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八月,刘邦率数万大军兵临武关。这时,在河北战场上,项羽早已击溃王离军,章邯也已投降。秦王朝在行将灭亡之前,内部矛盾加剧,秦相赵高逼杀秦二世,遣使与刘邦谈判,企图和刘邦瓜分关中。九月,立子婴为秦王,去帝号,子婴计杀赵高,遣将扼守峣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阻止起义军进一步西进。峣关前据峣岭,后靠蒉山,地形险要,是由武关北入咸阳的最后一关。张良认为不宜强攻,建议一面设疑兵,一面利诱峣关守将。秦峣关守将果然叛秦,并表示愿和刘邦一起进攻咸阳。张良又说:“只是守将欲叛降我们,恐怕其士卒未必随从。不如乘其松懈发动攻击。”刘邦接受这一建议,乘峣关守备疏忽之际,绕过峣关,翻越蒉山,大败秦军于蓝田。十月,刘邦率军进至霸上(今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无力再抵抗,于是手捧皇帝玉玺,“素车白马”出城,向刘邦投降。秦朝至此灭亡。
刘邦最初以不足万人西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便攻占咸阳,摧毁了秦王朝的统治中心,原因是多方面的。秦王朝愈到后来,政治上愈混乱,人心愈离散,封疆守吏已经多不堪用。项羽在黄河以北战章邯,牵制并歼灭秦军主力,也使刘邦得以乘虚蹈隙,向西发展。从主观因素上讲,刘邦善于用人,能纳张良之谏,听郦食其“因粮于敌”的建议,不自逞其智,从而使上下戮力同心,不断赢得主动。
郦食其灵活运用了孙子“因粮于敌”的战争策略,这种“就地取材,以战养战”的办法,与商业活动中“借地生财”、“借钱生钱”是一致的。在企业生产、商业经营中,“因粮于敌”也是一个重要策略。
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环境,而环境是个难以预测的变数,人类无法抗拒环境,我们只能随环境之变而随时随地变换生存方式。虽说人类有时可以改造环境,但那只是微弱的一点点,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环境的变化少有规律,而人生的应变方式应该是有术可循的,而且应高招迭出。环境的变化可以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是造成人生之变的一种外在张力。
1984年,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洛杉矶举行,尤伯罗斯就任洛杉矶奥委会组委会主席,主持筹办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应聘经营奥运会不久就公开宣称,政府不掏一分钱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尤伯罗斯夸下如此海口,使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人士目瞪口呆。
众所周知,举办现代奥运会是财政上的一场灾难。自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庞大、奢华和浪费,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一种时髦和趋势。举办一次奥运会要几亿美元的投入,已属于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尤伯罗斯如此说法,难怪人们不敢相信了。
其实尤伯罗斯决不是口出狂言,他已成竹在胸。尤伯罗斯查阅了历届奥运会举办情况的资料,他看到,前几届奥运会之所以耗资巨大、亏损严重,主要是由于必须要负担庞大的建筑设施成本。他看到洛杉矶有现成的各种运动场地,同时,这里三所大学的学生宿舍可以作为选手下榻的奥运村,所有这些基本的大宗项目几乎都不必另行建设。剩下的就是如何充实一些必要的设施了。尤伯罗斯决定实行各个项目直接由赞助者赞助设施的办法。
与经济界的赞助者打交道是尤伯罗斯的拿手好戏。尤伯罗斯亲自谈判一宗宗赞助合同,运用他的推销才能,挑起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开始,尤伯罗斯首先对赞助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听起来苛刻的要求非但没有吓走赞助者,反而对赞助者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结果是赞助者纷纷前来,一时间赞助成了一大热门。其中索斯兰公司最急于加入赞助者的队伍,甚至还没搞清它要赞助的一座室内赛车场是什么模式,便答应了组委会提出的条件,
最后,尤伯罗斯以5个赞助者选1个的比例选定了30家赞助厂商。这些赞助单位都欣然应允将使洛杉矶奥运会拥有最先进的体育设施。
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尤伯罗斯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做成的。尤伯罗斯实行了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的办法,使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出资2。25亿美元夺得播映权。
尤伯罗斯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广播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打破了。
1984年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这不但表现在财政上有所盈余,更表现于这届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尤伯罗斯以经营企业的手法筹办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后的历届奥运会也深深地打上了尤伯罗斯的印记。
“就地取材,以战养战”是古代用兵常采取的一种策略。洛杉矶奥运会之前的所有奥运会都是赔钱的,然而尤伯罗斯却看到了它的无限商机,他利用了以会养会的方式,拉赞助,卖播映权,不但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而由此也大赚一把。所以自1984年以来,奥运会的主办权亦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焦点。
4.善于激励士气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领导者或统治者无不善于运用激励士气的手段,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斗志,为实现特定的领导目标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孙子兵法·作战篇》
译文:
所以,要使部队和士卒勇猛地冲锋陷阵杀敌立功,就要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鼓起部队高涨的士气,激起士卒对敌人的愤怒仇恨之心理;要使士卒奋勇争先抢夺敌人的军需物资,就要使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解读:
孙武反复倡导说,在夺取了敌人资财后,就要分出一部分奖励部下,是为“掠乡分众”,在攻取土地后,就要分与有功者,是为“廓地分利”。(《军争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这样可以达到激励士气的良好效果。激励士气的方法有智愚高下之分,只有掌握好其分寸尺度,灵活发挥,机智应用,可以让你在需要兵士拿出他们最大的力量,拼死效力时,派上绝妙的用场。
大将韩信在鼓舞部队士气方面很有一套。他的一些言论和做法,显示了相当高的鼓动艺术。按照中国兵法所说,背靠江河设立阵形是万万使不得的,“背水阵”历来是兵家大忌。然而,韩信却在楚汉相战中,巧设“背水阵”,打败了敌军。
公元前204年,韩信平定了魏国之后,黄河以北还有赵、代两个诸侯国。韩信又向刘邦提出一个消灭这两个诸侯国、夺取齐地、迂回包抄项羽的作战计划。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这一意见,拨给他3万精兵,并派张耳去协助他。
韩信在击破代国后,这时项羽正在猛攻荥阳。荥阳告急,刘邦只好把韩信的部分精兵都调到那里去,以加强荥阳的防守,而给韩信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刚征集来的新兵,人数也只有几万,但韩信并没有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
这一年的秋天,正是秋高气爽的大好季节,韩信领兵抵达太行山,进逼赵国。
赵国实有十多万军队,但号称20万。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听说韩信率领汉军来了,便把军队部署在赵国西面的一个隘口——井陉口。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它的西面,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赵国的谋士李左车建议陈余说:“韩信攻灭代国,乘胜而来,锐气正盛,我们应该避开他的锋芒。”
接着,他向陈余献计说:“汉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们是从远道而来,粮草得从千里以外运来。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无法并行通过。我带3万人马,抄近路夺取他们的粮草,并且堵住汉军的退路。您则率大军,深沟高垒,坚守不战。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这样不出十天,我们就会取胜韩信。”
李左车的这个计谋着实厉害。谁料想陈余是个书呆子,他骄傲自大,却又书生气十足。听了李左车的话,他不以为然地笑了几声,说:“讲道义的军队不使用诈谋奇计。何况兵法上不是早就说过‘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围歼它;兵力比敌人多一倍,就可以交战’吗?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其实不过几千人。他们从千里之外来攻打我们,已经极度疲劳了。像这样弱小的军队我们都避开不打,以后遇到强大的敌人那又该怎么办?再说,各路诸侯也会讥笑我们胆小,就会轻举妄动来进攻我们。”
陈余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马上率领军队,开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
半夜里,韩信开始布置作战任务。他挑选了2000名手脚灵活的骑兵,每人带着一面汉军的红旗,趁天黑,悄悄地从山间小路绕到赵军大营侧后方隐蔽了起来。韩信对他们说:“你们埋伏在那里先不要动。等到我军后退,赵军离开军营追击我们时,你们就立即跑进赵军军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我们汉军的红旗。”
2000名骑兵秘密出发后不久,韩信又派出1万人马,开到了井陉口附近绵蔓河的东岸。
绵蔓河水深流急,汉军士兵们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一肚子疑惑。正在疑惑之时,韩信命令他们背靠河岸,摆成了一个“背水阵”,这使汉军将士们更加疑惑起来。
当赵军的将士们知道韩信在绵蔓河背水列阵,都讥笑起韩信来:
“都说韩信深通兵法,用兵如神。原来他就是这种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