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友情价张超倒没客气,付了钱和免费相送就是不一样的。
谈好价钱,便请来保人。
这也是官府的规定,奴隶买卖,必须立市券,还得有五个保人做保。官方核实过这五个奴隶的贱籍,确认身份不假后,两边立券,签名。最后还得奴婢本人在市券上划押,承贱不虚。
市券立好,这五人的奴籍文书就转到了张超手里。而且官府还会备案登记,这些奴婢的名籍户册,属于贱籍,每一岁一造计册,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呈于州,州呈于省,户部总领。州县留五年,省留二十七年。
户部存档二十七年之久,因此奴婢是根本逃不脱的。就算死了,也得有五个保人做保,得州县核查准确后才能消籍。如果放免,不但得主人签放免文书,还得主人的长子也一起签字,另有保人做保,州县查证等手续。
市券签订,钱款付清,钱贵一家五口以后就是张超的私奴婢了。只要张超没有签字放免并到官府公证核实,那么这家人就只能依附于他。就算哪天张超一不小心把那张契书给弄没了,他们也别想自由,因为官府还会有档案记录的,县、州、省各级都能互相查证。
大唐对于逃奴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
大唐奴隶的来源有很多,总的来说有五个来源,战争俘虏、逃兵、罪犯、因亲属犯罪而被牵连籍没为奴的,以及奴婢所生子女。
钱贵夫妻,都是奴婢所生子女,本色通婚,生下的三个儿女继承他们的贱民奴隶身份。
钱贵一家子主动的走到了张超身后,他们手脚也没有锁链,但却没有半点逃跑的想法。虽然他们的手脚上没有锁链,但他们的心里,却一直被枷锁锁链住。
第四十章 崩盘
钱贵一家人进入身份很快。
老的立即给老爹牵马,小的则给张超牵马,母女三个则低着头跟着后边。钱贵的儿子没有大名,小名栓子。栓子虽然才十六,但长的已经很结实了,不过长的不高,黝黑黝黑的。人看起来很老实,牵着老白马跟在张超后边,也没一句话。
张超越看这家人越满意,二百贯花的值。
但算算口袋里的钱,除了家里的那十两黄金没带来。今天坑崔家的一百两黄金,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买铺面去了三百多贯,买了两匹马又订制一辆马车,又是一百多贯。这又花二百贯买一家人,这么零零总总一加,已经去了六百八十贯钱。
张超手里只剩下了十五两黄金。
真是来的容易,去的更容易。
“剩下钱不能再乱花了,得去药店买那制面碱的药材,家里收的粮食也还没付钱咧。”老爹看张超半天功夫就花了六百多贯钱,忍了半天终于忍不住了。
“好好。”张超连连答应,不过心里倒没有被说服。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的人,各自的人生观消费观也是不一样的。让张超那样,一文钱扳成两半分,还真为难他了,更别说只想着节俭储蓄了。
不过今天确实花了不少钱。
做为后世的一名吃货兼剁手党,张超现在还算克制了。
一行人总算是往药铺那边过去。
路过常平仓附近时,发现好多人都往那边赶,甚至有人在跑。还有许多人提着袋子,面色激动。
“这位兄台,你这是干嘛呢?”
被拦住的一个汉子有些不耐烦被打断,可看了眼张超一行人多势众不好惹的样子,只好压下怒气道,“小郎君还不知道吗?常平仓放粮了哩,今日大批东南的粮食入京,现在常平仓放粮,一斗粳米只要三百五十文咧。”
说完,拎着袋子继续往前冲。
握草。张超心中不由的大惊,大批东南粮食入京?常平仓放粮,斗米暴跌一百五十文?这开什么玩笑?
虽然他早有心里准备,知道现在的粮价过高,今后肯定会下跌。但他也没有料到,说跌就跌啊,而且跌幅居然达到了百分之三十。
“这是好事咧,朝廷的善政啊。”老爹在一边赞叹。
张超真想对老爹说你是我亲爹。
对长安城里那些自己不种地吃粮全靠买的人来说,这当然是好事。粮价下跌,那生活成本大跌。可对于张家来说,肯定不算什么好事。一来,现在的物价高,主要还是突出于粮食等生活用品价格虚高,其它的还好。
张家本就是地主,粮食自产,而且还不用交税赋,是粮食出售大户,因此粮价高些,对他们来说,这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坏处,他们是既得利者。尤其是现在张超他们还做黄馍馍生意,每天都买进许多粮食。
可现在粮食暴跌,没半点先兆。
粮价暴跌三成,意味着他们家的存粮价值就跌了三成。最要命的是,张超之前让老爹大量收购粮食,说好的价格可是之前的高价。
家里收进来的粮食越多,他就亏的越大。
原本一个馍有近四成的利润,现在粮食成本一下子亏三成。
张超心里迅速的算了笔帐,自己的黄馍馍生意将受极大的影响。首先就是那些购入的粮食,就等于亏了三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