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铭朝的宫女是终身制,进了宫就没指望活着出去。苏可懂得安身立命,在尚宫局踏踏实实一待多年,靠着机灵和好人缘从小宫女混成了六品司言,专管外命妇进宫传旨启奏的事。手底下管着几个人,日子过得忙里偷闲。
只是好日子总是不长久,一年前苏可在贤妃娘娘那里回话,中途遇到了皇帝。皇帝当着贤妃娘娘的面对她明指暗指,其意思昭然若揭。
过后贤妃问苏可的意思,苏可缩着肩膀跪在那,一句话也不敢回。
贤妃便懂她的意思了,“淑妃上次陷害本宫,是你给本宫报的信,本宫当时就说过,欠你的人情早晚还给你。既然你不想伺候皇上,那本宫就帮帮你。”贤妃摸了摸隆起的肚子,脸上是一决胜负的决心,“不过一切还要看这孩子的本事。”
两个月后,贤妃娘娘因诞下了皇帝的九皇子,升贵妃,掌六宫事。
谁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宫里各处都提着精神应对。只是谁都没想到,贵妃的头一把火竟然就大张旗鼓地烧至了皇宫的每个角落。
贵妃言,宫中太监宫女冗多,凡无品阶,太监年满三十岁,宫女年满二十二岁的,全都放出宫去。
可想皇上龙马精神,三年一大选,上千上千的往宫里招人,能升上去当娘娘的没几个,剩下的都充成宫女了。所以单不说太监了,光是符合出宫条件的宫女便有三千人之多。
苏可刚刚过了自己二十二岁的生辰,前两天又因为“顶撞”贵妃被免了官职,自然也成了遣出大军里的一员。
出宫时,苏可对着贵妃住的承乾宫的方向叩了三个头,此份恩情,没齿难忘。
入宫九年,苏可没再见过爹娘,大哥二哥每半年来宫门口见她一回,也着实说不上几句话。如今能够离宫,苏可归心似箭,匆匆在京城买了给一家老小的礼物,也顾不得猛涨的车马钱,雇了辆平头小车回了京郊的家。
瞧见大哥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她,苏可的眼泪立马就流下来了。只是眼泪还没干透,家里的现状便给了苏可迎面一击。
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爹娘哥嫂外加侄子侄女,十几口人的日子像是可着那几亩田量出来的,多一口都没有富余的。幸而有苏可每月贴补的银子,家里才不至于捉襟见肘。如今她被遣出归家,不仅少了贴补还多了她一口,日子可见要艰难了。
苏可琢磨,这样坐以待毙可不行,得想办法。
不过她还没行动,苏可娘先发话了,“家里的事别操心,先紧着你的事张罗。村头的王二狗你还记得吧,去年死了媳妇一直没找着合适的,听说你回来了,昨儿还打发刘婆子上家来问你的事。你觉着呢?”
苏可想,王二狗她记得啊,小时候一块和过泥巴的。三角眼,俩呲牙,见着她就嘿嘿地笑,没事老往她家跑。
敢情她现在的行情就只能配给王二狗这种鳏夫了吗?
那她还是不要嫁了。
苏可开始考虑挣钱的事。
卖一次也是卖,卖两次也是卖,苏可暗搓搓地想,干脆还回城里,找个大户人家当丫头去吧。只是现在这个岁数只怕当不成丫头了,估计只能当老妈子。老妈子就老妈子,比一家人喝西北风强。
于是转天就收拾体面进城了。
可如今的京城已经不是从前遍地是钱、遍地是活计的京城了。连太监带宫女一共五千多人被遣出宫,大家没生路,什么工作都抢着干。尤其太监不比宫女,没根的人更不在乎工作是否低贱,先填饱肚子是正经。
所以这些没处落脚的人就跟蝗虫过境似的将京城内外所有的活计都揽了。
东城倒夜壶的推个车,遇上早点铺打杂的,点头问候一句:“呦,你如今在这儿呢。”
人牙子往大户人家荐丫头,手指头一点说:“除了这两人,剩下几个都是御花园里头当过差的。”
就是这么个情况。
要说有没有回乡的,有,宫女居多。因为太监都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办法才去挨那一刀的,现在比不得正经男人,岁数又大,回乡也没生路,所以都留在了京城。
而宫女不一样,宫女许多都是选秀进宫的,家里还能落脚。
但归家又怎样,年纪大了找不到好婆家,留在家里又看脸色,只能荤素不忌地嫁了人。那一段时间,据说光棍汉少了八成,有钱人家的小妾也添了两成。
苏可给人洗过盘子,看过门,伺候过老太太,也给刚出生的孩子把过屎尿。
跟着绣娘学了俩月绣出块门帘,卖的价钱还不抵材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