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地质查阅了近几年的地质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发现一些人对长8的沉积相进行过多次研究,但是把长8划归为水下扇或浊秋扇沉积,不利于形成大面积的储集体,为了寻找研究突破口,他多次下牛岭川道,钻黄土塬窑洞,翻遍研究区钻达长8的所有岩芯,有时为了获取一上井的资料,他们不得不把堆在上面的几十盒岩芯开,每盒岩芯重达上百斤,手套磨破了,手指磨烂了,这样的苦,这样的累,他们没有退却,一口接一口,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详细观察描述了50口井,一千余米长的岩芯,发现长8剖面具有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特点,发育块状后理、板状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局部还可见到道滑塌变形构造,并从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入手,结合盆地露头观察,认真分析盆地演化特征和成藏地质条件,破除陈规,对黄土塬地区沉积相自己的观点,指出长8为三角洲沉积,是较好的储集体,长6-8可形成有效的生储盖组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撰写的《eeds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发表在石油学报,《eeds盆地上古生界砂光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及效果》发表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他这次到bj开会,就是来发布和交流自己的学术成果的。
bj六铺炕,石油部办公大楼里的会议室里,一批专家正在进行技术交流。芦地质对着墙上挂的“地层对比“,“沉积相“,“砂体展布““油藏剖面“等地质图,地震勘探原理及资料解释,渐渐的,一个个曾经陌生的模糊的地质现象,在他的论文解说中形成了一个个形象而又有层次的画面,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相。
大规模的地质普杳成果很丰硕。野外地震作业,前后历时十余年,奔赴在陕甘宁蒙晋王省区,测线八千多公里,调查了15个区域,采集了无数的剖面,经地质研究所科研攻关,证实和丰富了野外结论,提出了eeds盆地油藏的全新认识。科学研究充满了趣味,探索伴随着挑战,艰辛又透着浪漫——也许,只有经历过暴风雪和滂沱大雨考验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体验和终生难忘的愉悦!
芦地质,从事低压、低渗、低丰度的隐蔽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及技术研究,提出特低渗储层非达西渗流理论,岩性油藏注水开发理论和“三角洲“成藏理论。
这一切使山前成了勘查地球化学的特殊景观区。沙区是没法采样的,岛山水系也存在严重的风成砂干扰,能否抑制干扰就成了勘查成败的技术关键。
石油报记者对芦地质进行了专访,在头条刋登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报道了他的事迹。
1970年,芦地质大学一毕业,就毅然离开大城市,报名到大西北,立志到火炬油田会战指挥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勘探,为国家做贡献。
芦地质天生对石油地质勘探痴迷,与石油勘探结下了缘分。有人说,搞科研,就如攀登珠穆朗玛峰,步步充满着艰辛和危险。尽管如此,芦地质不改初衷:“我父亲给我取名芦地质,就是希望我搞一辈子地质研究,在石油勘探领域里有所作为。”
刚到油田,会战初期,条件十分艰苦,他甩掉自己的学生习气,脱离资本家出身的优越生活条件,融入到工人队伍中,不怕条件差,不怕生活苦,住牛棚,建干打垒,三块石头垒砌锅,战风沙、斗严寒,发扬石油工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克服困难的精神,自编《石油地质普查科普教材》,和广大职工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他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一起摸爬滚打,分不出他是技术人员,谁还是工人,在地质普查排到线上都是会战的劳动者,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水中抢险、火中夺油,当年,他在283队和大家经过艰苦的施工,历经艰苦探索,终有收获,发现了牛岭油田地质背斜构造,为“岭九井“的发现奠定了地质基础,揭开了发现火炬油田的序幕。
初尝收获喜悦的芦地质,信心更足了。从197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连续三年过革命化春节,放弃休息,坚持在生产一线。尤其是1973年,他又参与了压裂配套工艺技术”项目。会战之初,油田遇到了致密的储油层,自然产能低,火炬人发扬“磨刀石上闹革命“的精神,科研人员展开压裂攻关会战,芦地质与一批技术人员春节不忘技术攻关,吃年夜饭时每人为压裂液试验剥一碗槐树豆,试制破乳剂,制成添加增效剂,能使乳化体系很快的破乳而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最终试验成功了水基冻胶压裂液,压裂技术得到改进,大排量、大砂量、大砂径、高粘度的“三大一高”施工工艺在火炬油田诞生,井井不流的延长统油藏经压裂改造后井井流油,经过对419口油井和859层的压裂,平均单井产量增加549吨。这项技术,获得石油部技术创新一等奖。
很长一段时间,火炬油田会战遇到了“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开发困难,有人认为黄土塬油田是“破棉袄”,穿上太烂,不穿太冷;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阴影笼罩着、困惑着地质工作者,火炬油田遇到了到了挑战。如何解开贫油之谜,还要攻克eeds盆地成岩成藏成油之谜,是个巨大的挑战。芦地质很不甘心。于是,潜心研究,就一头“扎”进科研攻关中,他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科研中。一直坚持在生产一线,科研一线,资料组、宿舍里,摆满了各种资料。同事说,他把自己关进资料组就很少出来,成更半夜,挑灯夜战,通霄达旦。妻子也说:“家里的事,什么都指望不上他,他心里全是科研!”
那段时间,他失败过,也曾犹豫过,也曾一遍遍问自己还要不要再干下去,但最终他坚持下来了,他相信明天总不会比昨天更差!撰写了《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沉积成岩作用》、《eeds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eeds盆地上古生界砂光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及效果》等学术论文,发表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沉积学报、石油学报等杂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就找到了进攻的方向。专家称,这些学术成果是对eeds地质认识的一次变革,也是理论上的一个创新。论文获得了科研成果奖。也为低渗透油田开发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确实没有政治天分,只顾科研,他对地质的研究和痴迷,已经遮蔽了对个人感情和幸福的追求,也缺失了往上攀爬的动力和智慧。哲学家有一句名言,要想无所不知,到头来会一无所知。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些只读地质书,让他从同行中突显出来,率先听到了这盆地的呼唤,看到了地质的博大和浩瀚,发现了它壮美和辽阔,找到了丰富的宝藏。
现在,芦地质和一批技术人员正在持续探索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百年油田”路上,他们将会继续不停地探索。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芦地质也是这样,熬得十年寒窗苦,扎根科研生产一线,咬定青山不放松,十年如一日,艰苦的付出得到了科研成果的回报。芦地质也经受了各种考验和磨练,背负家庭出身不好的背景,历次运动的埃整,甚至失去了恋人,至今还没有成家,他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