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百科 > 第151部分(第3页)

第151部分(第3页)

“你们做这样的勾当,不怕国法么?”

刚刚发出快活笑声的粗壮汉子又是挤了挤眼,对着城头笑道:“阁部大人,我等未杀伤一人,不知道犯了什么法?”

“就是,这城池还在大明手中,我们只是来劝阻阁老不必带着人送死,不做无谓之举,不知道有什么罪责?”

“阁老,打仗是军人的事,您老运筹帷幄还差不离,这样死守城池的勾当,不是你老应该做的啊。”

这一群军人,真是有熊心豹子胆一样,对孙承宗虽然也是透着尊重,但话语里的桀骜和自信,真是令得在场的孙家人都感觉十分愤怒。

明朝的武人地位十分低下,总兵官在人心里未必比一个秀才高明,这是多年积习,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就算现在武人地位水涨船高,也是一样。

孙承宗对这一群惫懒军人也是没有办法了,而况现在这样的情形,自己的老脸是被人家摔在地上了。

鸡毛鸭血的要守城,要死守的城池,结果人家一个突击,阖城民壮军兵就全跪降了……这种事,就活生生的发生在自己眼前,而自己却毫无办法!

还有人被人用腰刀加颈的时候,也不敢反抗,宁愿闭目就死。

这样的事,要是在北方大地上时刻上演着,自己就算慷慨赴死,能有多大用处,也是实在值得怀疑。

“以往的路不成,现在的这个法子也是走不通,天啊天,难道我大明就要这异族给摧折下去么?”

虽然心中还是十分愤怒,孙承宗也是不打算再死了。

他慢慢步下城头,一路下来,只有郑万应还跟着,还有孙家的子侄儿孙们,其余的高阳城的居民们都是垂下首去,没有人敢看这个须发如银的老人。

“高阳城的居民听着,我们身上的衣服铠甲就是剥自鞑兵,是杀了他们的前锋哨探。最迟明早或是明天响午,鞑子兵的主力必定大至。所以我们装成鞑兵来偷城,并无恶意,只是叫大家明白,这般以民壮守城是守不住的。我等是正经军人,战死沙场是本份,汝等只是百姓,纳粮已经是尽了本份,没有必要在这里无谓送死。要知道,鞑兵精锐的本事,不在我等之下,而人数则可能是数千甚至过万!”

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3)

这么一说,在场的高阳百姓无不色变,当下先是面面相觑,接着才又有人问道:“那我等该往何处去?”

“咳,你们该早点往保定府城跑,那里应该安全,鞑子最多在我大明境内数月或是半年左右,保定这样的府城有存粮足可支一年以上,城高池深,又有精兵守备,你们不去太可惜了。”

在场的人当然不好说这是孙承宗的主张,当下只都沉默不语。

说话的是朱王礼,他刚刚慷慨陈词,说的孙承宗都哑口无言,所以在场的百姓都是看着他,对他十分信服。

朱王礼想了再想,又道:“去德州吧,从高阳到德州,一路都是平地,一路打听着走,不出几天功夫也就到了。现在我山东兵马齐集德州,城中守备森严,你们去德州,可保家小性命的安全。别的城池不敢保,还是不去的好。”

以前清兵犯境,最多是攻克县城或州城,对一些守备森严的地方就是绕道而行。

但这一次进兵,兵锋十分锐利,所以民间人心惶怕,也不是空穴来风。

明朝在蓟镇宣大都有总督,在保定昌平也有总督,在保定等地有八个巡抚,在蓟镇到北直隶和山东交界,有这么多文武官员,还有不少镇守的中官太监。

但就算如此,打一次输一次,现在除了卢象升的宣大兵还敢战外,明军几乎找不到敢战的军队。

如此情形,高阳人才不敢随便逃难,普通的百姓,哪里能知道什么是安全的地界。

朱王礼这么一说,众人都是十分感激,当下便是有不少人道:“我家有老幼十几口,父母妻儿都在城中,这么一说,今晚我们就连夜赶路往德州去。”

“要快走!”

朱王礼警告道:“鞑兵入境,不外就是烧杀抢掠,虽然他们入城后可能翻捡烧杀,但最多耽搁半天一天,一定会继续向南,就算大部队不南下,也会有游骑屏障大军。所以你们现在就要准备,一家老小不要怕累着,累坏了也比被鞑子杀死或掠到关外强!”

有人用感激的声音道:“多谢军爷了,军爷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不必这么说。”朱王礼十分平静,答说道:“当兵吃粮,护你们平安就是我们军人的本份,现在叫父老们逃难,已经是够对不起了。”

放眼明朝全部在册的一百多万官兵,恐怕能对百姓这么说话的,也就是浮山军人了。

朱王礼说的话,也是张守仁没事就教导他们的,所以说出来十分自然,没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而在场的百姓听了,都是十分的诧异惊奇。

以前的官兵,除了抢东西就是抢粮食银子,抢女人,不祸害地方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