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集和寓言等作品中,幽默语言的记述甚多,不妨多多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此外,还可以多欣赏些滑稽剧、相声等文艺节目,从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因为,幽默是在广闻博见的基础上产生奇妙联想而涌现的语言。对实际事物、对历史知识所知甚少的人,一向孤陋寡闻、离群索居或者深居简出的人,是很难具备幽默智慧的,当然也就谈不上有幽默感了。
★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反应迅速是幽默谈吐的特点之一。这就要求言谈者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然而这些又是对生活深刻体验和对事物认真观察的结果。敏锐的观察力不仅是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条件,也是具有幽默谈吐的重要因素。
谈吐幽默,应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必须能够把一件平凡的事物由里往外、由外往里看个透,一两句话道出那讳莫如深的引申之意,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创造出别人所不曾问津的东西。
另外,一个人的幽默感与他的社会活动紧密相连,要使自己谈吐风趣,最好的办法是向生活学习。中外无数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豪都是极富幽默感的人,在我们的周围也不乏开朗风趣的人。跟各行各业的人聊天,你会经常意外地发现他们运用语言之妙,足以令人倾倒。在接近他们的过程中,你会增强自己语言的库存和会话的才能。
幽默,也是一种酵母,跟幽默的人在一起呆长了,自己就会受到“传染"。
★注意言语的健康
说话幽默风趣,切忌出语油腔滑调或低级趣味。虽然我们不能苛刻地要求幽默的语言都要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但一定要健康,切莫庸俗、轻浮,更不能混同无聊的调笑。
例如有的人嘲笑人家的生理缺陷,如口吃、跛脚等毛病,这是很不道德的;又如有的人对男女之间的话题津津乐道、绘声绘色、哗众取宠,博得哈哈一笑。这样非但不能表现幽默,反而只能显露庸俗和浅薄,要知道,幽默的出发点应当是善意的。
说话人含而不露的神情会增加幽默的效果。因此,谈吐宜含不宜露,宜淡不宜浓。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在说笑话之前,如果自己前仰后合,笑得透不过气来,怎么叫人产生幽默之感?
另外,幽默也不能过于深奥,应通俗易懂,否则使人像猜谜一样,百思不得其解,也达不到欢娱的效果。
最后,再提一下,人们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即使是很幽默的
话,讲了多遍也会使人厌烦,因此应力求新颖,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
3。真诚会给你带来好运
原典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释义
男子汉大丈夫,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选择虚华。
老子所说“大丈夫”一词,可以解释为“智慧很高的人”,但其中也包含有豪爽、果敢、刚毅的内容。老子感受到人际关系愈来愈难以相处,所以在十分激动地情绪下使用了“大丈夫”这个词,并说“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老子用了一些具体的规范把人的思想行为定着在固定的形式中,即按忠信行事,不执行浅薄之礼。
做人要真诚,无论讲给谁听都像是一句略显多余却又无可厚非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俗话。认同归认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面无惧色地承担起“真诚”与生俱来的良知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呢?在现今追求真善美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拒绝真诚。
有人曾给真诚做了这样的比喻:假如生活是船,那么真诚就是船上的帆;假如生活是无垠的天空,那么真诚就是雨后的彩虹;假如把生活比作钟表,那么真诚就如钟表上不可缺少的时针,指引你生活的方向;假如生活是一台机器,真诚就是机器上的发动机,是你生活前进的动力。
有一天,张良闲着没有事情做,就出来随便走走,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古稀老人在桥头站立,看老人的衣着打扮像是一个生活贫苦之人,从老人的神色看,似乎是在等什么人。张良也没放在心上,还是走自己的路吧。但当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却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故意让它掉在桥下,然后很生硬地指着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样无礼的要求,一股怒火从张良的脑门直往上窜,心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高,身体已经不自如了,下到桥底拾鞋的确有困难的时候,便忍着怒火,从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沧桑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语气还是很霸道、生硬,根本就不是求人的语气。张良虽然很不愿意,也很生气,但他又想了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把鞋穿在老人的脚上。
等张良做完这一切后,老人一句话没说,只是看着张良哈哈大笑后转身而去。
老人怪异的行为,很是让张良吃惊,他看着老人远去的身影,怎么也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自己也悻悻地继续走自己的路。谁知,过了一会儿,这个做事显得无礼的老人又返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异常行为虽然感到差异,但还是恭敬地说:“是!"
五天后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张良便穿戴整齐,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看到张良后,老人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早早地起床梳洗,完毕后匆忙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道“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获时分就等候在下邳桥的桥头。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走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终于露出了笑容,说道:“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听了老人的话,张良很是感动,深深谢过老人,很虔诚地用双手接过书来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又对老人表示了一番感谢后,带着书回家了。回到家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干。学成后,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只有以诚来为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
生活青睐真诚。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北宋大词人晏殊为人特别真诚。有一年,宋真宗允许臣僚们挑选旅游胜地举行宴会。各级官员都踊跃参加,连市楼酒店也都设置帷帐以供宴会和旅行住宿需要。晏珠这时手头拮据,没钱出游,便在家与兄弟读书论理。这天,宋真宗挑选辅佐太子的官职,出人意料地在百官中选任晏殊。宰相问真宗用意,真宗解释说:“我听说各级官员无不游山玩水,大吃大喝,通宵达旦,歌舞不绝,惟有晏殊闭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谦厚,正可担当辅佐太子的重任。”晏珠听说后,便老老实实向真宗说:“我并不是不喜欢游乐吃喝,只是因为我现在没钱。如果有钱,这些旅游宴会我也会参加的。"宋真宗越发佩服晏殊的诚实,又因为晏殊懂得为臣之道,便越来越受到真宗的重用,到宋仁宗时,晏珠被任命为宰相。
真诚也就是真心诚恳,不说谎,表里如一。人人都喜欢真诚的人,而讨厌虚伪的人。让我们摘掉虚伪的面具,换上真诚的面孔,让我们携手去珍惜真诚,同时把真诚的阳光洒满人间!
4。欲取之,必先与之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