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一本书读懂行政管理 > 第五章 一统中华(第3页)

第五章 一统中华(第3页)

郡县与原来封建的都邑有所不同,在于郡县是国家的行政区域,而都邑是封君私家的领地;郡县的居民是国家的编户齐民,而都邑的居民是封君的私属。郡县之分,即郡与郡、县与县之间的划分不是相互隔绝的,是国家根据人口、土地等情况划分的,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乡下设里。而都邑之分,除必要的通道外,是互相封闭隔绝的,其内部区域是邑外为郊、郊外为野,属都邑农田区;野外为林、林外为垌,为封疆,与外界隔绝,都邑内的人是按井田制组成井邑编制。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之后产生的新体制,而都邑制是古老的旧式体制。当郡县制产生并确定下来时,都邑制就消亡了,这就是赵魏韩三家取代晋、田齐取代姜姓齐国的内在原因。

县是早于郡而出现的,在春秋前期就开始出现了,到春秋之末,由于军事防御等原因,国的边地开始出现了郡制——大概是因为以人口多少为衡量,那时县在郡之上。进入战国后,由于旧体制崩溃,社会变革,人口流动,也引起了机构变化,于是出现郡统辖县这种体制。郡县体制确立,封建体制就彻底消亡了,所以战国时虽有封君,但也不是古代封建式的封君,而是郡县制下的封君。如吕不韦受封为文信侯,是“食蓝田十二县”,后来灭东周受封河南,也不是东周就属他的私人都邑领土了,而仍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即是享有那些地方的租赋而已,其他其民仍是秦县秦民。即战国封君是“食”,即享有其他的租赋,并不是改变郡县体制。

秦国的郡县制是商鞅变法以后确立的,商鞅时还是“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时还只是县、乡两级。到秦惠文王时,由于兼并四邻,拓地日广,因而设郡,建立了郡县乡三级体制。而这时诸侯也都出现了郡县之制,有的诸侯,如魏国设郡,比秦更早。因此郡县制不是秦国所创,是战国社会变革产生的新的社会体制,具有普遍性。

秦并天下,也不存在进步代替落后体制问题。如果六国尚处在封建状态,秦得—都一邑—地的改造,就是用上百年,秦始皇也改变不过来,更谈不上统一天下了。当时所以一战往往取10城、20城,甚至30余城;而赵都一灭赵地尽定,燕都一得,燕国尽平,兵入临淄,天下就归于一统,原因就在于各国都已是郡县制了。

说确立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事,是因为天下所确立的郡县,是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对攻取的地方,分别情况进行了统一的划分。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全国共分设36郡。

行政区域划定,行政机构也就设立了: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一一里是居民组织。

在地方的行政机构中,郡设郡守(掌治其郡)、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县设县令(掌治县),乡有三老(掌教化),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另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吏,又设置多种佐助僚属官吏,从而建成了庞大的郡县制的社会官僚机构。这些事情确定之后,国家机制健全了,各级、各方面事都有人负责掌管了。秦始皇通过这一套机构和这些官吏就可以集中天下权力,统治全天下的人民了,因此他把人民改称为‘黔首”。于是他通令全国,再—次大酺,即让天下人再来一次欢乐大饮酒,以庆他的成功。这一次则包括了原齐国人在内,可谓是普天同庆了。

世界历史大事记

提奥提华坎(纳瓦特语:Teotihuacán)是一个曾经存在于今日墨西哥境内的古代印地安文明,大致上起始于西元前200年,并且在750年时灭亡。“提奥提华坎”除了是一个古文明与该古文明在今日墨西哥谷旁所建立的建筑遗迹之名外,此词也是遗迹所在的提奥提华坎行政区之命名由来,是墨西哥州(EstadodeMéxico,墨西哥的一个一级行政区)底下122个次级行政区(Municipios)之一。

延伸阅读

对秦始皇当时所分的36郡,古书所记略有参差,今按谭其骧《秦郡新考》一文所考察甄别出来的郡名,列与读者赏鉴之。

上郡(今陕西)巴郡(今四川)

汉中(今陕西)蜀郡(今四川)

河东(今山西)陇西(今甘肃)

北地(今甘肃)南郡(今湖北)

南阳(今河南)上党(今山西)

三川(今河南)太原(今山西)

东郡(今河南)云中(今内蒙)

雁门(今山西)颍川(今河南)

邯郸{今河北)巨鹿(今河北)

上谷(今河北)渔阳(今河北)

右北平(今河北)辽西(今辽宁)

砀郡(今河南)泗水(今江苏)

薛郡(今山东)九江(今安徽)

辽东(今辽宁)代郡(今山西)

会稽(今浙江)长沙(今湖南)

齐郡(今山东)琅邪(今山东)

黔中(今湖南)广阳(今河北)

陈郡(今河南)闽中(今福建)

而秦原来的关中本地,则为内史,不在三十六郡之数内。

5.迁徙富豪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安定秩序、巩固统治所采取的另一个措施,便是将山东六国的富豪勒令西迁于咸阳。

所谓富豪,指的豪强巨富,其中包括六国贵族、富商大贾。六国灭亡后,秦始皇对六国旧贵族及富商大贾并不放心,把他们视为扰动天下不安的祸源。这些人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秦军进行武装抵抗,也不公开与秦王政权为敌,秦始皇找不出理由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法办,在经济上剥夺其财产。

秦朝“初并天下”,结束过去“兵革不休”、“流血满野”的战乱局面,改变长期以来“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的状态,顺大势而得民心。然而,尽管秦朝君臣一再粉饰天下“罔不宾服”的大好政治形势,但是秦与六国旧贵之间旧仇未已又树新怨,关东旧势力蠢蠢欲动,伺机谋反。如何对付这股逆流,巩固来之不易的统一成果,成为摆在秦朝君臣面前的头号难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