命中所占的重要性远胜于男人,因为对男性阴茎的偏差嫉羡加重了它的力道。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女人特别具备某种伟大的能力,令她们能忽视个人的愿望,并且以一种自我牺牲的态度献身于道德性与社会性的工作之上。女人的这种能力并非仅奠基于过度补偿之上,我们也不能基于人类的双性气质,就以男性与男性特征对于人格塑造的混合影响来说明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在本质上是非常母性的。我认为,为了解释女人如何能从琐碎的嫉妒,到奋不顾身的慈悲为怀都一应兼备,我们必须将女性超我(femininesuer-ego)塑成的特殊状况考虑进去。在早期认同母亲的过程中,肛门施虐阶段处于优势,小女孩的心中因而产生嫉妒与怨恨,并依母性意象(maternalimago)塑造出一个严厉的超我。同此阶段,从父亲认同发展而来的超我虽然也可能具有威胁性并引发焦虑,但它似乎从未达到由母亲认同产生的超我所发挥的程度。而一旦对母亲的认同在性器基础上愈加稳固,宽大的理想母亲(mother-ideal)所具有的仁慈特质就更加突显。因此,这种正向的情感态度,其实是依母性的理想母亲意象承受前性器期或性器期性格特征的程度而定。但是,若它主动由情绪性态度转化为社会性或其他性质的行为,那么很有可能此时发挥作用的,是父性的理想自我。小女孩对父亲性器活动深切的爱慕,导致了父性超我的形成,此超我为她立下许多她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假如在她的成长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关系,而使得达成这些目标的诱因够强大的话,无法达成目标反而会激发她的动力,这动力与源自于她的母性超我中的自我牺牲能力相结合之后,会让女人在直觉层面与某些特殊领域中,展现出非常独特傲人的成就。
同样地,男孩子在女性期获得的母性超我会让他像女孩子一样,产生既极度原始又十分和善的认同意识。但他很快地便跨过这个阶段,重新展开(事情的确如此,但程度不一而足)对父亲的认同。不管母性部分在超我的塑成中占有的分量如何,实际上从一开始对男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还是父性的超我。虽然在男孩子的面前依然树立着一个尊贵的典范,但是由于那是从“他自己的理想形象”中塑造出来的,因此要达成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这个情况是男性能进行更持久客观的创造性工作之因。
害怕女性特质受到伤害的心理,深刻地影响了小女孩的阉割情结,因为这误使她高估了她所没有的阴茎,而且此夸大不实的想象,尔后还会比她对自己女性特质的隐藏焦虑更为明显。于此,我建议各位参考凯伦·霍妮(KarenHorney)的研究,她是第一位从俄狄浦斯境况的范畴中检视女人阉割情结根源的先辈。
就这个角度而言,我必须说明在某些童年的早期经验中性欲发展的重要性。在我1924年于萨尔斯堡会议发表的论文中,我曾提到当亲睹父母性交的经验发生于儿童成长晚期阶段,儿童会呈现出受创伤的样子。但假若这些经验发生于较早的年纪时,它们却会固着下来,成为性欲发展的一部分。如今我须再补充的是,这一类型的固着不仅会紧附着此一特殊的发展期不放,而且还会缠住稍后就要形成的超我,进而伤害到它的进一步发展。超我在性器期达到巅峰的程度愈全面,施虐认同就愈不突出,也就愈能确保心智健康与人格的发展维持在高道德水平。
另外还有一种早期童年经验,其象征性与重要性都令我非常讶异。这些经验通常紧接着目睹性交的经验而来,且从其衍生的兴奋当中获得鼓励与滋长。我所提的是小孩彼此之间及兄弟姐妹或玩伴之间的性关系,其运作的方式各有千秋:如观看、触摸、一同上厕所、口交(fellatio)、舔阴(cunninlingus)与相当直接的性交意图。他们很努力地潜抑着,并贯注到深刻的罪疚感。这些感觉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兴奋压力下所选择的爱恋客体,对小孩来说就像是父亲、母亲或两者的替代品。因此所发生的这些关系,虽然看似毫无意义,且表面上看来没有任何受俄狄浦斯发展刺激的儿童躲得过,它们依然以一种真正实现的俄狄浦斯关系姿态出现,并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主体的从中脱离,以及其往后的性关系等等,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有甚者,这一类的经验会在超我的发展中形成一个重要的固着点。由于对惩罚与强迫重复的需求,这些经验经常会导致孩子屈从于性创伤的宰制之下。关于这一点,我想请各位参考亚伯拉罕的论述(1927),他提到性创伤的经历是儿童性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在成人与儿童的分析中,针对这些经验进行分析性的探索,可大幅厘清俄狄浦斯境况与早期固着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我希望声明一点,在我看来,我的结论并未与弗洛伊德教授所言互有抵触。我认为在我所加注的额外论述中,重点在于我将这些历程发生的时间往前推进。此外这些不同时期(尤其是初始期)之间相互交融的程度,也比迄今众人所公认的自由得多。
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受前性器期的主宰实在太大,以至于当性器期开始运作时,一开始便遭到严重的遮掩,直至后来到出生后三至五岁之间才显得明朗。在这个时期,俄狄浦斯情结与超我的形成达到高峰,但是因为俄狄浦斯倾向开始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早,因而罪疚感对前性器期阶段所造成的压力,也早就在俄狄浦斯与超我的发展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连“性格形成”、性欲以及其他在主体身上进行的发展——所有这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却至今仍未被详加认定的元素——也难逃一劫。从儿童的分析中,我发现了这些知识的治疗价值,但不只是这样而已。我曾运用同样的论点在成人的分析中进行测试,发现不仅其理论上的正确性获得肯定,同时在临床治疗上的重要地位,亦获得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