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之自晋以来,河北等地也是北方胡化最严重的地方,虽说同时关东的许多士族又保持汉传统较好,但相对而言,河北人还是比关中的胡化严重的多,这也造成了河北人向来骠悍、桀骜的性子。
速战速决难以实现,打长期围城战,李世民又撑不起。
刚才李世民已经在考虑一个问题了,遣返大部份的后勤辎重民夫返乡,同时让李世绩和李艺等原河北地方军各回防地,这样也许能减轻唐军的一些后勤压力。
“如果你能编十张网,那岂不是一天能捕上万斤鱼?”李世民突然问。
张超想了想,理论上这倒是可能。洺州也处于河北南部地区,这里河流众多,还有不少湖泊,冬季捕鱼也不算太难。
若是把网眼弄小点,来个绝户捕,一张大网一天捕个几千斤鱼,张超相信是有可能的。那么编十张网,找几条大河,一天捕上几万斤,当然也没问题。
不过,这事张超也不敢打包票,万一没捕到呢。
“也许有可能,但不好保证。”
李世民点了点头。
几万斤鱼啊。
如果他遣返两万民夫,再让李世绩和李艺的三万部队返回驻地,那他在洺州城下的军队战辅加一起就剩下五万人了。
抽出些人来编网捕鱼是没问题,捕鱼比打猎还是可靠的多的。冬季就算去围猎,也不一定能有多少收获。
多弄些网,岂不是一天能捕上十万斤鱼?都能抵上千石粮食了,还是没消耗的。
这是一笔挺简单的帐,减少一半的军队,唐军依然对洺州城的叛军占有数量上的优势,装备战力等都同样占据优势。
同时,人马减少了一半,那粮食的需求也就减少了一半,后方供应运输的压力也小了一半。
再加上能够捕鱼填补部份粮食需求,他的粮食问题大大减轻了。
张超看李世民的样子,也差不多明白他在想什么东西,他想用捕鱼来代替无法就地获得补给的差额。
他不得不提醒李世民,“殿下,捕鱼不可能天天能捕到那么多鱼的。”
“我明白。”李世民脸上阴转晴,露出了笑容,“给你一个任务,织网捕鱼之事我就交给你来负责了,能捕多少就捕多少,要是捕的多,本王记你大功一件。”
张超砸巴着嘴,秦王你不要老给我压担子啊,我这小肩膀挑不起啊。
“别站着了,还不快杀鱼去,过会这鱼可就不新鲜了。”
李世民可没放生的想法,管他是鲤鱼还是鲫鱼,那都是可以吃的。要等到他的曾孙玄宗时,才会下诏天下,禁捕鲤鱼,现在嘛,鲤鱼只是李世民眼里的一道食材,他期待着经过张超的手,能变成一道美食,让他郁闷的心情舒畅一些。(未完待续。)
第146章 招降使
张超在帅府后厨忙活了半天,给李世民做了一个炖煮金色大鲤鱼,再来了一个干烧鱼子鱼泡,最后一个快炒野菜,一个鲫鱼汤。
四个菜,费了好大心思做的,张超甚至让柯五把自己那套烹饪家伙以及配料包都给弄过来了。
鲫鱼汤奶白,炒野菜青翠,而只斩成几大段的炖鲤鱼更是香气浓郁。
特别是那道干烧鱼子鱼泡,鱼子都是张超经过筛选的上品,鱼泡也是那种皮厚的大泡。先将鱼子入油锅爆炒,直到呈金黄色,然后把鱼泡入锅,金黄的鱼子配以粉白的鱼泡,浮于醇香的红汤之上,让李世民看的食指大动,不由垂涎三尺。
拿起筷子夹了点鱼籽,入口即菜,鱼的精华充斥着心头。而鱼泡口感爽滑,嚼时因为皮厚而韧性十足。
“拿点二锅头来。”李世民突然道。
站在李世民旁边的刘师立、公孙武达等几员心腹侍卫将领都不由的面面相觑。他们可都知道,秦王并不好酒,平时都极少喝酒,更别说是在军中了。除了出征誓师之时和凯旋庆功之日,基本上很难看到秦王在军中饮酒。
而现在,秦王居然主动的要酒了,还要的是二锅头。
“殿下,二锅头比较烈。”张超不得不小心提醒。他倒不担心李世民知道酒坊的事情,反正酒坊已经拿出了一成股给李世民了,不是直接给,而是让人给了长安的秦王妃送去,实际上也是给他的。
秦王当然是不缺钱的,他有皇帝赐下的那么多钱财,甚至皇帝还直接给了他一个铸钱炉,让他可以随意铸钱,一个铸钱炉,如果全年不休的运转铸钱,起码能铸上万贯,就算除去成本,也能年赚两三千贯。
不过秦王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平时赏赐部下他是很大方的。
上次张超把香皂坊的股份给了一成秦王妃,也没见李世民把股份退回。
再说了,酒坊是在长安筹办,并没有在军中搞,也没有贪黑军粮之类的。张超蒸酒的二锅头,虽然留下来了,但他又没卖,顶多是有时送点人情,将领们过来要时他也送点。
李世民知道二锅头他是不奇怪的,但李世民要喝,他还得提醒下。
牛见虎那样的货喝醉了就醉了,若秦王也喝醉了,那就不好了。
“本王知道那二锅头有多烈,我也不多喝,喝一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