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敦煌太守章,诣使者雍州牧治所。二月乙巳日日食时,佐永受御羌归,即时归行。
……□檄一,督邮印,诣渊泉。(Ⅰ。T0114①:11)
3.入西书八,邮行。……永平十五年三月九日人定时,悬泉邮孙仲,受石靡邮牛羌。(Ⅳ。F13C①:5)
4.黄龙元年六月壬申,使臣宏,给事中、侍谒者臣荣……
诏传□吏甘,使送康居诸国客,斥候盖典副,羌……为驾一封轺传,三月辛□……(Ⅱ。T0114④:277)
5.元延二年二月乙卯,鱼离置羌御离吉,受置泉置啬夫敞
(Ⅱ。T0114②:21)
6.二月癸巳日中时,受鱼离羌人,渊泉吏行……(Ⅴ。T1511②:22)
7.羌屈调作柱,二月戊戌作名,御解、乡吏(右侧有刻齿)
(Ⅱ。T0114④:83)
8.庚申,羌人六人作。辛丑,左尉伟功至置,啬夫至置,辛未。在,使马子都转粟十六石至泽上。庚子……(Ⅱ。T0114③:606)
按以上八简,皆记汉代敦煌郡驿置中有羌人任职劳作戌务之事。
其中,简文1~3三枚,按简牍文书分类,是所谓“邮书刺”文书,即驿置过往邮书之扼要记录。刺,乃指举要点,如“名刺”即是。简1扼要记载敦煌长上书朝廷一封,装绿色包袱,由悬泉置西方的遮要置官奴铁柱送来,悬泉置即刻派遣“御羌”送出。御,御者,驾车马之车夫,负责驿置间传车往来接送公务差官,或传送官文书。御羌,是任御者的羌人,未言其姓名。简2,其文书亦自敦煌方向由西而东传来,一檄为敦煌长史书,一封太守书,皆诣雍州刺史治所;另一封敦煌郡督邮书诣渊泉悬。以上三书,由名归的羌人御者驾马车送来,悬泉置佐名永者收到后,又即刻命此羌御起身送出。古时传送邮书,邮驿间有时各管一段,如同接力赛,逐段交接。但也有传送急件只换车马而不歇人,如此例即是。简3,记录某时悬泉亭邮卒孙仲,收到石靡亭邮卒牛羌送来邮书八封。据它简,石靡亭在本遗址悬泉亭之东方。“牛羌”,是负责传送邮书的一位羌人的名字。
简4,按文书特征属于“传致”、“过所”一类,即官家发给公务沿途所过的关津驿置,命令放行和提供交通、食宿服务的公文。简文云,派遣某吏送康(居)国客人,由侦察兵盖典为副手,再下“羌”字指某羌人,可能是驾车马的御者。
简5、6,为驿置接来送往的日常记录,类似“刺”书。其中,鱼离置据它简位于悬泉置之东侧,该置有羌人御者名曰“离吉”。简6恰证鱼离置有羌人任职,不是御者便是邮卒。
简7、8,另属一类,为驿置日常杂役劳作记录,称“作簿”、“日作簿”等。简7“作柱”的羌人名“屈调”。《汉书·西域传》记车师后王姑句,以其国“当道为柱、置,必不便”,而拒怨汉使、汉兵。又汉简多见“柱马”,故知柱(拄、驻)有专备不得挪作它用之义,与驿置交通有关。此简羌人屈调,是一名不得随便支派的御者,即预备急需时使用。而简8,表明悬泉置一天之内曾有6名羌人在服役劳作。
上述八简据纪年,从宣帝经成、平、王莽至东汉明帝,所记羌人十三,其中有五人在遮要、悬泉、鱼离置和石靡亭等官家交通、邮政部门,担任御者、邮卒。此或许因羌人生长边疆,长期风雨砥炼,能吃苦耐劳,善骑能御,熟悉道路之故,但也说明汉、羌民族间的一种相互共处和信任的关系。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羌人在驿置中充役作,约属于临时性劳动。
二、关于“牛羌”
前述诸羌人有姓名者,曰:归、离吉、屈调、牛羌。前三者疑属羌语音译,惟牛羌的名字结构作“汉姓羌名”,颇具汉俗特征,约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是此种命名为羌人种姓之义译或简化。《后汉书·西羌传》,武都有参狼、广汉有白马、越巂有牦牛等种羌。牦牛种某羌人,或可简化直呼为“牛羌”,而忽略其具体种姓、名字。
二是羌人汉化,冠以汉姓;或因通婚而变化。英国斯坦因(Aurelstein)上世纪初在罗布泊古楼兰城所获魏晋墨书纸信札,起首“羌女白”,尾署“马羌”,即该羌女名字。学者疑是羌女致其汉人夫婿之书函。顾颉刚先生以此联系《水经注》记蒲昌海北有“姜赖之墟”,羌、姜相通,推论古羌人曾在罗布泊一带活动[见顾颉刚:《史林杂识》之九《天山南路之羌》,中华书局,1963年。]。当然,依照前条理由,此马羌也可能是白马种某羌女的汉名。
三是汉族羌化、胡化,仍保留其汉姓。新疆库车县东北汉代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刻石铭,有“发家从秦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夏羌、石当卑、程阿羌等六人,共来作列亭”。王国维先生引《史记·大宛列传》言西域、匈奴习惯称汉族为“秦人”,认为此六秦人皆汉族,而刘平国为龟兹人姓汉姓[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廿《跋龟兹左将军刘国平筑列亭刻石》,《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按《汉书·西域传》、《匈奴传》颜师古注,言秦时有人入匈奴胡地,人称其子孙为秦人,即早已胡化的汉族后裔,其说至确。此处六秦人之“夏羌”、“程阿羌”,皆汉姓羌名,显然是羌化了的汉族人,即是明证。
四是为任职官府的羌人起一简单汉名。《后汉书·耿恭传》永平十八年,恭被困疏勒,其“军吏范羌”引酒泉、敦煌军奔救之。同上《西羌传》延熹六年,“陇西太守孙羌”击败困武威、张掖之羌兵。《晋书·姚襄载记》,苻生遣大将苻坚、邓羌斩襄于三原,等等。汉族命名,不大可能用“羌”字,故范羌、孙羌、邓羌皆为羌,或属相当汉化之羌人。两汉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军队,多有羌、胡、越等少数民族参与其事。边疆僻远土之地,更有“归义”、“义从”的羁靡制度。东汉平羌乱,尤注重“以夷治夷”。魏晋时,诸胡、羌、氐,更是错杂融汇难分。例如,前秦氐人苻建即羌女所生。因此,不论是羌人汉化,如牛羌、马羌、范羌、邓羌、孙羌;还是汉人羌化,例如夏羌、程阿羌之类,在当时的西部地区为官府、军队所用者,必不在少数。《后汉书·邓训传》,训任护羌校尉,招安小月氏胡,抚养湟中羌胡勇敢少年以为义从,成为征讨羌乱主力,为朝廷所用,有的甚至身居军政要职。
三、敦煌郡的归义羌
简文:
9.渊泉,归义,垒羌龙耶种,男子榦芒,自言:今年九月中□……(Ⅱ。T0914②:195)
10.归义,垒渠归种羌男子奴葛(Ⅱ。T0114②:180)
11.归义,聊榼良种羌男子芒东(Ⅱ。T0114②:181)
12.归义,垒种羌田子潘朐(Ⅱ。T0114③:423)
13.归义,垒卜茈种羌男子狼颠(Ⅱ。T0114③:459)
14.归义,聊藏耶茈种羌男子东怜(Ⅱ。T0214①:1)
15.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蹏当(Ⅱ。T0214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