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所有的信念是否都是相关的,并且是可接受的?或者说,是否应该对人们应该怎样去追求真相,以及他们如何在公众场合表达这种追求设定一些限制?
划分界限
从某种程度来说,人们划分界限、表达对世界事件不一样的看法,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有些人很高兴去探索更为可能的地缘政治阴谋,而不必考虑太多其他的事情,他们心地坦荡,认为证据足够多就会不言自明,可以使那些甚至公众靠直觉就能感到其有内幕的重大案件(如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遇刺、戴维·凯利之死等等事件)自动显现出其背后的阴谋;还有一些观点,不管它们是否公正,在大众的心里却理所当然地被认定为基本无害的怪谈(保罗之死、麦田怪圈等等)。因此,它们都可以被容忍,就好比轻松的娱乐活动一样。但是挑战特定具体事件或核心信条的观点,就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强烈反抗,并全部被不容置疑地贴上令人厌恶的标签,正是在这些地方,阴谋论踏入了危险的、煽动人心的领域。
当然,“煽动”对不同的人可造成不同的后果。比如所谓的登月阴谋论——取决于个人对这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NASA将人类送入月球的成就是人类进化的最终高峰,这一成就足以抵消他们在那一时代所犯下的错误(越战、水门事件),他们对持异见者的人义愤填膺(见第四章);而从未真正关心过月球任务的人,一想到这或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就不禁暗自高兴,他们甚至很乐意听到别人说现代历史都存在着让人怀疑之处,同时,虚无主义的奇怪念头不由得涌上心头。
至于麦卡特尼案件,对调查人员来说,追踪线索和新消息就成为相当有趣的癖好;但是那些悲观厌世者却感觉到这个精心设计的巨大骗局令人震惊,他们竟然被如此算计,于是他们希望揭露这一骗局,让文明能更好地存续下去。
然而,对于已经确定的危险范畴而言,对有些事件的关注,可能引发激烈的冲突,其中,有一个事件甚为重要。在近20年里,极端民族主义有所抬头,他们认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迫害犹太民族的历史是被夸大甚至是捏造的,目的在于支持犹太复国主义阴谋,实现对世界的统治。
当然,仇恨犹太主义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残忍暴行。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替罪羊,俄国在1903年颁布的一部名为《耶路撒冷老年人草案》,人们一般认为,该草案是个彻头彻尾的伪造,它的内容是记录犹太民族老年人的集会,草案中涵盖了他们为实现世界霸权而做出的一系列恶毒的阴谋计划。尽管人们对这一文件非议颇多,且其出处十分可疑。这一文件无疑为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及其不可计数的种族主义扩张的仇恨运动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虽然人们基本上都认为这部草案是伪造的,但一些阴谋理论家却宣称,草案体现了“新世界秩序”计划的许多真实之处。不过,也有少数人认为这部草案是真实的,尤其是在种族主义集团内部有人认为,有些或者说很多大屠杀事件可能是经过了渲染的,在证据面前,不管这些事件是多么令人震惊,但要制造出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在那些并不赞同这一观点的人看来,对这个领域表现出的愤怒又引发了很多问题,但它同时也表明,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事件都带有些许意识形态的和政治的色彩。凭借这种并不正确的暗示,这一信念极大地助长了某个虚假的主流协会的传播,而该协会暗示,大多数阴谋理论家从本质上来说是默认反闪米特族的。该观点反过来又用来去诋毁理性的调查,结果是,甚至对以色列政府及其政治主张的正当批评,也被抨击为种族主义。
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对那些怀疑一切,甚至对与犹太主义并没有密切联系的人也反应过度,实际上刺激了一部分为数不多且狂热的教派,这些人也是过度敏感的反犹太复国主义者。其所引起的矛盾的精神状态反过来又使得所有的投机都得到许可,因为双方都没有遵守任何所列条款,走向极端以及寻找任何可能使对手不安的证据都不会有什么损失。故此,一方面这对于大屠杀否认者(或怀疑者)的健康发展不利(最终目的是要使任何事件都难以发挥作用,而自1948年以来,这一事件成为影响犹太人立国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使得人们认为任何挑战以色列的举动都是反犹太人的。
反犹太复国主义者宣称,他们只是在表达他们的个人信仰,和要求知道为什么人们不允许他们这么做。这一问题引起了西方关于言论自由的争论,因为如果公民真正像他们的领导人所吹嘘的那样享有自由,那么不论他们的言论多么该受谴责,难道就应该禁止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吗?当著名的大屠杀怀疑者(比如作家大卫·欧文)因公开传播其信念而被囚禁时,这一争论就更加热烈了。甚至那些憎恶“大屠杀怀疑者”
的人,也对这一指控的后果表示担忧,这些人中包括了知名的语言学教授、美国人权运动活动家诺曼·乔姆斯基(他本人是犹太人)。他们感到,这样的立法有“思想犯罪”之嫌,就如同乔治·奥威尔在《1984年》中绝对的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梦魇一般。⑦相反,有的人非常赞同这些观点,他们认为这些法则都是公正的。
即使不断增加的事实证据如大屠杀本身一样令人不可忽视,但对很少一部分人而言,仍很难说服他们。那些经历过这些事件幸存下来的人的眼神和语调已足够表明,探寻事实的细节不仅无此必要,且令人痛苦万分。关键在于怎样划定问题的边界,刑法审查制度应该停留在何处。例如,很多美国新保守派已提出了许多相似的法令,禁止人们质疑九一一事件,这些法令会在网络禁止区域上注上标记,这些标记虽微小,却如影随形,正如近期颁布的反盗版法案,对言论自由划定了不可碰触的界限。或许我们这样试想一下,一个即将执政的法西斯政体会禁止几乎任何它不喜欢的言论,它会对在某一领域实施的限制言论的现行法案予以采用,并扩大实施的范围。
这些忧虑说明了在阴谋论世界出现的难题,表明极端主义发生的真实性,强调了对极端主义的指控如何有失公允,侵蚀了——有时是合法的——每条质疑的渠道。在构成真正言论自由的周围,存在许多敏感的话题。正是这些暗流允许特别是美国右翼政客尽力去摧毁其他的政治思维。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直接控告阴谋理论家,指控他们不仅本质上反闪米特族,而且十分积极地在学术上支持“恐怖主义”。这一言论是特地针对那些认为九一一事件是由美国内部人员共同策划的人:因为如果认为只是中东地区的恐怖分子为这些暴行负全责的话,就暗中破坏了近10年来美国极力推崇的全球政策的基石。
或许不可避免的是,投票和调查表明,伊斯兰教国家的大部分人相信九一一事件另一个版本的说法,而且所有教派的狂热分子支持这些阴谋观点,这也是事实。然而,假如潜在的新保守主义从中得出结论说,一大部分穆斯林本质上都可能是恐怖分子,那么,这些数据则被愚蠢地误用,用以证明对阴谋论的兴趣就等同于暗地里支持基地组织的观点,那么所有坚信此类理论的人都有可能做出危险的行为——这些行为无疑是要加以控制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因表达对阴谋论的狂热信仰而被错误地拘留,其依据就是《精神健康法案》。将真相追求者视为恐怖主义的同情者、未来暴行的作恶者,这幅令人忧心忡忡的漫画背后的心态或许用乔治·布什总统2001年那句不当的发言来总结最合适不过了,“要么你和我们在一起,要么你和恐怖分子在一起”。当然,“我们绝不能容忍无耻的阴谋论”这句名言,也出自布什。⑧证据和识别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阴谋论呢?是因为布什先生告诉我们不能容忍吗?是因为媒体拒绝理性地看待阴谋论吗?是因为像学术界的学者们认为的那样,阴谋论者是脑子坏掉了吗?是因为人们听到这些论调而表现出恐惧的情绪吗?所有这些说法都与常识不相符合。那些相信阴谋论的人,背后动机是微妙且复杂的,所以每个理论都可能千差万别。大众心理学试图在心理学的框架内来说明阴谋现象。可是这样做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伤害了太多人的感受和想法,尽管这些感受和想法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但至少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
如果对引起争论的观点存在支持性证据的话,无论是哪一种证据,明智的做法是对那些证据进行实事求是的检验,以便还原事实真相,就如同缺少强制性审查制度的情况下所必然要做的那样。而主流社会拒绝对本书中所提及的诸多领域进行严格调查,这只能引起怨恨,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些所谓的制度既不代表他们的呼声,也不理解他们的想法。这些制度似乎只关心纸上谈兵式的保护主义,而不是呈现真实的世界。在最终评价里,只有有力的证据、敏锐的观察,并与大众坦诚相待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否认和回避,才能解决问题。
因此,以下章节所要实现的目的是:选择已经得到广泛讨论的阴谋事例,按照不同的主题范畴呈现给大家;试图超越长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的二极化倾向,坚持以证据来说话。要想涵盖之前提及的所有阴谋理论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讨论的范围仅限于那些存在有基本证据或已被人们关注多年的历史事件。所进行的分析调查也是在尊重广为接受的观点的前提下,探寻诸多观念中的精髓,并对观点进行逻辑分析,以便找到各种观点之间的平衡点。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当今世界阴谋无处不在,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有关密谋、丑闻的前车之鉴数不胜数。因此我们把眼光放远到近代之前,反思一下过去是十分有价值的。
概要
反对者的声音
——实际上,阴谋论者大多受到主流媒体和当局排挤。学术界认为是社会背景、心态性格这些不言自明的因素导致人们相信阴谋,而这些相信阴谋的人都有一些非常相似的性格特征。
——真相探索者的分析可能片面,可能缺乏必要的调查。
——广为人知的证据可能仅仅是“自无序中寻找有序”做法的结果。
——对每件事情都保持质疑的态度最终可能发展成极端主义,提出的意见也自然会被边缘化。
支持者的声音
——目前,对阴谋论一说尚未有统一的解释,而媒体有失偏颇的评论正是建立在这种不确定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体制中出现的官员腐败、犯罪都与词典中“阴谋论”的解释恰好契合。这就让人相信,某处必然存在有权有势的秘密机构。
——学术界极少搬出事实证据来为阴谋论观点说话,也许正是某些心理预设让他们看到了事件背后的真相。
——每一个虚假的例子都可以自我证明,不可避免的是,其他奇怪的现象也会同时发生。
——持有极端思想的人只占少数人。只有证据,而不是信念,才能带我们找回事实真相。
结论
从所运用的技巧来看,阴谋论确实是值得深究的领域。由于它为社会主流所摒弃,在一片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研究进展难免不顺。如果我们的社会一直抱以宽容的态度,那么随着文明的进步,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支持某些推论的证据。诚然,阴谋论的思维过程确实存在很多缺点,这些缺点滋生了由于极端的双方的自我防卫而造成的两极化现象。
同时,学术研究确实也发现探寻真相过程中存在心理预设的情况。但是,人们为什么那么相信阴谋论,似乎与铁一般的事实证据关联并不大。由于个人的经历,每个人对一些事物都会产生直觉上的判断。如果这些直觉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帮助他们做出判断,那么这种直觉便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而不是个人病态的表现。有意识地使用逻辑和细致判断的习惯需要慢慢培养,但是把所有阴谋论者都归为脑子坏掉或者心理有问题的狂热分子是危险的,而且还会妨碍我们合理地对潜在的重要事件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