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下,几个汉兵向城头叫喊着,不知道是谁带头,城头上也是忽呼啦跪下一片。
众人都是楞了,傻了,呆了。
刚刚还是信心满满,打算和孙阁部死守高阳城,结果冲进几十个鞑子兵来,所有人都怕了,连一个敢做仗马之鸣的人,都是没有。
这南城门处,真的是万马齐喑,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战马的喷鼻声,别的声音是一点也听不到。
城中隐约传来儿童和妇人的哭泣声,大约是城池已经失陷的消息,传到城中去了。
“阁部大人,现在别的城门还未必知道消息,我们自城上直奔北门,自北门出城奔保定,保定有总督和巡抚的督标和抚标,确保无虞,请阁部大人随我走吧。”
一见眼前情形,确定城不可守,郑万应眼中含泪,但也并不慌乱,而是第一时间请求孙承宗同他一起离开。
但孙承宗却是缓缓摇头,这个须发如银的老人,神色是无比的坚决。
“老夫誓于高阳同存亡,城池如此丢失,此天乎?若大明失运,老夫为帝师,辅臣,岂能苟活于世耶?你可带愿离开者离去,老夫髦矣,今止愿死于城上,别无他愿!”
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1)
第二百六十九章警告
孙承宗的话,并没有避讳,也没有刻意放高嗓门。
但这样的慷慨陈词,十分激昂,又在这样万籁俱寂之时,所以传开很远,在场的人,几乎全是听到了。
听到这样的话,刚刚下意识偷生怕死,第一时间投降的人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都是决定死守高阳,怎么就一下子变的贪生怕死,一下子就在长枪大戟下变成了懦夫?明明可以死战,却是降的这么快捷,这城池用了孙家不少金银和心血,重修加固,就这么十分窝囊的丢了,现在听了孙承宗的话,所有人都感觉十分的惭愧,但降已经降了,也是没有办法。除了少数人蠢蠢欲动之外,多半人只是在眼中流下泪来。
“阁部!”
郑万应十分震动,左右看看,孙家的人却是丝毫没有什么异样的神色。包括几个年幼的少年在内,都是一副从容之极的模样。
看来孙家的人已经准备停当,孙承宗殉国一死,他们也会相随的。
“哈哈,孙阁老莫要寻短见,若是真的有什么意外,我家大人会活剥了我的皮的。”
这时候,却突然有一个十分快活的声音响了起来,刚刚还叽里咕噜说着鞑子话的一个粗实汉子,掀开头盔,对着城头做了一个鬼脸,然后把固定在头盔后的一缕辫子取了下来,用十分轻蔑的神情,远远抛开。
“阁老的话,俺听了十分感动,我们小小恶作剧,只是为了叫阁老知道,高阳城没有战兵,势不可守,我们三十几人,突如其来就能抢了城,要是人家来几百精兵又如何?几千精兵又如何?最多守一两天,不超三天,一定陷落,阁老是海内人望,这么死在这城里,有何意义?说是激扬民心士气,难道阁老留有用之身,将来于大军阵中擂鼓助战,不比在此城中自尽要好的多么?”
开始的时候,这人说话还有点嗑嗑巴巴,显然这一套话是紧急思索,没有梳理,所以说的不顺畅。
但说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是声色俱厉,十分激昂。
一个武夫,居然当着满城民壮的面训斥一个海内人望的阁老,孙家的人当然十分愤怒,有个叫孙之洁的青年满脸怒气,就要走上前去斥责。
不过孙承宗却是霍然动容,十分震动的模样。
他之所以一心求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明军没有丝毫的信心。
这十几年来,他见过闹饷的兵,见过烧村落抢百姓的兵,见过杀害百姓的兵,见过强奸的兵,就是没见过多少敢和敌人奋战的兵。
武将则是贪污成风,怕死成性。很多武将,风雅若士大夫,在宁远那样的地方都蓄养歌妓和擅长书画的清客相公,一旦有京官前来,就广送程仪,十分客气,指望这些文人替他们扬名吹嘘,同时是广结人脉,以免在京师有人给他们做对。
但一提做战,就是饷不足,械不精,然后大肆宣扬女真人的骑射有多么难敌,一旦野战,就唯有惨败一途。
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2)
当年在辽东见多了,在家这十几年,历经几次清军入境,明军怯懦不敢战,将领自私保存实力的情形更是见的太多太多了。
这个乌七八糟的世界,老头子是不想再看了,一闭眼就得了,省得见到亡国的时候更加的难过。
但今天居然遇着了这些十分精锐的大明官兵,看他们的骑术和身手都是十分厉害,抢城进来的策略也是十分厉害,而伪装的模样也十分完美,而更叫孙承宗动容的,就是他们脸上那掩饰不住的武夫傲气。
这种傲气不是那种杀人不当回事的残忍,也不是愚昧的壮勇,而是那种只有在少数武将身上才瞧的着的勇武和精明加上自信混杂的神色。
这样的角色,居然干这种抢城的危险勾当,而且说出的话也是十分叫孙承宗动容,这么多东西在一起,才能叫一个阅历似海的老人,终于产生了那么一点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