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唐朝那些事免费阅读 > 第十四章 遗憾结局(第3页)

第十四章 遗憾结局(第3页)

八个月后,李忱疽发于背,病情日渐沉重。与此同时,围绕李忱百年之后的皇位继承问题,各种政治势力开始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和争夺。

自敬宗李湛时期以来,由于宦官的干预,围绕皇位更替的斗争日益残酷,搞得皇帝本身已经十分厌恶有人提及册立储君事宜。除非皇帝本人有此愿望,而李忱就是其中的一个。

早在大中十年(856年)正月,李忱召宰相班子成员讨论时事时,宰相裴休便趁机向李忱建议早日册立储君事宜,结果导致李忱因此大发雷霆,很不客气地告诉裴休说,如果册立了储君,朕就会成为闲人。裴休因此十分担忧,但又不敢在皇帝面前再提册立储君一事,因此多次请求辞去宰相职务,想避免日后因为册立储君一事惹出麻烦。

李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想用大赦天下的方法祈求病体康复,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宰相崔慎趁机进言,认为太子是国家未来的根本所在,如果现在册立储君,就会找到大赦天下的理由。但即使这样,李忱也是以沉默的方式婉拒了崔慎的建议。

两位宰相劝谏李忱早立太子,都被李忱所拒绝,但册立储君又是皇帝所绕不开的事情,那李忱为什么对册立储君一事如此反感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宦官干预皇位献替事宜,让李忱内心不情愿册立储君吗?或许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事实上,李忱迟迟不愿意册立储君,有其不为人知的苦衷。

李忱有12个儿子,因为他始终未册立皇后,所以这些儿子只有长幼之序,而无嫡庶之分。长子李温在会昌六年(846年)封为郓王,但是李忱却十分不喜欢这个儿子,而偏爱三子夔王李滋。

长子李温因为得不到宠爱而出居十六王宅,夔王李滋以下的五个兄弟居住在大明宫内。李忱以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为夔王李滋的侍读,其实,他是有意将李滋作为储君的人选,但又担心因废长立幼而引发朝臣的反对甚至是动乱,可以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始终困扰着李忱,这也就是为什么宰相建议早立储君而李忱拒绝的原因所在。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初,李忱已经病入膏肓,朝臣们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到李忱的身影,人们预感到已经当了将近14年皇帝的李忱大限将至。好在李忱此时脑子并不糊涂,在弥留之际,他知道册立储君一事再也无法避而不谈,因此他秘密叮嘱时任枢密使的宦官王归长、马公儒以及宣徽南院使王居方,共同商议起草诏书立夔王李滋为皇太子,准备随时继承皇位。

王归长、马公儒等人都是李忱十分宠信的宦官,所以他才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他们。当时的宦官势力基本上还算团结一致,只有左军中尉王宗实与王归长等人有矛盾,被视为异己势力。但王归长虽然等人虽然深受李忱宠信,却没有掌握兵权,真正掌握禁军兵权的是神策军的左、右两个中尉。

王归长等人唯恐王宗实利用手中的兵权从中阻挠册立储君事宜,所以想利用代皇帝陛下起草诏书的机会,将王宗实贬出京城长安。

于是在起草完册立储君的诏书后,王归长等人又起草了一份贬黜王宗实的诏书,将其贬为淮南监军,理由是与诸人不睦,不利内廷团结。

次日,王归长假借李忱的诏令让王宗实在宣化门外接受诏书。王宗实接受诏书的时候显得很是平静,他也知道在宦官势力中,自己被大家视为异类,现在被外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恭敬地叩了三个头,便起身准备前往淮南赴任。

可是就在王宗实转身刚要离开时,副使亓元实提醒他,说中尉大人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看见皇帝陛下了,而且只限于在门外照顾皇帝陛下的起居,今天的事情谁也说不清真假,为什么不朝见皇陛下后再离京呢?

亓元实的提醒让王宗实顿时疑窦丛生,于是他决定进入宫中面见李忱问清真假。但是此时宫中各处已经在王归长的安排下,增加了守卫士兵,王宗实只得暂时回到自己的住所,然后召集自己掌控的左神策军一千人,在亓元实等禁军将领的护卫下,硬闯皇帝李忱的寝殿。

当王宗实到达李忱的寝殿后,发现里边哭声一片,等到走近李忱的御榻,王宗实才发现皇帝陛下已经咽气多时,刹那间王宗实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差一点被王归长忽悠。

于是,这个本就脾气火暴的左军中尉开始面露杀机。

尾声

“王归长,你胆子好大!居然敢矫诏!陛下尸骨未寒,你就做出欺君之事,我差一点被你蒙骗过去!”

王宗实的语调虽然不高,但在场的人听得都是毛骨悚然,所以在他说完后,王归长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带着众人跪倒在王宗实面前。

“中尉大人原谅我吧,我也是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要不是亓将军提醒我,恐怕我此刻已在前往淮南的路上,那个时候你是不是会更糊涂啊?”王宗实反唇相讥。

听到王宗实如此刁钻的话后,王归长开始沉默不语,他隐约地感觉到自己可能活不过今天。不过王宗实倒还是十分理智,他知道此时此刻不是大开杀戒的时候,他最应该做的是立即让新君即位。在王宗实看来,夔王李滋如果继承皇位,那么自己将毫无拥立之功,谁都知道皇帝陛下本来就倾向李滋做储君。所以王宗实当即决定让宣徽北院使齐元简迎立李忱的长子郓王李温为储君。

当时王宗实以李忱的名义颁布诏书,宣布立郓王李温为皇太子,同时改名为李漼。

在安排好一切后,王宗实并没有忘记“报答”王归长等人,他让神策军士兵将王归长、马公儒等人带至偏殿缢杀。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十三日,皇太子李漼在王宗实等人的拥护下,于李忱的灵柩之前继承皇位。李漼能够登上皇位,又一次反映了晚唐时期宦官专权的实际情况。所不同的是,在此前宦官拥立新皇帝的过程中,尚且要将宰相推向前台主持一切,如当年王守澄拥立文宗李昂的时候,就将裴度推向前台。而现在李漼之立则是王宗实等宦官一手包办,宰相只是在既定事实面前签字同意而已。

在王宗实以皇帝李忱名义起草的李漼即位的诏书中,对李漼可谓是倍加夸赞,说他是“幼有圣质,孝敬温文,宏博慎敏,凛天地之仁厚,含日月之贞明”。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即位时已经27岁的李漼,完全是个昏庸骄奢的皇帝,选择他继承皇位是个不折不扣的错误。从他即位开始到唐朝灭亡,后世的治史者称这段时期为大唐帝国的衰亡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