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好的健脑运动
一般来说,运动都能健脑,同时,运动还可提高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凡是增氧运动都有健脑作用,尤其是以弹跳运动为佳,如跳绳、踢毽子等能供给大脑以充分的能量。
(2)最好的改善视力运动
打乒乓球时,双眼以球为目标,不停地上下调节运动,可以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使其放松和收缩;眼外肌也可以不断活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眼睛视敏度,消除眼睛疲劳,从而起到改善视力的作用。乒乓球在我国普及程度很高,是我国的“国球”。打乒乓球不但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可以治疗眼睛疲劳。
(3)最好的抗衰老运动
人衰老的原因很多,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种叫做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累起了重要作用。抗衰老的健身方法首推跑步,试验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跑步,就可以调动体内抗氧化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抗衰老的作用。
(4)最好的减肥运动
凡是有氧运动皆有减肥作用,但以手脚并用的效果最好,如游泳、滑雪等。壮年可选择拳击、举重、爬山等。
(5)最好的抗高血压运动
可供高血压病人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6)最好的心血管疾病是“动动停停”
“动动停停”是美国运动医学和心脏学会推举的一种间歇性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更安全,更有效。
如何做到动动停停?一天的运动时间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成几次完成,中间有间歇。在间歇的过程当中,可以休息,也可以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这样就使得运动不是持续性的,不但可以幸免造成损伤,而且还能对心脏起爱护作用。
3.锻炼身体要掌握一个“度”
为保证既锻炼身体又不损害健康,锻炼身体要掌握一个“度”,也叫做“适量”运动,因为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反之运动量和强度过大,就会损害身体,甚至造成意外,事与愿违。那么到底怎样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呢?
(1)酸加。我们在锻炼初期,常会出现肌肉酸痛感,大部分人会认为是不是运动过量或自己的身体不适宜运动。不用怕,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因为运动会促进肌肉新陈代谢,产生一种乳酸,积累多之后会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起酸痛之感。肌肉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只要坚持锻炼,循序渐进,这种酸痛的感觉即会消失,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2)痛减。有一部分患有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并逐渐加重,这说明身体某一部分肌肉或肌腱有隐性炎症反应,此时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应减少、减轻,以免炎症加剧。
(3)麻停。在运动锻炼中,若感到机体某一部分出现麻木无知,我们要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局部神经受压或大脑供血不足的征兆,需查找原因或改换锻炼方式。
4.选择最佳锻炼的时间
一天中最佳锻炼时间没有绝对的规定,由于各人的习惯、工作性质不同,所以不宜强求一致,但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下列建议:
(1)傍晚时间锻炼好
研究发现,每天下午4~6时是体内与新陈代谢有关的激素分泌最活跃的时期,此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集中,机体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能力最强,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和敏感性也最好,故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另据研究发现,傍晚运动可使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加39%。所以我们安排傍晚锻炼最好,一般在晚饭后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安排。
(2)晨练也不错,但须多注意
长期以来,人们多以晨练为主,所以晨练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虽然晨练对许多人适合,但对于一部分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是太好,在清晨由于人们刚从睡眠中醒来,机体的反应能力较差,加上早晨气温较低,如果进行长时间大量运动,极易诱发心肌梗塞、中风、低血糖等病症。如选择早晨锻炼,还需注意下列问题:
①晨练不要太早。因为太早外出锻炼,特别是冬季,白天短夜间长,太早锻炼天太黑,气温较低,容易摔跤,受凉感冒。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另外由于太早,外出的人也少,发生意外不易被人发现,不能即时抢救,危及生命。所以如果你一定要晨练,建议在7点以后为宜。
②中老年人晨练场所最好选择在公园、林间小道、各种文化广场等空气新鲜、环境清静、噪音较少的地方,远离人杂车多的环境,以免影响锻炼的效果。
④不要空腹晨练。清晨时机体的代谢较低,且在空腹时血糖也较低,锻炼消耗可加重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症状,甚至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建议中老年人晨练前最好进食一点牛奶、豆浆、饼干等食物,至少喝一杯糖水也好,切不可空腹晨练。
⑥锻炼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尽量穿外套,身体发热后可脱去外套,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并穿上外套,防止受凉。
⑦空腹跑步不仅会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而且极易引发心律不齐,导致猝死。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由于机体内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能力比年轻人低得多,因此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
⑧转头运动时应注意,有三不宜:即转头不宜过快,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而且最好有人相伴。因为转头固然可以锻炼颈部肌肉,缓解颈椎病所致的肩背肌肉僵硬、麻木,但老年人乐此不疲地做转头运动,因头部转动过快,持续时间过长或动作幅度过大,有可能使颈动脉受压扭曲导致急性脑缺血,发生昏厥而出现意外。
5.要合理地补充水分
在运动和健身时由于身体内产生热而流汗,随着流汗人体会失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钠、钾等),因此需要补充水分。科学合理补液才能提高运动能力,有利于健康,否则将适得其反。要养成运动中补水的习惯。补水的原则就是少量多次。建议喝纯净水。
6.要注意安全
除了在健身过程中注意不要意外受伤,注意场地、器械等环节以外,最重要的是对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时间的控制。增加运动量必须是个渐进的过程,运动过程中要有恢复力气的时间,如果开始感到疲倦及疼痛时,必须要休息几天。健康人应从最低的运动量和强度开始,循序渐进,并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大运动量。如果一个不经常锻炼的人,从事了大运动量和对抗性强的活动,不仅起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还会因为过度疲劳,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
运动开始时,要先做一些较缓和、运动量较低的热身运动,使各个关节的活动达到最大范围,有目的地拉伸肌肉,避免在剧烈活动中受伤,使身体在进入剧烈运动前有一个准备,可以进行快走、慢跑、活动关节等伸展运动,它能增加关节组织的柔软度和肌肉的协调能力。
在做有氧器械训练时,开始可以设定低强度、低速度,待心率、血液循环、能量代谢提高和体温上升后,再逐渐增加强度和速度,这样,既有助于肌肉的活动效率和关节的润滑,又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在开始运动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有氧运动约20分钟或更长,强度在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率大约在130~170之间。
另外,在运动或健身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一些人觉得花钱租了场地,就一定要把时间用足,浪费在踢腿扭腰上实在是不值,脱了衣服拉开架势就投入剧烈的比赛当中去了。这样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如腕关节损伤、肘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跟腱拉伤、背部肌肉拉伤等。就像一辆汽车,你要它在机器很凉的状态下猛地跑高速,它就会受到很大的磨损,甚至损坏汽缸。
除了运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外,还要注意用具的保护。比如打羽毛球、篮球应该选用护膝,打网球、乒乓球应该选用护肘和护腕,打排球、篮球的时候可以用胶布粘在指尖和关节上,保护指关节和指甲,游泳的时候选用防水耳塞等。
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一定要引起重视,较重的要去看医生,较轻的也要充分休息。很多运动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将很难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