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顶流他只想上学 > 第 163 章(第2页)

第 163 章(第2页)

坝子茶相对来说人工痕迹就更重一些,在清朝的时候,拉祜族还没有太多“茶园”的意识,所以就经过几代的驯化,将一些茶种在了田地旁边、台地边缘,方便采集。

它们的种子来源就是大山茶已经被筛选过的良种,所以保留到现在的坝子茶味道通常不错。

而本山茶就完全是现代的产物了,专指种在茶园里的从小就细心培育的茶树。

本山茶与坝子茶最大的区别就是年份不同,本山茶大多数只有十几年到几十年的历史,而且,坝子茶还能勉强算得上是“野生古茶树”,本山茶就完全不行了。

不过邦威虽然是以野生古茶树出名的,现在留存最多的其实还是本山茶,每年大山茶和坝子茶的产量不及本山茶的三分之一。

作为消费者,在买的时候应该要细心甄别——当然了,其实从价格上就能最直观的看出来,虽然大山茶和坝子茶加起来产量只有本山茶的三分之一,但是每年的总收入却基本持平,足以见得前两者单价之高了。

而作为种植者,这无疑也给楚孑开拓了思路,邦威靠着大山茶和坝子茶出名,却靠更可控的本山茶成为了产业的中流砥柱,也不失为一种营销思路。

老人简单讲了讲几种茶的分类,又继续说会那棵千年古茶树的历史。

这棵古茶树王,一开始是划分在当地一户铁姓人家的开荒地里面,但是后来,因为时代的关系,铁姓人家的地就被地主魏家收去了。

后来又经历了土改,这片土地就归公了。

土改时期,这片土地又重新被分给了三户人家,这棵古茶树竟然又回到了魏家手里。

当时魏家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有什么关系,被分到的开荒地里竟然有好多棵古茶树,当时魏家人每年都能采摘六七十公斤的茶青,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而魏家从姓氏也能看出来,是汉族人家,当时村里还有杨家和谢家,也都是汉族人家。他们来的时候虽然有钱,但是山上更好的田地已经被拉祜族人分走了——当时各个民族还是比较内部抱团的,有些排外的现象,所以魏家通过古茶树挣钱也是无奈之举。

总之,当时魏家、杨家和谢家也被迫联合了起来,几家人把土地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最后也说不清楚那些古茶树都归哪家了。

到现在,这棵古茶树王已经被划分为村里共有了,每年赚的收入也用在村里建设,不是谁的个人资产。

至于邦威的其他古茶树,则还是按照土改时划分的田地,在谁的田里就算是谁的。

楚孑打

听了一下,现在邦威村一共大概有一百多户人家,基本都是土著民族,只有不到一成是汉族,而每户人家基本每年都有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收入,已经是妥妥的富户了。

老人讲的时候其实还是很惋惜的,这些古茶树基本上他们都是从80年代才开始保护,甚至直到近几年才在杜大姐的引导下开始做拍卖等等活动,这才让邦威声名鹊起。

在他小时候,其实他们因为挡路或者缺少柴火等等问题,砍伐了不少古茶树,毕竟那时候古茶树太多了,没人当回事儿,现在一想起来就心痛,不知道砍伐掉了多少钱。

楚孑听到这里,忽然觉得,清源村有那样的传说还是挺好的。

毕竟帮助他们把古茶树都保存了下来,没被砍伐掉。

老人的历史课也就讲到这里结束了。

楚孑刚刚告别了老翁,忽然就被一户人家的声势吸引了,这家男主人看上去四五十岁,虽然穿着少数民族服饰,但看起来并不是拉祜族或者彝族的长相。

他正在对几位茶商说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他家有“茶王树第一”,这一下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纷纷去他家看。

他热情地接待了包括楚孑在内的一众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