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的袭击,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石虎,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拔都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李广走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虎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进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后来,汉武帝又派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去进攻匈奴。李广向卫青请求担任大军的先锋队,
卫青不许,反倒命令他从荒凉的东道行军,限期会合。卫青率领汉军追杀匈奴大军,在赵信
城时,捕获并斩杀了一万九千余名匈奴兵。而此时李广的军队却因为道路险恶而迷失了方向,
从而延误了军机。卫青指责李广故意拖延军务,按律当斩。李广十分悲愤,他流着热泪对将士们说:“我自少年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从没贪生怕死过。想不到今日却因为迷途而误了军期,现在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我已年过花甲,哪能再受这样的屈辱!”说罢拔出配剑引颈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悲惨地死去了。将士们看到平素里爱兵如子的李将军竟死得如此悲壮,不禁都失声痛哭起来。附近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个噩耗,也都是泪水涟涟。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
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虽然李广没有被封侯,可他在将士、百姓心目中的地
位却是难以磨灭的。
张骞凿空
汉与周边各国和地区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沟通汉与西域及西方国家的交通要道。人们在盛赞丝绸之路给中西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当然不应忘记它的开辟者--大探险家张骞。
张骞,汉中郡城固县人,武帝建元元年任郎官。当时朝廷正准备反击匈奴,从匈奴俘虏口中得知西域有大月氏国,他们被匈奴人打败了,被迫向西逃去,现在就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深仇大恨,一直想要报复,可就是自己的力量不够,又没有人能帮助他们。
汉武帝心想,这个月氏国既然是在匈奴的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从东西两
边夹击匈奴,就能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那样就能削弱匈奴人的力量了。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国去联络。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月氏
国到底在哪儿,也不知道离中原有多远,更别说中间还要路过匈奴人的势力范围。要担负起
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才行。
正巧当时朝中有个年轻的郎中,名叫张骞,很有胆识。他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首先应征。
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很快就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有个在长安住了很久的
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他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汉武帝在他临走前亲自给他整理衣冠,嘱咐他此行的重要性。就这样,他们带着汉武帝的理想去寻找大月氏。他们一出陇西,就进了匈奴控制的地区,由于队伍庞大,又不像一般的商队,很快就全部做了俘虏。
匈奴兵把他们送到单于那里,他们在拷打之下说要去寻找大月氏,开辟通商道路。单于不满地说:“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面,汉朝怎么可以越过我们派使者前去通商?如果我要派使者越过汉朝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
因为当时匈奴和汉朝还没有闹翻,所以单于没有杀他们,只把他们分散来看管。单于经过了解,知道张骞是个博学多才之人,希望他投降,还给他娶了妻子。尽管如此,张骞始终保留着那根出使的旌节,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十年过去了,匈奴对张骞也放松了警惕。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趁匈奴人不防备的时候,骑上快马逃了出来。他们没有目标,只知道大月氏在西,所以就一直向西走,到了大宛国(今中亚细亚)。大宛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个富饶强盛的汉朝,很想互通往来,现在听说汉朝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问张骞:“你打算到哪里去?”张骞说:“我们奉当今汉王的命令,出使大月氏联络重要事情,路上被匈奴扣留十余年,现在才逃了出来。要是大王能派人送我们到大月氏去,将来我们回到汉朝,我们的皇上一定会答谢大王,到时候的礼物必将多得无法形容。”
大宛王本就知道汉朝的威名,见这是一个顺水人情就答应了,他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威海之间),又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国。
大月氏国王被杀以后,他的正房妻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在大夏伶阿富汗北部)附近又重建了大月氏国。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物产比以前更加丰富,大月氏人生活得非常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怕再次回到逃亡的生活当中。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但始终没有说服他们,眼看目的不能完成,只好回国。
回国途中,他们又被匈奴俘虏,扣留了一年多。不久,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趁乱带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长安。元朔三年,张骞回到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热情接待。此次西行前后达10余年,虽未达到目的,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汉武帝为了表彰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让汉武帝也大开了眼界。过了几年,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由于他熟悉匈奴的地形,知道水草的具体位置,使得汉朝的军队没有受到饥渴,凯旋归来后,他被封为博望侯。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
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再向匈奴臣服、进贡纳税了。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出使西
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
还带着一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各国。
张骞首先到了乌孙国(在新疆境内),乌孙王亲自出来迎接这些汉朝的使者。张骞送了他-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
汉朝的兵力有多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
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张骞恐怕耽误了行程,就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等国家。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派人送张骞回到长安,派了几十个人跟张
骞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
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所以格外优待乌孙使者。这些乌孙使者瞧见了大汉的富强,都感到很震惊。
过了一年,张骞得病死去了。这时他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们才陆续回到长安。副手
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