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赢在沟通力 > 第1章 开个好头沟通并不难(第5页)

第1章 开个好头沟通并不难(第5页)

他在致辞中说:“徐志摩先生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学问上难有成就。其次,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从今以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们俩人都是离婚而又再婚的人,要痛自悔悟!祝你们今天是最后一次结婚!”

听了这段祝辞,徐志摩和陆小曼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宾客们也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梁公怎么在人家的婚礼上说出这么一段话来。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婚礼祝辞会带来这种结果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在祝辞时没有注意区分场合。梁公作为学者名流,徐志摩的前辈,平时劝解徐志摩几句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在人家结婚的大喜之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出这种训诫的话来,未免不近人情。

说话时,要注意具体的场合、不同的对象、特定的气氛,不能无所顾及。如果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就有可能中伤他人,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老王和老张平时爱逗闷子,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

后来老王因病住进了医院,老张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老王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这老张也真是,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你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其实,老张本来也是好意,想给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9.改掉说话时爱犯的小毛病

プ魑一个成功的说话者,要力争做到,说话时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展现我们说话的魅力。

如果一个人的脸上长有疤痕,可以使用化妆品或药品加以治疗弥补。同样,谈吐方面的缺陷也要改变,虽然这些毛病不具有决定意义,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演变成习惯,从而大大影响谈话效果,同时影响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些口才教育专家经过调研,总结出以下几点说话中常犯的毛病及改正方法:

(1)说话用鼻音,或者有杂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毛病。当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里出来。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旷神怡,那么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还有一些人谈话本来很好,只是在他的言语之间掺上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他们的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响着,或者是喉咙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轻轻地咳着,再要不就是在每句话开头用一个拖长的“唉”,像怕人听不清楚他的话似的。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决心,是可以克服的。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犯此错误的女性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一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说话快慢不定。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说话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据专家研究,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但说话不能像朗读,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的说话增添良好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达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滥用流行语。

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会被人们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例如,“原子”这个词,什么东西都牵强加上“原子”,如:“原子牙刷”、“原子字典”,“原子”这“原子”那,使人莫名其妙。

(5)过分夸张。

夸张的手法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用得太过分,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的话。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次都说的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或“最可笑的”笑话。因此,不要到处用“非常”、“最”、“极”等字眼,否则,当你在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又怎样表示呢?难道你能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吗?如果你真这样说,别人听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事实的人。

(6)习惯用多余的套语。

有些人喜欢在交谈中使用太多的或不必要的套语。例如,一些人喜欢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一类词句;另一部分人喜欢加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一类的套语;也有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了吗”或“你听清楚了吗”;还有的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或“你觉得怎么样”,如此等等。像这一类毛病,你自己可能一点都不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请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

(7)太琐碎。

许多人在谈话过程中啰嗦不断。例如,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来是最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欢听。但是,许多人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样样都有味道,都有讲一讲的必要,结果反而使听者茫然无头绪、杂乱无章、索然无味。

(8)手脚动作过多。

手脚动作过多,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如果在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而讲话内容就会被人忽视。

10.礼多人不怪

失礼、不讲礼貌的问题绝不是小事,虽然比起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它不算大,但从这种“小事”里,往往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衡量出他的品德和文化修养的高低。

在拥挤的闹市街区上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一个人不小心撞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如果马上诚恳地向对方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被撞的人虽然可能还不高兴,却也能立即表示谅解:“没关系!”同类情况,有时却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撞人者无动于衷,被撞者骂骂咧咧,于是开始了一场舌战:“你瞎眼啦?干什么撞人?”“你才瞎眼呢,没看见人多挤嘛!怕人撞,坐小汽车去!”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可能演变为拳脚相加。

同一件事,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很简单,只因为前者知礼,后者不知礼而已。

很多人对提倡讲礼貌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以为然。他们说:“搞那些形式客套有啥用?”“都是些生活小事,细枝末节,不值得三番五次地宣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礼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一道桥梁。

吴松云是一电器公司的推销员。他去拜访客户时,大声而粗暴的开门习惯影响了客户对他的第一印象。

对方的接待人员或秘书将他带领到会客室中,他心里还在想如何在见到对方时给对方一个好印象。可是秘书已经将他开门不礼貌的信息传达给老板。

“老板,客人来了。”

“哦,他还挺准时的,我马上去,我准备准备,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刘小姐,谈谈你的第一印象。”

“老板,不好说。看他衣冠楚楚,时间也准时,可他开门的声音太大了,显得粗暴、不太礼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