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磊毕竟要成熟些,她推了推大辛,“女孩们都看着咱俩呢,开始动手吧?”
“哎,来了!”大辛微笑着把棉花放到面前,说,“咱们都做棉衣啦,争取早点把棉衣做好啊!”
甄磊特意请妇救会的同志帮忙来做棉衣。
棉衣做好了,大辛和甄磊带头穿上。虽然这土里土气的棉衣,穿在大辛身上并不难看,但女孩子们仍然不舍得脱军装。这时,大辛微笑着变戏法似的拿出一顶法国巴黎帽,戴在了头上。“哎呀,真好看呀,戴着真洋气。”女孩子们抢着试巴黎帽,兴奋极了。一边试她们一边问:“这帽子从哪儿弄到的?很贵吧?”大辛腼腆地笑笑:“我自己设计的,如果你们谁想要,我就帮她做。”大辛摸透了女孩子爱美的心理。
“我要,我也要。”工作团的女孩们对着镜子,比了又比,照了又照,纷纷仿效大辛的样子戴上巴黎帽。
每个时代的女孩都追逐时尚,只是在抗战时期,追逐时尚的标准和形式无法与和平环境相比,有顶别致的帽子戴在头顶不是时尚又是什么?
女孩子们的工作做通了,坐在屋角的徐兴沛还撅着嘴呢。原来,他是个男孩子,因为工作需要,也让他换穿女装,留长发。他一闹情绪,另外两个男孩子也闹开情绪。甄磊过来摸摸他们的头,耐心地劝说:“我们要到封建思想束缚比较严重的地区去开辟工作,向妇女宣传抗日,为防止坏人说我们男女混杂,造成工作上的麻烦,需要你们暂时男扮女装,这是革命的需要。你们年龄虽小,应该明白大道理,不能只考虑个人,更不能想不通就闹情绪哟!”
要以文艺形式开展妇女工作,这是成立工作团的目的。可是,怎么完成这个重要任务呢?这群女孩虽然或多或少都演过节目,但毕竟水平不高。现在不同了,既然成立了工作团,就得独立地编写剧本、导演、音乐、化妆,还有组织演出,样样都得规范。大辛虽然在鲁艺学习过,对剧团工作也并不在行。但她踏实,不会就学,一切摸索着来,一切从零开始。大辛首先开办了美术学习班,她自己当老师,教女孩们写美术字、画素描、写生。她给每人发一支铅笔、一个小本,把各种美术字体的要点详细讲解给大家听,然后让大家临摹她写好的美术字,谁写得好,她就及时拿出来给大家做示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女孩们抱着军装哭了(2)
女孩们对美术字的学习很感兴趣,也很用心。有的下了课还用小木棒随时随地在地上写呀,画的,进步都很快。尤其是张杞和张德胜两个女孩,悟性极好,趁着三分钟热度,学了就用。她们提着糨糊桶到村子里去刷墙头大标语,“妇女们动员起来支援抗战”、“大娘、大嫂要参加妇救会”、“反对压迫妇女”。
这也许是上个世纪最早的涂鸦文化的发源地。反正,当一条条醒目的大标语出现在村头巷尾时,群众都会停下脚步细细揣摩这是什么意思。写标语的女孩们则站在远处受到鼓舞,她们不仅产生了自信,还生出一种成就感。既然有群众看,写标语就起到了宣传作用,如果多多的写标语,群众看的多,受教育的就更多。从此,不论行军、驻防,两个女孩总是提着糨糊桶在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刷上大标语,或画一幅漫画。随着这些漫画和标语的频频问世,女性工作团开始在当地打出知名度了。
这仅仅是工作团的一项工作。
大辛和甄磊开始抓唱歌。大伙虽然都参加过一些演出,但发音大都不准确,不讲究音色,缺乏练音的基本功。张令仪曾接受过良好的音乐培训,还有张杞、司秀琴这些女孩子音乐功底比较好,所以她们主动承担了音乐教师的重任。团里规定,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跑步上操,之后就在山岗上、河岸边、打谷场上开始练音,从最基础的1、2、3、4、5到较复杂的发声,一丝不苟地反复练习。
歌声吸引了晨起拣粪的老大爷,还有上山砍柴的小伙子,推碾磨面的姑娘媳妇们,都纷纷跑来看热闹。在群众看来,这些十几岁的女孩不在家里呆着,跑到外面来疯疯癫癫地唱歌,反倒弄得群众们不好意思。可是听听那歌里说的,好像又不是疯疯癫癫的事,是说打日本鬼子的。所以,群众当中那些年轻些的,也试着张嘴想学着唱。再后来,有部分群众还真就会唱了,会唱了跟着工作团的女孩一起唱,就变成了合唱,合唱的力量令他们自己都惊奇。
大辛和甄磊发现,教唱歌是接近群众、联系群众、教育群众、鼓动群众的最好办法之一。因为只要唱就有人跟着合唱,就有更多的人来围观。大辛干脆给团里的几个骨干分配任务,让她们转过身去教群众唱歌。因为每到晚上,村里的孩子们总喜欢聚在一起要求大姐姐们教他们唱歌。有孩子在,孩子的母亲必然就找了过来,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必然遛弯儿遛了过来看热闹。这是最好的聚集群众的办法。
也许姊妹剧团的指导员是甄磊的缘故,她当过教师,善于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知道老百姓喜欢看什么听什么,因此,剧团从筹备开始,就没有走弯路,达到了一炮打响,炮炮有响的良好局面。她们排练的第一首歌就是浅显易懂的、群众喜欢的旋律和内容,歌名叫《红缨枪》:
红缨枪,红缨枪,
枪缨红似火,枪头放银光,
拿起了红缨枪,去打那小东洋。
小东洋,它是个横行霸道的恶魔王,
它的野心比天还大,想要把中国来灭亡,
想要把中国来灭亡。
……
边给群众教唱歌,边解释歌词,演员们发现,群众不仅听懂歌词了,还有很多人喜欢唱民歌。于是,张杞受到启发,她把群众都会唱的一首民歌小调填上了新词,歌名是《参加妇救会》:
大娘、大嫂、大姐呀!咱们动员起来吧!
参加了妇救会给咱们申冤诉苦呀咳!
几千年的锁链,咱们受尽压迫!
不识字,没有文化,繁重的劳动不如牛马,挨打、挨骂!
这么痛苦过日子,一辈子受罪抬不起头呀咳!
妇女们动员起来,参加妇救会呀咳!
站岗、放哨,做鞋袜,读书识字要参加。
要解放,要做堂堂的人,救国家又救自己呀咳。
这首歌迅速在沂蒙山区流传开来,尤其成为妇女们最爱唱的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