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姑娘,是与别家的马车遇上了,这地方掉不开头,便停下了。”
县城的街道并不宽敞,路有两行车马相遇,总要想让。
私人用得起马车的非富即贵,同一县内还真难说会冲撞到哪位亲戚友人。
在这时代出行也有过几次,春华也早习惯这种状况,〃大家行个方便,给让道吧。〃
惠解在一旁看得新鲜,又觉得堂姐懂得真多。
却又听到家丁说,“前面是堵住了,掉不开头。”
这问题就像小胡同里同时两俩不同方向的车相遇。
春华想了想,“下车吧,让人在下个路口接上。”
惠解有些闷闷不乐,这儿却不由她做主,心不甘情不愿地捏着衣褶。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这年代还没有什么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说法,更何况这一带不比在自家旁,人总是收敛点好。
总好过往后这阶层的人们聚会时拿她玩笑,类似于“仗着富家小姐的身份专横跋扈,在街巷里与人争道”这样的言论,她就被打成了个无脑骄横大小姐了。
要对方还是个长者,这乐子就更闹大了。
也还未等她们来得及让道,对方却先遣人来说,“我家郎君请贵方先过。”
言语客气,当听到贵方两字,春华不由得冷了一下。
诶,似乎在泥轰国的语言中,也有贵方这个词汇?
口上已经回道,“善。”
不留名,也不问名,“与我谢谢你家主人。”
温县就那么点地方,通了名姓大家都有点牵连,也就把小事化大了。
本着低调原则,春华让人客套地去表示感谢,然后让队伍迅速地经过抽身。
暮景残光(二) …
…
…
对面一从的队伍乃是孝敬里司马家的五郎司马恂,年岁与张淮相当。
归家后先至父母处问安。
“怎的今日会较平日晚?”司马建公年近半百,家风严谨,诸子往日在父亲面前总不由束手束脚。
十二三岁的五郎司马恂便挺怕父亲,他是中间生的男孩,非长非幼,更不是嫡子,自记事后便是在兵荒马乱中逃命,这个他叫做父亲的男人,也是这两年才见上。
一边回道,一边不敢抬起头,“是在道上和他家马车相遇,因让行而耽误了时间。”
听了这话,父亲更要追问,“可与人先行?”
“孩儿早便退让了。对方也予以让行,但儿子见到对方似是女眷出行,故先回避了。”
司马防点头对此还算满意,却还是问得苛刻,“对方是女眷,你可有冲撞?”
就算有也不能在您面前说呀。
少年五郎对父亲这一套刻板,时不时拎上来训斥的教育嗤之以鼻。
但作为中子,他心里对父亲反感面上却仍是恭敬,“没有,只是随从看见对方带着行走的侍女老妇,便怕冲撞了哪家的内院。”
这才算圆满。
又老生常谈的训话,更小的几个六郎七郎都未蒙学,早在家中了,八郎则还是个婴儿。
司马防虽说是个古板的人,却谨慎至极。
同一县内,说不准就是遇上了哪一家的长者。
末了等儿子都退下了,还把儿子的随从找来问过。
“似乎是元安里张伯盈公家娘子。两面没冲撞上,才打了照面,那一家的姑娘便约束了下人,既无慌张也没惊了车马。若不是五少爷先遣人让行,看着也是谦退之态。其后经过也耽搁,还使人来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