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极度排华的奈温时代,政府军加强了对所有**武装的攻击扫荡,其中最强大的力量最终队伍四散。
此时庞文澜已经解决立足问题,不过自己毕竟是作为外**队,存在于他国领土。
为了躲过md政府军的攻击,庞文澜主动做出姿态,一方面向md政府表示,自己支持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则帮助打击其他反对派武装。
这样一来,庞文澜获取了md政府的信任,躲过了那个最艰难的岁月。
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基于中缅的“胞波之情”,z国政府与md进行了领土谈判,间接承认了英伦殖民地政府与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一大块本属于z国的土地,就此划入了md的国土,其中包括果敢的部分地区。
可惜这种用领土换来的蜜月没持续太久,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双方关系崩盘。
华人受到严重冲击,跟缅族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
幸运的是,果敢人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其他地方的华人那么大。
而且庞文澜已经开始融入当地社会,韬光养晦,不出风头的政策让他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一直灵活地游走于几国的边境地区。
说起来,过去的金三角地区虽然种植罂粟,却几乎没有精炼的海洛因。
为了生存,各派武装势力开始染毒,果敢共和军跟另外一方合作从国外引进了技术,开始赚取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财富,迅速成长为该地区最庞大的毒品集团。
一时间,狼烟四起,海洛因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到八十年代中期,双方合作建立的这种毒品工厂多达数十家。
只不过,庞文澜很狡黠,仍然不出风头,结果就是世人的注意力落在了另外一方的身上,却很少注意到果敢共和军。
让别人出风头,正是庞文澜选择跟别人合作的原因,自己则始终小心翼翼的躲在幕后。
即便在果敢共和军内部的很多人看来,似乎这种合作会如此这般长久进行下去,但庞文澜不这样看。
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跟自己合作的那方势力,已经来日无多。
事实正如庞文澜预料的一样,几年后,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波及到这个世界上最偏僻的角落。
在这种情况下,庞文澜悍然撕破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动了突然军事袭击,控制了合作方的地盘。
那个合作方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又发生了兵变,至此土崩瓦解。
庞文澜早已借助对方的力量,将自己原本小打小闹的毒品生意扩大了数倍,虽然规模不如同时期的本地其他大毒枭,可由于其独特的产供销体系,其利润额却要高出许多。
看起来,庞文澜似乎要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了,然而实际情形则不然。
md国内复杂纷乱的形势开始得到解决,不仅果敢地区,其他民族如克伦族和克钦族的**武装,开始逐渐被政府招安,曾经以毒养军的武装也开始禁绝毒品。
当前md的情势正是由此确立下来的,其国内的第一、第二和第四特区的领导集体全部是华人,是由当初从缅共分离出去的三支力量组建的。
他们名义上是md政府的特区,但实际上是三个国中之国,都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完整的行政体系。
果敢隶属于第一特区,由彭家声创立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领导人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庞文澜韬光养晦这么多年,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本想趁乱起事争取果敢的自由独立,为海外华人创造一片乐土,却没有想到一直不太平的md如今竟太平下来了。
幸运的是,虽然没有接受政府招安,也没有与其他势力达成联盟,但由于庞文澜一直低调行事,无论md政府还是其他势力,包括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暂时都没有打算根除果敢共和军。
至少在眼下还能守在长箐山,作为一个逍遥的山大王,尽管庞文澜的志向根本不是这样简单。
说起来,庞文澜这样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和经历的环境,使得他们在组建政治或军事势力时,通常喜欢使用诸如“民族”、“民主”、“同盟”之类的字眼,“果敢共和军”这样的称谓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其实这支军队过去本来叫做“果敢民族同盟军”,后来庞文澜看到了一篇关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报道,便将名字改成现在的样子。
他觉得两者有几分类似的地方,都是想要争取本地区独立回归母国,同时都是因为英国人划定的边境,才使得自己的母国丧失了原来的土地,同一个民族分属不同的两个国家。
而且;“共和”这样的字眼包括了明确的政治体制诉求,明显有别于其他势力。
但是北爱尔兰已经实现和解,果敢人的和平仍然遥遥无期。
对庞劲东来说,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一种感觉,自己的这次长箐山之旅不会是一路的和风细雨。
因此庞劲东决定把自己手头的全部力量都带上,包括正在待命的两个连,贴身保镖唐传江和长野风花,还有名义上的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