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观察知道,小庙可以建成大道场,有宿世的因缘在,所以允许答应,这是在前清光绪元年。老人于是周遍募集十方信施,开拓地基房址,大佛殿、藏经楼,巍峨耸立,超出云外。
凡丛林所应有,行道所必需者,无不备足。从兹冬禅夏讲,大启度门。善士达人,悉相依止。
凡是丛林所应该有的,行道所必需具备的,没有不备足的。从此,冬季坐禅,夏季讲经,大启度生之门。善士达人,全都来依止。
至二十二年,入都请经,得蒙俞允,及敕赐普照禅寺之额,实为莫大之幸。即于是冬,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民福。
到了光绪二十二年,到京都请大藏经,得蒙主上应允,以及敕赐普照禅寺的寺额,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就在这一年的冬季,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祷人民幸福。
迄至民国五年,凡五开戒坛,三启讲筵。而常时修持,虽则禅净并行,而尤注重于净土焉。
到了民国五年,一共五次开坛传戒,三次开启讲经法会。而平常的修持,虽然是禅宗净土一并行持,而尤其注重在净土法门。
迨至八年,年已八十有四矣。因示寂以归极乐,与海会圣众,亲炙弥陀,以证无量光寿耳。
到了民国八年,老人已经有八十四岁。圆寂归于极乐世界,与莲池海会圣众,亲受阿弥陀佛教诲,以证得无量光寿。
其得法剃度弟子甚多。爰有高足,厥名稻香,与(光)谊属莫逆。欲于今冬,出龛起塔。乃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至冬月初八日圆满,以报佛恩而资师冥福,命(光)序之。
他得法剃度的弟子很多。有一位高足,名为稻香,与我属于莫逆之交。想要在今年冬天,出棺龛,建灵塔。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到十月初八日圆满,以报答佛恩而资助先师的冥福,请我写个序。
(光)惟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夫依教奉行,方名为孝。能依教奉行,则凡佛所得者,己悉得之。
我认为,佛教是以孝为本。所以《梵网经》中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依教奉行,方才名为孝。能够依教奉行,那么凡是佛所得到的,自己全都能得到。
则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盘。方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
那么即烦恼而成菩提,即生死而证涅盘。方才不辜负佛陀的教化,不辜负自己的性灵。为杰出的大丈夫,作如来的真弟子啊!
若不依教奉行,则袈裟之下,失却人身,三途恶道之苦,穷劫未能尽说也。愿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
如果不依教奉行,那么袈裟之下,失去人身,三途恶道的痛苦,穷劫不能说尽啊!祈愿受戒的诸佛子,各自勉励。
注:【五住地】(名数)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着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闇之心体,无慧明者,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
【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重刻水陆仪轨序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靡有孑遗也。初成正觉,说所证法。唯法身大士,方能与会。人天凡小,不见不闻。
太伟大了啊!佛恩的广大周遍,而没有遗漏者。佛最初成等正觉,宣说所证大法。唯有法身大士,方才能够领会。人天凡夫小乘,看不见,听不到。
于是为实施权,寝大用小。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待其已断烦惑,已证真谛。然后种种弹斥,多方淘汰。
于是为宣扬实教,而施设权教,息大法而用小法。随顺众生根机所宜,循循善诱。等待众生已经断除烦惑,已经证得真谛。然后用种种批评和斥责,加以冶炼。
俾其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迨至根机已熟,则会三归一,开权显实。普授作佛之记,大畅出世本怀。从兹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而无复自甘退屈矣。
使众生发大心而希求佛果,不住着一法而修六度万行。等到众生根机已熟,则会三乘归于一乘,开权教,显实义。都授以成佛之记,彻底实现出世初衷。从此了知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人都是佛子,而不再自我甘心退缩委屈了。
又复悯彼自力劣弱,现在断难了脱者,特开净土法门,令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者,大启秘密观道,使彼承三密力,灭尽无余。
又怜悯众生自己的力量太劣弱,当生决定很难了脱生死轮回,特别开启净土法门,令众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中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的,大启秘密观法之道,使众生承身口意三密之力,灭尽罪障。
然此二法,乃凡圣同修之道,成始成终之法。以其偏显业系凡夫,顿获胜益,作如是说。实则十方三世诸佛,莫不由此以圆成佛道,莫不由此以普度群萌也。
然而这显密二个法门,是凡圣同修之道,从始至终的方法。因为观道忏法偏重显示罪业系缚的凡夫,顿时获得殊胜的利益,作如是宣说。实际十方三世诸佛,没有不由此而圆成佛道,没有不由此而普度群萌的。
迨至法流震旦,梁武御极。由高僧以示梦,俾普度夫含灵。因兹备览大藏,制斯仪轨。自是流通,以至今日。
等到佛法流传到东土,梁武帝做了皇帝。由高僧托梦给他,使他普度一切含灵。因此通读大藏经,然后制作水陆仪轨。从此流通世间,以至到今天。
溯其原始,则以无量威德陀罗尼而为发起。究其纂述,与其修设,则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无不备举而读诵修持焉。故其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亦兼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追溯其源头,是以无量威德陀罗尼(瑜伽施食)而作为发起。研究其中的编纂着述,以及其中设定的内容,那么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没有不推举而加以读诵修持的(因为该仪轨圆满至善)。所以这个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得六道凡夫,顿时解脱罪业系缚。也可使三乘圣人,快速证得菩提。
然人能宏道,诚堪契真。若请法斋主,与作法诸师,各皆竭诚尽敬,则其利益,非言所宣。
然而人能宏道,诚敬才堪能契入真理。如果请法的斋主,与作法的诸位法师,各自都竭尽虔诚恭敬,那么这个利益,不是语言所能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