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没有嘲笑人的意思,我是说,其实许多南方人不知道,北方人不吃南方的大米,吃是东北大米和津城大米。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作物,总没有一年一熟的作物好吃。一种作物,只有经历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生长,结出的果实才最香甜并且最有营养。”
“我就知道你会生发出来大道理,果然,果然。”曹殊黧为夏想盛汤,“是不是又想给我讲什么政治哲学?”
“还真不是政治哲学,是人生道理。”夏想喝了一口鲜汤,“现在的人太浮躁太急于求成了,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一蹴而就,就如近年来过山车一样的菜价一样,今年什么菜减产,菜价上涨,明年绝对一窝蜂地上,然后就又暴跌……最终吃亏的还是菜农。菜农太缺乏远见,太容易跟风。”
“那你能怎么着?难道你当了省长,就能到田间地头向菜农传授如何用商业的眼光种菜?我看还是算了,省长去种菜,是不务正业。”
“谁说省长种菜是不务正业了?要我说,省长去养猪也是职责所在”
……
晚饭后,曹永国夫妇前来看望夏想。夏东本来住校,今天也特意回来和夏想见面,儿子到底想爸爸了,夏想虽然自认不算一个特别称职的父亲,但他也不想缺席儿子的童年。
曹永国和夏想说了一气闲话,话题就转到了西省上面,他说:“我在西省几年里,也有一些信得过的人手,到时都会介绍给你。”
“不用了,爸。”夏想很是坚定地一口回绝,“如果我去西省还需要你引路,就不好了。”
“有什么不好的?”曹永国很是不解,“难道说,你已经找好了引路人?西省的情况表面上看不如齐省和岭南复杂,实际上,西省作为国内第一能源大省,内部的利益纠葛,外界想象不到。”
夏想神秘地一笑:“我去西省,不需要主动去找引路人,会有人积极主动地自愿为我引路。”
第2000章 风动天下
第三天,各大新闻媒体、网络关于夏想的报道依然铺天盖地,不止夏想接到了无数个要求采访的电话,连远在单城的父母也不厌其烦,被记者的电话吵得无处躲藏,最后还是单城市委出面,帮夏想父母临时安置了一处住宅,才远离了媒体的冲击。
夏安也经历了人生之中一次严峻的考验,许多新闻媒体采访不到夏想,接触不到夏想父母,就想从夏安之处入手,想通过采访夏安拿到夏想的一手资料,也好独家报道。
夏安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媒体,甚至还有不少外国记者也通过种种渠道找到他,用尽各种方法想让他开口。
还好,夏安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不管记者如何追问,他三缄其口,一概是无可奉告,不管是想拿出一万美元的金钱诱惑,还是个别风情万种的女记者的挑逗诱惑,他都坚持了立场。
夏安知道,保护好夏想,就是保护了夏家,再推而广之,就是保护了曹家。
此时夏安并不会想得再长远一些,他不够胆大,不敢想到的另一点是,保护了夏想,就是保护了国家。
尽管许多境外媒体并没有采访到夏想,但依然根据各种公开或不公开的资料,发表了大量关于夏想的文章,从评论和分析的角度,惊呼夏想的省长任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性事件。夏想以36岁的年龄成功迈上省长之路,是中国第一次恢复了大国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再一次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世纪的来临,以一个36岁的省长为开端。
夏想没有想到境外媒体对他的关注如此之高,而且还一惊一乍上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也让他无可奈何。而更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有一家境外媒体竟然直截了当地用两个字形容他——国宝。
没有监管的境外媒体对夏想的报道无比犀利,如果说让夏想哭笑不得的中国的国宝一说相比之下还算含蓄的话,那么更有甚者,有些报纸直接声称夏想为第七代核心领导人,并以中国在借夏想要下一盘很大的棋为标题,指出夏想有望在建国百年之前领导中国登上世界的顶峰。
夏想的名声,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世界,尤其是以西方国家为甚。
就连狐假虎威的南海小国,不少媒体发出了强烈的疑问——如果夏想在50岁之时问鼎,他会对南海采取什么政策?怀柔还是铁腕?
东瀛之国的媒体更是夸张,用套红的醒目的标题表达担忧和震惊——日本只剩下20年了20年之内,如果不能和中国解决酱油岛问题,20年之后,日本将会臣服在中国的铁蹄之下。
媒体更是直接以骇人听闻的说法来表达震惊,自明朝之后,日本数百年来在和中国的对抗之中从未一败,请所有日本人记起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夏想,因为夏想如果不是日本的恶梦,就将是日本重新认识自身在亚洲从属地位的警钟。
……
确切地讲,有两件国内发生的大事,让东瀛之国一时大为沮丧,一是十八大前夕,亲日的政治局委员不但入常无望,而且一落千丈。如果此人能够入常,对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布局大有裨益,但可惜,不但入常再无可能,而且能保住身家性命就不错了。
如果说某人的落马给了东瀛野心家当头一棒的话,那么夏想扶正更是直接为日本国内部分贼心不死之人再泼一盆冷水。
日本的长期规划之中,永远无法泯灭的梦想就是借助中国为跳板,建立一个亚洲的金融帝国,帝国的指挥棒当然在日本手中。如今的形势不比以前,想靠战争取胜,日本已经没有了机会,但战争的形势有很多种,经济战争比武装战争更隐蔽,更有欺骗性,也更能不动声色之中,收买大量国内的高官权贵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