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师开智慧有用吗 > 第九章 养生有术魅力怡人与养生大师学智慧(第4页)

第九章 养生有术魅力怡人与养生大师学智慧(第4页)

7.音乐也可以用来养生

孔子爱好音乐,精通音律,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对音乐的喜爱非同一般,他在学校里开办音乐课程,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晚年亲自编订了《乐经》,可惜后来失传了。孔子通过自身的感受,认为音乐能陶冶情操,有助养生之理。

现代医学表明,当一个人凝神聆听音乐时,他的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变得缓慢和协调;血压也会相应地下降,产生一种轻松舒畅的感受。经常聆听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心因性疾病,如高血压、失眠、健忘、抑郁症等,有非常好的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音乐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音乐家长寿者很多。在国外,著名的歌剧《茶花女》曲作者威尔第享有88岁高龄;俄罗斯一个民间歌舞团的演员,平均寿命在90岁以上;法籍女钢琴家玛格丽特。普勒沃特在104岁时还能演奏乐曲。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研究了三十五位已故交响乐团指挥的健康状况,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长五年。世界上八九十岁高龄还活跃在乐坛上的指挥也不乏其例,著名音乐大师斯托科夫斯基在95岁时还站在指挥台上。

在我国历代的皇帝中不乏多才多艺之人,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位音乐家皇帝。

李隆基六岁时就在祖母武则天面前表演过乐舞《长命女》,他在宫廷创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并亲自谱曲、演奏、指挥,开一代音乐之风。《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传说唐代许多著名的乐曲都是玄宗所作,如《霓裳羽衣曲》、《紫云迥》、《小破阵乐》、《凌波仙》等,其中《霓裳羽衣曲》代表了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乐舞的最高水平,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李隆基对唐代音乐的高度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天玄宗上朝时,手指不停地在腹部按动。退朝后,高力士问道:“陛下莫非圣体有所不适?”玄宗笑答:“非也。朕昨夜梦游月宫,听到仙乐嘹亮清越,绝非人间可比。归来时,众仙又奏乐送别,梦醒后袅袅在耳。朕用玉笛尽得所听之乐。上朝的时候唯恐忘记,于是将玉笛置于怀内,上下寻摸,非身体不适耳。”这样一个痴迷音乐的皇帝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李隆基享年77岁,也算是皇帝中的高寿者了。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在晚年遭受“安史之乱”和痛失杨贵妃的打击,终日与音乐为伴的唐玄宗一定会活得更长久一些。

音乐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疾病的作用。音乐能促发人体微妙、和谐的同步共振,促使人生命力旺盛、精神振奋、感受愉悦。在这一过程中,人体分泌出多种有益健康的激素和酶,促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增强心、肺、脑、肝、肾等器官功能,调节血液流量,加快血液循环、胃肠蠕动、消化和新陈代谢。所以,音乐能健身治病。

音乐可以安神,某些具有安神宁心、镇静催眠的乐曲可以消除紧张、焦躁情绪。如《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音乐开郁法是利用具有开畅胸怀、舒解郁闷功效的乐曲,以消除情志郁结的病症,如《古曲》、《喜洋洋》等;音乐悲哀疗法以节律低沉、凄切悲凉之曲调感人,达到“悲胜怒”的效果,多用于神情亢奋、愤怒、狂躁诸症,如《葬花吟》、《小胡笳》等;音乐喜乐疗法则利用使人轻松、欣快的音乐消除悲哀、忧思、郁怒等病态心理,如《百鸟朝凤》、《黄莺吟》等。

音乐是人生美妙意境与生命美好和弦的最为完美的表达方式之一。人们常在心中唱着歌儿、哼着曲儿,特别是哼唱自己喜爱的歌儿和曲儿,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实现那美好的憧憬,享受音乐给人生带来的美感和快乐。生命是在不停息地运动着的;人体的细胞本身也始终在有节奏地、不停息地运动。当人体细胞的运动与外界音乐的旋律节奏协调时,人就产生了舒畅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音乐能怡情养性,乃至治疗疾病的根本原理。

总之,不同乐曲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确实具有一定的怡情养性及康复治疗的作用。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灵魂,使人忘记疲劳与烦恼。一首优美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令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得到适当的调整。音乐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引起您和朋友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心灵上的契合。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孔子一样,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拒绝音乐给他带来的愉悦。于细细的品味和静静的聆听中,身心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多欣赏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是延年益寿的良方,是悦耳的“良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度过自己美好的一生。

8.睡眠是一种养生之道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可见,睡眠对身体的影响何其重大。中医上来说,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储备及充电方式,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睡眠,是平衡肌体功能的重要手段。睡眠,是恢复精神、储备能量的首选。睡眠,是远离亚健康的第一良方。

著名漫画家左川先生曾在知天命之年,积劳成疾,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症,一度中断了近四十年的漫画创作。一位老中医为他把脉后说,你的睡眠欠账太多了,从现在起你必须多睡,把睡觉当成治病一样重视,其次才是吃药调养。

多睡一段时间后,果然见效。坚持两年,所有的病便全好了。以后一见到和自己病情接近的朋友,左川一定现身说法,你多睡觉吧,保管有效。

中医对睡眠的经典解释是:阴气盛则寐(入睡),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对人的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害,不仅影响工作学习,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引发各种疾病。但同样睡眠过多也有害。俗话说:“抠成的疮,睡成的病。”睡眠过多,身体各样机能呆滞,久之必致病。可见睡眠不可缺也不可贪。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员韩明发现,每晚睡眠10小时的人比仅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1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3倍半,这说明睡得大多并不好。韩明从1966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当时他针对40至80岁的男女,发出80万份调查表。事隔两年,韩明分析这群人原先所填的调查表,并且与他们的现况相比较,发现睡眠太长会造成心脏病突发或中风,可能是因为睡眠时血液循环缓慢,会有增加心脏和脑内血凝块的危险,睡眠太久可能是动脉硬化的征兆。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不吃饭,人的生命最多能坚持42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可维持14天;而不睡眠,人的最多坚持不过7天。由此可见,睡眠对生命之重要。一些老年人受民间流传“老年人觉少”的说法影响,有意识控制自己的睡眠时间,实际上是不对的,老之将至,随着能量和体力的衰减,老年人不仅要保证睡眠时间,更应讲究睡眠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讲,充足酣甜的睡眠乃健康长寿的根基所在。

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先不要急着求医问药,尤其是老年人切不可养成依赖药物睡眠的习惯。确保睡眠质量的前提是坚持睡子午觉。按中医学“子午流注”的理论,在不同的时间段,人体的气血流动的强弱是有区别的。“子、午”两个时间段,是人体经气血脉“合阴”和“合阳”的时段,在此时间睡眠休息有利于滋阴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在子时进入熟睡状态,对人的脏器功能的休养调整至关重要。同时对提高睡眠效果,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午觉不宜过长,休息三四十分钟即可,一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二来午觉睡久了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要想夜里睡得好,睡前准备不可少。睡眠准备也是睡眠卫生的一部分。不思虑、不激动是安稳入睡的前提。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轻松有趣的电视,或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心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轻缓而有节奏的呼吸,有助于尽快入睡。

对失眠的食疗方法是,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这些食物既补益心阴,又可使人的血液在睡前集中流向肠胃,增加人的困意,有助于大脑尽快入眠。

有习惯性失眠的老人,还需增加一项就是:睡前用温水泡脚,边泡边用手揉搓双脚和小腿,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可达最佳境界。

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切不应起的过早、过急,凌晨时分是人血脉最弱、血液的黏稠度最高的时候,此时剧烈活动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问题。假如您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也请您不要立刻出门,先活动活动,喝点水降低一下血黏度后再去锻炼。

9.过度求乐反为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音乐喧嚣使人听觉不灵,美味佳肴过量使人味觉迟钝;纵情狩乐使人心发狂,奇异珍宝使人行为不轨。所以,明智的人应摒弃物欲的诱惑,重视内在的满足。

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也产生了一个新的理念叫健康是金。

人活在世上,最后体会出来的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所以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成色最好的、最闪光的黄金。那么,我们想一想,人要健康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那就是饮食。老子活了160多岁,有的说,老子活了200多岁,他必定有他大的智慧,他的健康智慧肯定是很杰出,包括他的饮食智慧。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就是告诚人们,过度沉溺于感官的世界只会使人眼瞎耳聋,口味迟钝,令人行为不轨,内心发狂。

比如,酒喝多了,最后就不是酒了,像没味道的自开水了。而且,喝过了头,它还会让人开车闯祸,让人酒精中毒,让人出丑。其实,这个“丑”字,繁体中就是写成“醜”。一面是“酉”,“酉”就是酒坛子,也就指酒;一面是“鬼”,也就是酒喝多了就不像个人了,而成了“鬼”了,成了“酒鬼”了。

更有趣的是,现代科学也发现了这一点。比如,《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暴力或色情广告会让人暂时失明;《纽约时报》则报道,经常使用MP3player听音乐会让人听力减退。而美国《科学》杂志报道,酗酒等不良饮食对人伤害极大。报道中说,在俄罗斯饮酒十分盛行。而新的一项研究表明过量饮酒,其危害不亚于毒药。调查结果发现,约7%的人口同饮用不当而造成酒精中毒,人的寿命也会受到酒的伤害而缩短。

古人有一种传说,说酒是仪狄发明的。他献给大禹,大禹一尝,“饮而甘之”,说好甘美啊!不过,他却疏远了仪狄,要断“绝旨酒”。因为他觉察到饮用这样的酒,确实很诱人;但是正因为诱人,也就会使人流连忘返;而一且沉溺其中,就不是一件小事了,后果不堪设想。

大禹很有洞察力,据说他已经预料到后世必有因酒而亡国的人。后来,夏桀、商纣王不正是沉溺于饮酒、美食、美色,最终把国家都败光了吗?

这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纷繁复杂的色、音、味,迷惑着人的感官,干扰着人的判断。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迷失在欲望之中.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种种失德和罪行应运而生。

财、官、色、味是最容易使人失去自我的东西。为了口腹之乐不惜盗用公款,为了声色之娱可以丧心病狂,为了金钱可以出卖肉体,为了当官更可以出卖良心。这些人弄到了官、财、昧、色,还以为自己有所得,脸上浮现着一副得意的神情。其实,这与被装在笼子里卖掉的猴子没有什么两样。笼子里的猴子有吃有穿,我们仍然可怜它被出卖;如今我们出卖丁自己换来金钱地位,不仅不知道可怜自己,反而还飘飘然得意起来。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