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阵盘是个小阵,对谢无尘来说不算花心思。他捏着布好的阵盘,眸光凝落白知秋安静的睡颜上。
谢无尘不觉得白知秋是个不谨慎的人,也不觉得他会是个记不清事情或时间的人。他能提起的事情,多半不会是仅仅停留在有印象的程度。于他而言,也许会对许多事情有印象,但那印象大半是不上心,一扫而过的。
所以,他描述里,有一个很明显的失误。
他说他第二次见到杨雨是初冬,又说仙门的岁首是腊月初三,可这中间,他不过过了不足一旬,如何从初冬进入隆冬。
白知秋既然将那段过往告知于他,自然不会也不至于在无用的小细节上骗人,于是便只剩下了一个解释——白知秋对于那段过往的感知,是模糊的。
而这种模糊,到底是对于他离开白庄时的模糊,还是对于在河郡度过的时日的模糊,抑或是……
谢无尘忽而打了个激灵。
胸腔里的心脏不受控地狂跳起来,他用力很大的力气,才压下去漫起的恐慌,稳住自己的手,轻轻贴在白知秋脸侧。
依旧很冷,霜雪一样。许是察觉到热源的靠近,白知秋在无知无觉间将脸庞向下压了压,安安静静地贴在谢无尘手背上。
于是,谢无尘脑海中最后一个念头终于落定……
抑或是,他觉得很冷。
最初踏上仙道之时,秦问声同他讲:仙道心法,武道心法皆多变,感知不同。她所修心法是千崖山传承,以轻灵迅捷闻名。余寅所修心法为灵阁传承,重静心擅思。而白知秋所修心法,则是清远山传承……
清远嫡传弟子,无情道。
……因这一道冷厉至极,饱受诟病。
这到底是一门怎样的道法?
可白知秋明明说,自己在无情道的修行止于入辰陵前。
谢无尘在思考中,感觉着马车在路上些微的颠簸。他从晃动的车帘缝隙中,看见了逐渐升高的白日。
先生由白知秋教引,此去浮州,或许可以找到先生,问一问白知秋的情况……
按照白知秋的提及,杨雨的佩剑是一柄短剑,门下有他和白宇云两名弟子。若这柄剑便是“夜归”,在杨雨仙师逝世后,交由白知秋保管不算意外,毕竟他才是杨雨一念之间收下的弟子。
而陆师兄生死之间,传回学宫的碎玉,是夜归的佩玉。
白知秋回到辰陵时,杨雨已经将夜归交给了他。如果夜归的佩玉多年来一直流落在外,那么应当在白宇云或是扶楹仙师手中。
扶楹仙师已逝,遗物交给了杨雨……
白宇云与白知秋因杨雨之死生出嫌隙,离开学宫多年……
可是怎么会?
谢无尘小心地抽回手,将白知秋护入怀中,沉默着取出玉简,向明信去了一道信。
他们现下还没过齐郡地界,从齐郡往中苍沙洲走,贴着明湖过是最近的路。过明湖走到苍山脚下,能挨着山一直走到北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