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印光法师楞严经讲解全集 >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对照第四回(第2页)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对照第四回(第2页)

从此步步进入胜境,渐渐深入。不知不觉,即凡情而成为圣智啊!这样才可以了生脱死,永出轮回。面见礼拜阿弥陀佛,亲自得蒙佛之授记。

谨为阅此书者贺曰,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余详戊申序中,兹不复赘。

慎重地为阅读这本书的人祝贺说:久沉惑业苦海,忽遇极乐慈航。遵行忠恕之礼,归命大觉世尊。信心真实,愿望迫切,执着凋谢,情见灭亡。感应道交,觐见无量光佛。其余的详看戊申年的序文,此处不再多说。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

成就圣贤的道路,唯有“诚”和“明”这两方面。圣人与愚狂人的分别,在于一念心。圣人失去正知正觉就成为狂妄的人,狂妄的人克服邪念就能作圣人。我们严持操守便得圣贤之道,如果失去操守,放纵欲望就得不到。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有志修圣贤之道的人不可不勉力操持。不可稍微萌生放纵任意的心。

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

要知道“诚”这个字,是圣人和凡夫共同具有的一如不二的真心。“明”这个字,是我们存心养性,不断反省观察,从凡夫到达圣贤的公认准则。

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

然而,我们身为凡夫,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万缘境界现前,一不觉察清楚,内心种种违背纲常伦理的情感和妄想,难免(不由自主地)忽然生起。这种无明妄想既然生起来,那么真心就被禁锢遮盖了。而后凡所作所为都失去其中正的道理。

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

如果不切实下一番苦功夫,克制欲望,将妄念彻底清除干净,就会使自己的情操志向越来越下劣,不知道会堕落到什么程度的深渊中。我们白白拥有超凡入圣的真心,却永远沉沦在愚痴下劣人的行列里,怎么不悲衰呢?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

然而成圣成贤不难,关键在于自己要恢复显明真心本性,想要恢复自己光明的真心本性,就必须从格除我们的私欲下手。假设人们的物欲不能极力格除,那么我们本有的真知(即真如本性,真心,人固有的良知,明德),决定难以彻底显现出来。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

想要让真知显现,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背情理的妄想,稍微在心中萌发。常使这颗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只映照当前境界,不随境界而转。美丑是外境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境界没来时就不去预想,境界若消失也不去留恋。

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

如果心中有违背理智的情想萌动。就应当严厉加以攻伐和对治,将妄想剿除干净。好像和贼军对垒,不但不能使它侵犯我的封疆,还必须斩其将拔其旗,剿灭一切匪党。

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忽。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

这种制军的方法必须严格自治,不要懈怠疏忽。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内心恭敬虔诚。所用的武器必须用颜回“非礼勿视”的四勿、曾子“为人谋而不忠乎”的三省、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的寡过知非。再加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慎独功夫,来与匪党相对阵。

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后德。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

那么就会使军威远振,令贼党寒心。惧怕遭到灭种的极刑杀戮,希望普遍蒙沾安抚的洪恩。于是就会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力洗心革面,修正自己未来的德行。这样就可以将领不用出门户,士兵无须血沾兵刃。全体寇仇都会成为赤子,即便是叛逆人也可转化成良民。上行下效,整个国土都清净宁静。不动干戈而坐致太平了。

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

就象上述所说的,由格除私欲而致使良知显现,由于有了良知而彰明光明的性德。诚明一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就会转凡成圣。如果或许自己的根器还是陋劣,这样做还不能收到效果。应当效仿宋朝赵阅道,白天所有的行为,夜间必然焚香禀告上天,不敢禀告的事情就不敢去做。

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

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使造物主不能独专个人命运的决定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大小全部记下来,希望善日渐增加而恶日渐减少。

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开始的时候则善恶参杂,久而久之就会只有善没有恶了。所以他就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光荣地加入圣贤人的行列,死后高登极乐世界的九品莲。他的行为、言语都被世人效法遵行,他们既然都是大丈夫,我们也是啊,我们怎么可以自己看不起自己而自甘堕落呢!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或者问:格物的意思,是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是推究穷极我们的知识,必定使之一一明白晓了。怎么可以用“私欲”来解释“物”,“良知”来解释“知”,“格”解释为“克治”,“致”解释为“显现”呢?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此指明明德之明,与诚明之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

回答说:“诚”与“明德”,都是对着自心本体来说的的。名称虽然是二个,本体却只有一个啊!“知”与“意”“心”,都是对着自心本体的作用来说。实际是即三个而为一个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明德),(这个明是指明明德的明,与诚明的明。)这五者都是约着防止邪恶,心怀坦诚,返妄归真来说。

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