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庄的难民较多,携儿带女,哭哭啼啼,在庄丁们的催促之下,一路向南逃窜。
刘翔奎见袭击后方的兵力不是很多,大呼上当,下令全力追击,但为时已晚,万花庄的民团已经占领了秃头上。
居高临下,一阵痛击,很快就把追兵打退了。
刘翔奎见秃头上易守难攻,身后还有小股部队在身后袭扰,更何况他以占领万花庄为目的,也就下令退兵了。
海州军退兵不久,那些黑衣人也到了秃头山下,两军互传暗号,这才知道偷袭敌军后方的是坎家沟的坎家军。
原来修城主得知万花庄被困,也想派大军前去驰援,但他知道,眼下刘翔奎如日中天,一旦正面交锋,刘翔奎就会借助官府平叛的名义对西河门进行围剿。
为了不引火烧身,他没有派出西河门的武装,而是亲自来到坎家沟,与“猎鹰将军”坎钟秘密地见了一面,让他率领手下,以解万花庄的燃眉之急。
坎钟的手下都是狙杀精锐,虽然不过数百之众,但身经百战,骠悍团结,喜欢夜战,专门偷袭敌人后方。
当天夜里就伏兵在敌军的身后,正当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突然猛攻敌军的身后,这才让万花庄民团得以突围。
三个长老感激不尽,率领民众继续向南撤离。
逃难的民众有七千多人,身上还携带者钱财和衣物,清河北岸只有十多艘小型渡船,对于这七八千之众,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万兰、宋小玲以及民团头领的家属都属于重点保护的人物,维护秩序的庄丁把他们让上了第一艘渡船,结果引来民众的一顿痛骂。
船少人多,三个长老既焦急又无奈,正准备下令强行涉水渡河之时,清河的水面上亮起了灯盏,打南边驶来二十多艘大船。
三个长老正在纳闷之时,忽听船上有人高喊道:“我是修忠旺,是奉城主之命,特来接应你们!”
万长老高兴不已,扯着嗓子喊道:“多谢西河门兄弟们相救!你们就把船只就近靠岸,我们这就分散人流!”
在几十个庄丁的引领之下,纷纷地登上了渡船。顺流而下,一起驶向了西河门。
西河门一下子涌进六七千人,各个方面都有些吃不消。三个长老也清楚这一点,就把万强等人召集在一起。
万长老对大家伙说道:“眼下刘翔奎正处在巅峰时期,要想复城雪恨,最起码也得二年。西河门本来就不大,一下子涌进这些人,一定吃不消。我们必须找一个长久的落脚之地。”
万强点头道:“父亲所言极是。当务之急必须找个落脚点。西河门容纳不容纳仅在其次,关键是不能给西河门招惹麻烦。
“我们与西河门属于唇亡齿寒的关系,倘若我们留在西河门,东瀛人定会派重兵前来围剿,一旦西河门沦陷,别说复城雪恨,恐怕我们的命都保不住了。”
马长老叹道:“我也知道待在这里不是长久之地,可我们又能去哪?”
马烈久皱了皱眉头,突然拍着大腿道:“我们不如在九道山落草为寇!”
万强、赵明、马烈火等人都攻打过九道山,对那一带颇为熟悉,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好多人的赞许。
当即就请来修城主等人商量,经过商议,决定把他们安置在九道山。
他们这样做有两点好处:第一,西河门没有容留叛匪,即使刘翔奎想打西河门,也找不着任何借口,那么,东瀛人也就不会调集重兵。
第二,九道山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山下还有好多此前开垦过的土地,对于眼下来说,九道山是绝佳的庇护所。
若论亲戚,万兰与修城主应该属于亲家的关系,无论修城主还是家人,都要求把万兰、宋小玲留在西河门。
万兰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也在官府通缉名单之列,一是不想连累西河门;二是想与万花庄的民众共存亡,也就谢绝了修家人的好意,便和宋小玲毅然地上了九道山。
刘子敬等一伙在九道山上经营了二十多年,不但寨墙高厚,周边尽是开垦过的土地。
虽然房屋已被焚烧,土地已经荒芜,但万众一心,又有西河门大力的支持,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修好了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