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部长,我们接受这个对赌如果做不到,你可以不用掏尾款。但是我也要明确一下,既然我们承担了这么大的风险,到时候央视这边200万一集的价格,只能买到一年的独家首播权。
发行期满一年后,你们当然可以继续永久重播下去,但如果其他电视台或者视频网站也想买我的播放权,你们不能阻止这个条件可以接受么。”
冯见雄和田海茉商量了一番之后,回来给牛部长开了个挺干脆的条件。
牛部长本来还做好了冯见雄跟他就收视率讨价还价的心理准备,没想到对方倒是完全没有抵抗。
“我们本来也没想买断后转卖,原始版权归投资人,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他这么开价,莫非是觉得放过一年之后,这题材还能有余热再卖第二茬?那能有多少钱?这个条件可以答应。”牛部长在心里盘算了一番,觉得原则上没什么问题。
“这个条件我基本可以答应。”牛部长首肯道。
冯见雄佯笑着举杯:“那就干杯,庆祝我们合作愉快了制作层面的问题,我到时候跟陈导单独谈。”
几天后,冯见雄这边和央视相关的法务部门专员撮合了一下,先把投资对赌的框架协议拟了出来。具体的制作方权利义务条款还是空的。
牛部长这边上了会、把流程走了起来。
央视方面还验证了一下冯见雄的实力,让他45天内把拍摄保证金交到位。这些钱对于如今的冯见雄而言,自然不算什么了。
弄完这些,冯见雄这才抽空跟陈导谈制作层面的细节要求。
他又单独请陈导喝了一次下午茶。
陈导也是个明白人,这部纪录片本来就是他自己想拍的,只是央视不担风险不批钱才搁置了两年。
所以,冯见雄这个投资方的介入,理论上算是跟他站在一条堑壕里的。
为了让牛部长松口,冯见雄做出的让步、额外承担的风险,陈导也都看在眼里,他自然知道这些条件都不是白拿的,自己在拍摄的时候肯定要做出些让步。
“也不知道冯见雄到底想从我这儿松口拿到些啥?估计也就植入广告夹带私货这一条了吧?田海茉是个做快消品电商的,肯定是要顺势推品牌……
可惜咱拍的是纪录片,不是电视剧,没啥男主角女主角。不然让冯见雄报个名字,安排几个外围三线相好的女人进来,多少人情都还清了……”
把玩着那杯蓝山咖啡,陈导脑中乱哄哄地脑补着。
“其实我要的也不多,就两点。”冯见雄的开口,把陈导从自我脑补中扯了回来。
“首先,相信你也想到了,我要植入式广告我这边有个很漂亮的白人美女学妹,做的事情也很励志很正能量很政治正确。也能保护民族特产文化,什么好处都占全了。这样的人和事迹,给个小半集的专场,没问题吧?20分钟就好,实在不行的话,15分钟也好。”
陈导一开始想说太多了。
毕竟央视黄金档一分钟的广告标王就得多少钱?哪怕是白天上班时段,包年每年半分钟的广告,也要好几百万。
不过纪录片这种东西,和广告又不一样。毕竟广告是包一年的,一年中365天,每天到这个点都会插半分钟。算下来那几百万相当于是一年里累计在央视曝光了180分钟,整整三小时。
而纪录片如果只重播一遍,那么20分钟的植入也才曝光40分钟,连直接买冷门时段广告的四分之一时长都不到。
精细核算下来,如果按流量曝光率算,冯见雄让他植入的这段,真靠直接花钱打广告,估计也就砸200万而已。
人家让给牛部长的让步,显然是远远不止200万的。
一番相互暗示、调整算法后,陈导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也就答应了。
“陈导就是爽快!兄弟也不会让老哥难做的!放心吧,我那个学妹人绝对漂亮上镜还能吸引眼球,这是双赢的,你见了就知道,绝对不会后悔!”
冯见雄恰到好处地拍了对方一马匹。
陈导也看不出情绪喜怒,只是公事公办:“快说你第二个条件吧。”
冯见雄抿了口咖啡:“第二个条件么,我是希望你能加快拍摄计划的进度你原来定的一个半月拍一集,太慢了。我瞅了下没那么多工作量,一个月一集绝对拍得完。”
陈导立刻变了脸色,似乎这个条件比第一个还难接受:“这个片子是要大江南北采风考察的,又不是直接拍就行!一集可能就要出差十几个不同的城市省份,怎么快得起来?”
他说的很是义正辞严,似乎是出于艺术家的操守。
这年头,拍电视其实是很快的,比如那些校园偶像剧,就一块校园布景片场用到死的话,最快三四天就能拍完一集,算上后期剪辑音轨特效,加起来也不到一周后来那些根据收视率成绩边拍边放的周播剧,就是这个套路。
而《舌尖上的华夏》之所以慢,关键是素材的采风看过那部片子的都知道,经常前一段还在两广的沙滩上抓沙蟹,下一段又去了云贵采松茸,再下一段到吴越挖冬笋。所以按照一集一集地拍,肯定是快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