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孙子兵法36集 > 第二章 作战篇(第4页)

第二章 作战篇(第4页)

“连起码的用兵常识都不懂。他把军队驻在河边,我们一进攻,看他们往哪里退?”

“退到河里喝水去吧!哈,哈,哈……”

“韩信真是个大傻瓜!”

赵军军营里高兴万分。汉军将士也难免议论起来:平日号称足智多谋的韩大将,这次怎么想出这么个阵形,是不是一时糊涂了?

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天渐渐地亮了,不平常的一天开始了。

汉军主力在韩信的亲自统帅下,打着大将旗号,排列着队伍,朝井陉口开过来了。

陈余见此,兴奋地叫了起来:“来得太好了,我就是怕汉军主力不出来。今天一定叫韩信这小子有来无回!”

陈余一声令下,10万赵军将士在一片“活捉韩信、张耳”的叫喊声中,漫山遍野地朝汉军冲杀过来。

一阵厮杀。赵军人多势众,汉军看起来有点支持不住了。他们丢下旗鼓,在韩信、张耳的带领下,朝着绵蔓河方向退却。

赵军一见汉军撤退,紧迫不放,—正在这时,韩信带领主力部队退到绵蔓河边,跟原来背水列阵的1万汉军会合起来,回过头来,跟赵军重新展开了激战。

激战中,只听见韩信向汉军将士们高喊道:“我们后面就是急流滚滚的绵蔓河,没有任何退路。、如果不奋力拼杀,顶住敌人,大家就会被赶下水中淹死。弟兄们,让我们跟赵军拼个你死我活吧厂

随着喊声,汉军的战鼓擂得震天响。只有拼死杀敌,才是惟一一条活路。汉军士兵们个个奋力杀敌,把十多万赵军死死地拖在了绵蔓河边。

战至半夜,原来埋伏在赵军军营附近的2000名汉军骑兵,一看到赵军倾巢而出,立即乘虚冲进了赵军军营。他们拔掉了赵军的全部旗帜,换上了带来的汉军旗帜。赵军军营一下子变成了汉军军营。

赵军将领陈余得知后,吃惊不小,但已经晚了。韩信乘机向赵军进行了反攻,杀得赵军落花流水,陈余当场被杀死,赵王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兵法上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是说,在“前有追兵,后无退路”的危险境地,将士们才会完全激发斗志,将士一心,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从用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实上就是一种激励的艺术,行军打仗,重要的在于军队的士气,所以善打仗的将军一定懂得鼓舞士气、战胜敌人的奥妙,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一个明白作战心理,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统帅。

当初刘秀在打天下时,经历了重重困难。在昆阳之战中,义军被王莽大军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刘秀突围搬来救兵后,众将仍旧顾虑重重,有的缺乏打败敌人的信心,有的甚至怕因打仗而损失掉自己的财物。

刘秀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士气高昂才能取胜的道理,他劝说众将:“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树立信心,则必胜无疑,等我们取胜之后,只怕性命都不保,还谈什么财物呢?”一番话稳住了军心,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刘秀的意见,决定与敌人决一死战。

刘秀为了继续鼓励士兵的斗志,自己作出无所畏惧的样子,主动要求率领先锋队,迎战王莽军队。两军对垒时,刘秀冲人敌阵,身先士卒,一气杀死敌人数十名。将士们见此情景,抖擞精神,向敌阵猛杀过去,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取得了杀敌近千人的首战胜利。

刘秀在鼓舞士气的同时,还假造情报,说义军已经攻占了宛城,即将派援军前来解昆阳之围。又派人把这个假情报散播到敌人阵营里去,制造假象,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士气。在刘秀的精心谋划下,义军取得昆阳大捷,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果缺乏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心,是无法与强敌作战的。刘秀作为一军将领,深知士气的重要。所以,他因势利导,巧妙地说服了众降兵。但军队的士气光靠主帅的口头鼓励是不行的,还要主帅在斗争中作出好样子。《黄石公三略》中有言:“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刘秀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的行动起了极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另外,刘秀还懂得一边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一边打击敌军的士气,使作战更顺利地进行。昆阳大捷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取胜的原因很多,但刘秀能够巧妙地提高将士们的士气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鼓励士气作为一种领导艺术,不仅适用于前线作战,而且也适用于安定环境的工作。在安定环境中鼓舞士气,也要领导者身先士卒,无所畏惧地挑起重担,才能带动部下一同上阵,完成任务。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不一定要去硬拼,巧借他人之力,行自己之意,只要“借”

的恰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就伟业。

原文: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作战篇》

译文:

在车战中,对俘获的兵车要妥善保养,优待和供养被俘的敌军士卒,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说在战胜敌人的同时,更加壮大我军的实力。

解读:

孙子提出的“胜敌而益强”的对敌原则,就是所谓越是战胜敌人也就更加壮大自己,也就是揭子在《兵经》里所说的“借”字原理。

揭子说:“所谓的‘借’,就是指能借他人的力量壮大自己。”尤其在两军对阵时使用‘借’法,才称得上巧妙。也就是说:自己力量不够,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力量。直接杀敌有困难,就要设法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使其自相残杀;缺乏物资,就要设法夺取敌人的储备,便等于借用了敌人的物资;缺乏兵将,就要设法收服敌人的兵将为我所用;自己智谋不够用,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智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韩信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原理。

韩信率军在井陉口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俘虏了大批赵军,在泯水边斩了成安君,活捉了赵王歇。并命令传下去,不可杀死广武君,如有人活捉了广武君,可以赏给千金。这时就有人把广武君绑了送到韩信的旗下,韩信立刻松了他的绑,请李左车面向东坐,自己执弟子之礼,坐东向西来跟他讲话。

韩信向广武君请问道:“在下想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怎样做才能成功?”广武君谦让地说:“臣听人说,带着军队打了败仗的将领,不够资格来谈英勇;亡掉了国家的臣子,是不配来参与谋划长治久安之计的。现在臣已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怎么配得上跟您一道来商量国家大事呢?”韩信说:“在下也曾听说过:百里溪在虞国做官,而虞国亡国了;在秦国做相国,而泰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并不是他在虞国愚笨,而到了秦就聪敏起来了!主要在他的意见被秦国采用而不被虞国采用,虞君不听信他的意见,而秦君听信他的意见啊!假如当初成安君真的采纳了您的计策,像我韩信这样的庸才,早已被您生擒活捉了;就是因为他不听从您的话,所以才有机会让我韩信陪侍您。”

接着韩信又坚决地向李左车请教,说道:“在下完全听从您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当然,臣听人说过:智者千虑,必有一次失误;而愚者千虑,也会有一次收获!所以说,即使是无知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采纳。但是又恐怕臣所献的计策,不一定适合,不过臣愿意献上我的愚见。至于成安君有百战百胜的计谋,然而一旦失算,所以部队在鄗的附近打了败仗,以至身死于泯水之滨。现在将军用木筏涉过西河,俘虏了魏王,在阏与捉住了夏说,一战便攻破了井陉隘道,不到一个上午打败了二十万赵军,杀了赵相成安君。威名传扬四海,威震天下,使得敌国的农夫们十分恐惧,都放下耕犁和锄头,只图眼前穿好些吃好些,侧着耳朵在等候着听您出兵的消息。像这些,都是将军您的长处啊!。然而校尉们十分辛劳,士卒们已经十分疲乏,实在是很难叫他们再卖力作战了。现在将军您要想发动这一群疲乏困倦的军队,去驻扎到燕国的坚固的城下,要跟他战斗吧,恐怕会僵持很久,而又没有力量攻下它。如此情势,已被敌方知道得一清二楚,声势随之也削弱了。日子愈拖得久,那粮草一定就耗尽了。这时,较弱的燕国你还不能使他降服,而齐国一定来个坚壁清野,固守国境,而使自己强大起来。燕国和齐国与您的军队形成僵持局面,不能解决,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还是未见分明的!像这些,是将军这方面的短处啊!臣很愚笨,但鄙意以为您攻燕伐齐的打算是错的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拿自己的短处去攻击别人的长处,而是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短处。”

韩信说:“那么我该怎样行动呢?”广武君回答说:“现在为您打算,不如解下盔甲武装,放下兵器,镇守赵国,安抚百姓,存恤遗孤。百里之内的地区,每天都可以送来牛和酒,以宴请您的将士,犒赏您的兵卒。而后向北移军,把部队驻守到通往燕国的路上,摆出要攻打燕国的架势,接着派一个辩士,送一封信过去,向燕国显示您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的命令。用威势把燕国降服了之后,再派说客向东去劝降齐国,齐国一定听到消息就降服您了。虽然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如何替齐国出主意了。这样一来,那么,争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图谋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虚张声势,而后再采取实际行动,这就是我所说的情况!”

韩信听了,说道:“好极了!”就照广武君的计策,派人到燕国去,燕国人听到了消息,立刻投降。韩信正是因为采取了李左车的建议,才取得了这一系列胜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