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跑到门槛那突然回头,垂着脑袋小声道:“谢谢谢你。”
沐星朦纠正他:“我姓沐,之前上课时有告诉过你们。”
封卓抬起脑袋后又弯腰鞠躬道:“谢谢沐老师。”
在封卓走后,沐星朦从抽屉拿出那孩子送他的漫画。
细看的话还真是小人书风格,线条简单灵动,表现力十足,把他上课的模样描绘的活灵活现。
封卓对漫画的敏感度可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想起那孩子抱着破旧连环画忍不住开心的模样,他就有些放不下了。
他觉得封卓应该并不是个坏孩子,即便上课不听讲、喜欢逃课搞失踪,但那双眸子里的澄净,却有着山里孩子不多见的灵动。
沐星朦坐回办公桌,想了想翻回四年级(2)班的学生个人资料,在右上角打了一个红勾。
明天去家访一下吧。
-
9月7日《与益同行》公益节目录制第五天,支教嘉宾家访日。
沐星朦上午跟着四年级(2)班班主任张老师走访了三家学生的家后,对这山村里的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半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家里有着年迈的老人,吃着当地的低保或者贫困补助。
由于这所小学是公益性质,在校老师和校长们在开学前挨个去适龄学生家里招生,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但孩子们的父母却觉得上学无用。
提到这个张老师苦笑道:“我们向家长们保证绝对不收取一分钱,在校还能吃免费的三餐、喝学生奶,他们还觉得我们是骗子咧。”
山村的本地人淳朴又现实,根本不相信天下有免费的午餐,直到校长和老师们拿出当地教委颁布的相关政策后,被亲自带去学校参观,才让家里孩子去上学。
可惜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去上学并不是为了读书,只是学校有免费的吃住,不去白不去。等孩子小学毕业,该干嘛的就要干嘛了,能继续上学的少之又少。
“真正能走出这大山过上好日子的学生,都是那些刻苦学习的孩子,但那种下决心学习改变命运的学生还是少数,他们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便觉得这大山也挺好。再加上他们的家长也是这个想法,孩子们能醒悟就更难了。”
“喏,前面就是封卓家了。”
“他家的老人脾气可大了呢,小沐老师等会别被吓到啊。”
家访日定在了周末,就是希望老师们去家访时,能看看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毕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有孩子在,老师与这些家长也能更好的交流。
因为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