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要多在外人面前赞美老公。男人都有种自负心,妻子在外人面前多赞一赞老公,会使其自负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老公觉得自己的妻子知书达理,有眼光,而且以嫁给自己为光荣,就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由此向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就会觉得不应辜负妻子对自己的期望和在众人面前对自己的赞扬,也就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妻子,把自己在事业或是在其他方面的目标都定于“为了妻子"的前提之上。
不仅如此,妻子还要给老公广阔的空间,不能处处束缚着他。男人在外不免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承受的心理压力十分大,所以偶尔也会出外找找朋友,回家比较晚。可就因为如此,有些妻子就大呼小叫,认为老公背叛了自己,甚至有时老公真的是因为要加班而归家晚了,也要兴师问罪。当然,妻子都希望老公能多陪伴自己,但并不是
说一个男人娶了你之后就完完全全属于你了。如果总是牢牢地抓住老公,黏住老公,增加老公的心理压力的女人,时间一久定会受到老公的排斥,从而逐渐失去老公的爱。据心理学家测定,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就是那些仅有肉体接触而没有感情交流的夫妇。细心的妻子们稍稍留心一下便会发现,恩爱夫妻无不善于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向对方表达爱意,这种感情的沟通便是婚后夫妻情感不断深化的根本保证。
结婚以后,大多数做妻子的只用行动来表达对老公的体贴、关怀和爱慕,而很少说一句“我爱你”。固然,行为沟通在已形成高度默契的夫妇中可以传递比语言更丰富的信息,但这样的夫妻毕竟是太难得了。特别是对于尚处于调适阶段的年轻夫妻,由于行为所包含的信息过于丰富,对方不一定都能感受得到,而此时用语言表露情感是十分必要的。与老公保持情感交流渠道的畅通,是聪明妻子“对付”老公很关键的一招。
作为女性,特别是已婚女性,在与自己的另一半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男人也喜欢听好听的话。在对方经常说好话来哄你开心的时候,你也要想想怎样去赞美他,只有这样,你们的相处才会更加和谐和愉快,感情才能更长久。
在他自吹的时候假装很崇拜他
当今社会,女性最关注自己的脸,而男性则是最关注自己的面子。很多时候,男人会觉得,面子要比生命还要重要,为了赢得面子,男人往往还会做出一些让人不理解的事情来。然而,现实中,在夫妻之间,很多女性却不懂得这一点。她们从来不去顾虑男人的面子
和自尊,认为结婚后,男人就得听女人的,而且只能爱自己一个人。甚至还有些女人把老公当儿子一般来对待,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殊不知,一个女人如果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公,那么,夫妻之间的感情迟早会走到尽头。
社会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每天都在社会上闯荡,在社会上建立起的“公众形象”,以及在朋友堆里树立的“威望男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拿岀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对于自己不优秀的东西、不好的东西,总是尽可能藏起来不显露出去。这个时候,作为妻子,如果经常把在家中对男人的印象,随便地告诉男人的朋友,那就是对男人致命的伤害。要知道,当男人在社会中搏击的时候,男人就要摆出自己的社会形象,并捍卫自己的“价值”与“尊严”,凡是有损于男人形象的言论都会深深地激怒他。女人在这方面一定要谨慎,多给老公面子,当他自吹的时候学会假装很崇拜他。女人只有明白男人的这点心理,才能够跟他更好地相处。
我们知道,很多男人一生的奋斗就是为了事业和爱情。当男人的事业获得了成功的时候,他在外面就会很有面子,然而,他心里清楚,这些面子很多都是虚无的。很多时候,还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的面子,根本不能让一个男人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尊严。而只有在妻子面前的那种尊重才是最真实的。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男人的内心都是非常渴望妻子的崇拜,但由于男人又重视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当妻子面对老公的挑剔和指责的时候,多包容他、理解他,把这种挑剔当成信任,甚至可以当成想在自己面前撒娇。这样一来,就会让男人得到了内心的满足,他也就会更加地尊重你、爱你。
作为妻子,如果面对的是事业失败的老公,就更要注意老公的面子问题了。在日常的相处中,更要显示出你对他的崇拜和欣赏。因为当一个男人的事业不成功的时候,他的内心会更加脆弱,这个时候,
他更加需要最亲近的妻子的信赖。这样,他才不会沉沦在失败之中,更不会感觉自己没有了尊严,也只有这样,他才会重振起来,继续拼搏。要知道,你的言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锐气和信心。那种一味地贬低男人,尤其是自己老公的女人,其实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除了会造成夫妻关系紧张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老公的消沉、自暴自弃,那更是家庭的灾难。作为一个妻子,也要读懂另一半的这种心理,只有这样,双方的交流和相处才会更加和谐。
自尊的男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如果女人想自己的男人成为一个出色的人,请先好好保管好男人的自尊。如果女人不想让自己的男人离开,请爱护男人的尊严。因为爱护了男人的尊严,就等于爱护自己。
男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是需要女人的照顾和捧场的。女人应该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男人的尊严,千万不要和男人的尊严较劲,以免因逞一时口舌之快,损坏了苦心经营的爱情。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家庭中,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努力维护男人的尊严,将会使男人更爱你、更依恋你。
每个男人都需要女人的崇拜,特别是他心爱女人的崇拜。女人对男人的崇拜,可以激发男人的力量和勇气,特别是男人在和朋友面前吹嘘自己的时候,一定别忘了脸上应流露出崇拜的神情,即使他说的话题很令人反感,很不入耳,此时最主要的是给足男人面子。作为妻子,无论他事业有成或一事无成,无论他英俊潇洒还是其貌不扬,都要尊重他、推崇他、敬仰他,用无比崇拜的眼光仰视他,用热烈的话语尽情赞美他,即使你心里明白得跟镜子似的,也要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如此,他又怎么忍心破坏在你心中的高大形象呢?他会激动地告诉你,他将一生一世保护你。
有人说,女人都是孩子,而男人通常会很成熟,其实不然。男人
有的时候比女人更加得孩子气。说爱玩是男人的天性,一点都不为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隔三差五与朋友小聚,有几天没碰面就急得抓耳挠腮。而在这些朋友面前,男人也是最要面子的时候。有的男人为了在附近的朋友圈里有面子,在聚会的时候,甚至会打肿脸充胖子,争着去买单。作为妻子,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一定不要毫无顾忌地指责,而是要在保留他的面子的前提下,来和他商量。
张芳的老公极爱面子,在朋友面前不能没有面子。每次朋友聚会,张芳的老公都抢着买单,并且常买名牌时装。虽然挣钱不少,可每月下来也剩不下多少了。这让做财政大臣的张芳忧虑万分。她知道老公非常爱面子,但是她认为也不能每次都这样,以后要是遇到用钱的地方,没有点后备的钱肯定是不行的。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找老公谈谈。
一天,张芳跟老公商量说:“现在房价挺合适的,咱再买套房吧。一来咱可以租出去赚钱,二来房价以后肯定看涨。”张芳的老公想了想说:“这倒是个好主意。”张芳的老公这下可上当了。他当然不敢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请客了。接下来是每月要付一部分房款,剩下来的钱也不是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了。几个月后,张芳的老公突然回过味来,对她说:“我怎么稀里糊涂就变成负债过日子啦?”这个财政大臣哈哈大笑。
很多时候,男人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就是当他觉得身边的女人处处不如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很有成就感,就会觉得这个女人正被自己的无所不能而征服。谁都知道男人是喜欢征服女人的。而在家庭生活中,男人希望得到妻子的崇拜,在这种崇拜下,男人自尊心会得到强烈的满足,这是世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
作为女人,在和你的另一半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男人爱面
子的心理。只要男人有上进心,不管他现在的处境如何,一定要给他留足面子,尤其是在他的朋友圈里,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家庭这个圈子里赢得欢迎,并且拥有美好的生活。
随大流的从众心理
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将许多毛毛虫同时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处,然后让这些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个花盆大小的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叶。当这些毛毛虫围成圈后,它们就开始一条跟着一条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不停地走,1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毛毛虫一直不停歇,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最终这些毛毛虫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约翰?法伯心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从而转向它们比较喜欢吃的食物。然而,实验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看到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只知道跟着前一条走。通过这个实验,约翰?法伯得岀了一个结论,他认为毛毛虫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的原因就是毛毛虫一味固守原有的习惯,它们没有走出“习惯"的思维定势,而是一味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移动,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事实上,只要这些毛毛虫中有一只脱离原来的移动路线,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后来约翰?法伯等专家们给这种总是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行为制订了一个名称,叫做“跟随者”的习惯,把因为跟随而产生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
后来,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现象,一些专家们又开始对其他的动
物进行实验,像酷鱼。鲸鱼的体积比较小,而且比较弱势,因此常常群居,一个族群里通常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专家们将一个酷鱼首领大脑中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这个籐鱼便失去了自制力,随后它的行动也发生紊乱,但是其他鲸鱼却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追随这条失去行为自制力的籐鱼。
经过长期的研究,专家们终于发现,这种毛毛虫效应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人类而言,这种现象又叫做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从众心理随处可见,我们常说的入乡随俗、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为真实等等,都是从众心理的表现。
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这种心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通常情况下,群体压力可以在人们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人们经过理性考虑后选择从众行为;也可以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的行动。有时从众心理是来自群体的凝聚力,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的群体会有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在群体中跟随大家一起行动。中国古代的“三人成虎”的由来,其实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怪。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这个同名同姓的曾参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居。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这个邻居第一个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但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而且她的儿子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丝毫不信,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然后继续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
着布。
然而,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觉得不可能,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忽然紧张起来。既然这么多人都说她的儿子杀了人,恐怕是真的!她想,虽然她的儿子一直受着良好的教育,但是世事难料,他一时冲动杀了人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啊!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于是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翻越围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我们知道,在孔子的弟子中,曾子以良好的品德闻名遐迩,而凭借着对儿子的了解,这种流言应该不足信的,但是,经过了三次的添油加醋的流传,曾母开始怀疑自己的儿子了,甚至开始逃跑。这就是流言的威力,它完全能够摧毁亲情和信任。事实上,在现实的生活中,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大多数的人都容易相信众人的观点。这种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常见的还多是负面的影响。
当今社会,在人们的成长的过程中,人际交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交际过程中,有很多不利的交际心理影响着人们的交往,盲目的从众心理便是其中之一。当一个人正确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错误意见发生悖逆的时候,这个人是否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是要面临很大的心理考验的,特别是对一些创造者来说,从众的心理是其获得成功的一道厚实的门槛。
18世纪末,一位名叫凯利的发明家就曾开始设计飞机模型,他之后也有人提出过制造飞机的设想,但是这种设想很快便招来了一大
片反对声。当时的物理学家亥姆霍茨从物理学角度向世人公布,制造机械装置的飞行器根本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同时,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组科姆根据一些繁琐的计算也证明机械飞行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而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勒让德也反对制造飞机的构想。在这一片反对声中,凯利的发明宣告破产。这就是从众心理的影响力,它贯穿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时时刻刻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感觉到,一个人的行为以及想法的确很容易受到众人的影响,然而,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一旦这种从众心理占据了你大脑的多半,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很多时候,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在交际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人们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同时还要注意它的负面影响。只有正确地把握这种心理,它才有可能帮助我们在交际中赢得成功,并使交际活动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