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挺利索,几分钟就解决问题。”
理发师笑着回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这位理发师傅对不同的对象说不同的话,使每一位顾客都感到很舒服。其实,在办事的时候,更需要这种方法,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我们日常办一件极普通的小事,由于说话水平不同,所获得的效果和回报也有所不同。
所以,不仅服务人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连国家总统,为了国家的安宁,同样需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美国前总统里根喜欢用精心安排的语言点缀他的演讲,以赢得特定观众的尊重。对农民发表演说时,里根常说这件轶事来讨好他的听众:
一位农民买下一块已干枯的小河谷。这片荒地覆盖着石块,杂草丛生,到处坑坑洼洼。他每天去那里辛勤耕耘。
他不断劳作,最后荒地变成了花园,为此他深感骄傲和幸福。某个星期日的早晨,他操劳一番后,前去邀请部长先生,问对方是否乐意看看他的花园。
“好吧!”那位部长来了,并视察一番。他看到瓜果累累,就说:“呀!上帝肯定为这片土地祝福了!”
他看到玉米丰收,又说:“哎呀!上帝确实为这些玉米祝福过。”接着又说:“天哪!上帝和你在这块土地上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呀!”
这位农民禁不住说:“尊敬的先生,我真希望你能看到上帝独自管理这片土地时是什么模样。”
里根在到达俄勒冈州波特兰时说:“我的几位辛勤工作的助手们劝我不要离开国会而风尘仆仆地到这里来。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说:‘好吧!让我们来掷硬币,决定是来访问美丽的俄勒冈州,还是留在华盛顿。’你们知道吗?我不得不连续掷14次才得到使我满意的结果。”
里根所以在政坛上能够左右逢源、大出风头,就是因为他深谙因人而异的谈话之道。我们虽然不一定需要里根那么高的讲话技巧,但是,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是非常有用的,否则就有可能犯“对牛弹琴”的错误。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鬼谷子指出:“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卑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意思是说:和聪明的人说话,须凭见闻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须凭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言辞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利;与地位低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要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
因此,我们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人话”“鬼话”都要会说。
9。赞美为沟通大大加分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有助于人际关系,使你在事业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赞美是一种有效的感情投资,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领导赞美,能使领导心情愉悦,对你越发重视。对同事赞美,能够联络感情,增强团队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对下属赞美,使你赢得下属的敬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协助自己在事业上发展。对合作伙伴赞美,则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你是一个经营者,要学会赞美你的顾客,你的生意才会更加红火。
要知道,在沟通时一开口的态度,就已经决定沟通的结果了。在我们与人沟通时,千万不要忘记一个能使沟通更顺畅,并为沟通大大加分的有利手腕——赞美。
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由于两人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都相差甚远,因此总统对这位议员不大“感冒”,每次接见都敷衍一番了事。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促进双方经济贸易往来,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最后想出了打动纳赛尔的方法。
议员:“总统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可谓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纳赛尔以前是上校)!因为我也曾是军人,和您一样,也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你是‘尼罗河上的希特勒’,他们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您不仅有实力,而且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听完这番话,顿时显得十分兴奋:“呵,我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内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比较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是保卫自己,而不在于杀人。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
赞美的目的,在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便更好地沟通,为办成事情打基础。赞美是一种利器,也是一种技巧。它不但能润滑我们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我们的沟通更和谐、顺畅。人际关系的顺畅是办事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而赞美就是处世沟通中最关键的课程。赞美是嘴角的春风、言语的钻石;它是开启人心的金钥匙,能瞬间满足人心最深沉的渴望!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里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
语言既然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便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缺点。正如一池水可以养活鱼虾,也可以淹死活人一样。由于语言具有模糊性和意义不确定的特征,有时候很容易引起误会,“好话也怕重三重”正是这个道理。一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如果我们说话不注意,很可能会被别人误解。自以为说得很好,可别人却没有按照本意去理解而产生误会,使双方出现裂痕。有时不妨说说恭维话,但需要克服的是一个心理问题,不要觉得恭维就是拍马屁。这些恭维话要以事实为依据。在某些时候是对某些你该赞扬的就不妨赞扬几句,要适当地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这种赞美必须是诚心的。这是对别人的一种承认,对你也是一种感情投资。
有一个拍马屁的专家,连阴间的阎罗王都知道了他的姓名。他死后来到森罗殿见阎王,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猾的东西,听说你是拍马屁专家,专好拍人马屁。哼,我最恨像你这样的!”
那拍马屁专家赶紧跪地叩头说:“冤枉啊,冤枉!阎王爷有所不知,那世间之人都喜欢别人拍他马屁,我不得不这样。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这样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里还敢有半句恭维?”阎王高兴地直说:“谅你也不敢拍我马屁。”
这则笑话虽是说的拍马之精,但也说明了赞美恭维之效用。连阎罗王都喜欢听赞美的话,更何况人呢?
适当地赞美别人,说说恭维话也是处世之道。韩非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要适当地赞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条重要而实用的法则。任何人都乐意听好话,听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而不愿意听别人只说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赞美别人对自己也会有所帮助。如果想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想法,则必须先让对方能够静心倾听你的想法。如果对方连听都没有听进去,又何谈接受不接受呢?而要对方倾听,则不可使对方产生反感,恭维话在此时就会发挥最好的效用,赞美别人的同时,也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他才有时间静心倾听你的想法。
有人说:“对人表示赞美,是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在沟通中,赞美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所以说话办事少不得赞美。
10。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想知道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需要“心眼”的。能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关键还在能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平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言语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羽翼。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粗俗。言谈高雅即行动之稳健;说话轻浮即行动之草率。
大家知道,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实,相声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语言这种交流工具,巧妙地调动听者的情绪,让听者兴奋起来,大声笑出来。它足以说明善说与不善说的区别。很难想象一个人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会演好相声。正如平时,话说得合适,不仅能体现出自身修养的高雅,也能够让别人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使人愿意接近你。没有谁喜欢那种经常用恶语伤人的人。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不过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