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9年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选入宫中,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这确实是卫青命运的一大转折点。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次用兵,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为四路出击。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则有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高兴,加封他为关内侯。从此,卫青开始在北击匈奴的大业中崭露头角。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在这次战斗中,卫青率领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立下了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在紧接着的战斗中,卫青又抓获了匈奴的右贤王,俘虏了一万五千多人和几百万头牲畜。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窦如意等。
后来,卫青又率领着汉朝的大军,多次进击匈奴人,最终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少年英豪霍去病
李白《胡无人》诗云:“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降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描写的是西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他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我国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由于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艰苦,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很受武帝赏识。
此时,西汉对匈奴的反击战已拉开序幕。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几次领兵攻打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前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听说又要出征,便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骑校尉,并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拨给他指挥。霍去病率领这800骁骑一直向北奔去,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果断地判断那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令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匈奴兵对仿佛是从天而降的汉军毫无防备,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霍去病身先士卒,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骠骑校尉霍去病,以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00多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出奇制胜,勇冠全军。以2500户封为冠军侯。”这一次出击使霍去病一战成名。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率一万骑兵,从陇西地区出发,孤军深入沙漠,去寻找
匈奴的主力,伺机作战。霍去病的军队一路顺风,势如破竹。他们先穿越了今甘肃省山丹地
区东南的焉支山,深入达千余里,遇见了匈奴大军,短兵相接后,他们杀死了匈奴的两个王,
活捉了浑邪王的太子和相国,就连休屠王平时祭祀用的金佛像也成了他们的战利品。
紧接着,霍去病又带兵第二次出击,孤军深入到祁连山腹地,与匈奴军队会战。这一仗,
又擒获了匈奴王,单干,王子,相国共百余人,取得了很辉煌的胜利。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为了铲除匈奴对大汉侵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决定再一
次派卫青、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精兵,分两路夹击匈奴军队: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
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卫青从定襄出塞,北进1000多里,与匈奴伊稚斜单于所率主力相
遇,经过激战,大败匈奴单于,斩获19000多人,一直追到真颜山赵信城才胜利班师。
汉武帝原来的计划是由霍去病专力对付匈奴单于,所以给他配备的全是经过挑选的精兵
强将。霍去病率军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间河,与匈奴左贤王相遇。汉军发动猛攻,左贤王大败而逃。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狼居背山附近)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然后凯旋还朝。
霍去病因功加封食邑5800户,并与舅舅大将军卫青一起被拜为大司马。从此以后,匈
奴向北向西迁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了,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气象,人民安居乐业。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
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
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颂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对于这位青年名将的过早离去,人们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惋惜。汉武帝特地命人在自己的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坟墓,并发动陇西、北地等五郡的匈奴人民,身穿黑甲,把霍去病的灵柩从长安护送到墓地安葬。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飞将军李广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诗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里面所说的“龙城飞将”就是指在汉朝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李广是西汉镇守边关的一员猛将,他英勇善战,威震边塞,令匈奴人闻风丧胆,因此被匈奴人敬畏的称为“飞将军”。
李广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军队交战达七十余起。在这些战役中,他一直都是身先
士卒,勇猛杀敌的,因此非常受将士们的爱戴。他在-卜七岁的少年的时期,就投身于军队,
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汉武帝时,又常常派他和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人一起带兵去攻打匈奴,可谓劳苦功高。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大举入侵中原,攻到了上谷郡。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公孙
贸和李广等人兵分四路,各率骑兵万余名,赶赴边塞。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了。匈奴兵见到李广深受重伤,昏迷不醒,就把他放在一张网上,把网挂在两匹马之间,就这样把李广拉回了匈奴大帐。
途中李广清醒过来,拼命跃起,骑上了一匹匈奴的战马,把原本在马背上的匈奴兵踢了下去,又抢走了他的弓箭,一蹦向南急驰,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眼睁睁让他跑了。李广会合了部下的残兵败将,返回了雁门关。但是,李广惨败,兵将损失严重的消息传到了京师,汉武帝顿时大怒,本来想将他问斩,可是又想到他德高望重,屡立战功,就让他交纳了赎罪金,贬为庶民。几年之后,因为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才又重新起用李广。
多少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边境防守。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
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
飞将军,所以一直不敢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