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主角叫明鹰的 > 第208部分(第2页)

第208部分(第2页)

严鸿听这话,却也只能无言傻笑。说起来,疑似白莲教的这些丫鬟,年纪大的不过二十余,小的只有十五六,个个习有内媚之术,那勾人魂魄的伎俩,甚是厉害。却亏严鸿这本体,也是练熟了**经、洞玄子等诸般秘技,论本事丝毫不输于她们,几番交战也无非是平分秋色而已。严鸿自度尚未失控,回想起来,倒也是颇有些乐在其中。

但他表面上,却装着苦恼道:“和这帮女子同床共枕啊,就如身侧有了毒蛇。可我若不去招她们,只恐给她们看出破绽。哎,没办法。月蓉,以后我俩若是在卧室内,却也只得小心谨慎,不能把要紧话让她们听了去。”

孙月蓉道:“呸,都知道她们在偷听了,我还能去陪你?羞也羞死了!”

严鸿道:“你若不愿,倒也无妨,只推说郎中吩咐,病体未曾痊愈,尚不能同房。或者我俩再时不时扮演吵嘴即可。”

说到这里,严鸿又想起那常玉莲。她委身自己为妾,却还要把孙月蓉赶走,还要把如今宅子里那些救出火坑的女子全部除掉,也是个桃李面容蛇蝎心的。既然准备迷惑常家人,那么装作和孙月蓉吵嘴,倒也是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至于常知孝方面,如今严鸿已经不想再拿他一人顶缸了。济南之事,复杂程度远超他想象,即使杀了常知孝也是于局面无补,不如暂时留着他,以免走了真正的大鱼。只是,那副使海瑞带着王命旗牌,却如何还没到来?算日程也该了。

正想着,忽见一名锦衣卫飞马而来,赶到严鸿面前,滚鞍下马,禀告道:“钦差老大人,海副使带领大队人马并王命旗牌,已然到了济南西门!”

严鸿大喜,赶紧道:“快快引我前去迎接!”

当即严鸿、孙月蓉等飞马赶到西门,见西门外除了钦差队伍的数百人马,居然后面还跟随了大批难民,看这人数没有十万也有八万,浩浩荡荡在门外旷野占了一大片,往后看更是一望无边。严鸿心想,你老人家这是聚众来攻打府城了啊。赶紧策马过去,与海瑞汇合,之后更换官服。

这时城中,巡抚刘才、巡按御史方用贤、布政使钱凤、知府常知孝等一票文武官员,也都全身官服,出来相迎。问圣安,圣恭安等一套问候流程走过,严鸿按规制宣读圣旨。读罢圣旨,不但是城中官员和他们的随从,连同这十万八万的难民,一起跪下,山呼万岁,那真是地动山摇。

接下来,钦差队伍人马进城。跟着海瑞来的大批难民,则分散成为洪流,汇入先前就聚集在济南的更多难民之中。

那陶智寻到严鸿,替他禀告大队人马的经历。原来海瑞这一路上倒是威风的很。他现在做了钦差队伍临时的一把手,权柄更胜,每到一地,除了访问灾民之外,更责成地方官员熬粥救济贫民,还强迫富户捐赠。有些富户口中不服,道我自家粮食,如何要硬派捐?却被海瑞铁嘴翻飞,举出太祖旧制,听得富户面如土色,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就违反了若干条律,按律当斩,如今罚点粮食出来建功德,已经是从轻处罚。

同时海瑞又叫人告喻灾民,都往济南去等候赈济。那些走不动路的,也劝强壮的难民相互扶持了,一同前去,免得散落在外,忍饥挨饿。因此海瑞一路走,各县难民便纷纷跟随,更有些跨州过县前来投奔。钦差队伍前面走,后面的难民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却只苦了沿途县城和富户,都被逼得拿出粮食,熬粥供养。所幸海瑞一路行进绝不停留,倒霉的县城也就是一顿之费,不至于长久供养。

此外海瑞还忙里偷闲,路审“九头十命案”、“双钉案”、“恶僧案”等,又请出王命旗牌,斩了一个贪污库粮,证据确凿的县丞。这样一来,山东地面上,已有人开始传唱包公转世海青天的段子。

从这事上,倒也看出,当初二人分兵是对的。如果依旧合并一路走,有严鸿这种小阎王在,一则海瑞放不开手脚,而那些蒙冤之人也未必敢来告状。即使来了,严鸿的官场手段,往往就会大事化小,而对民间奇案,严鸿虽不乏推断能力,却未必有耐心去细细断案。

说话间,大队人马已经进城。刘才本欲请钦差正副使者先去馆舍休息一日,当夜接风宴席,明日再议正事。海瑞却道,饥民望眼欲穿,多捱一日,便多去上百条性命,还是速速商议赈灾之事为好。济南官员也知,这海夕郎非严鸿可比,绝对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并不那么好对付。因此他们态度上也大不相同,当即不再客气,便将钦差一行请到巡抚衙门之中。

刘才将严鸿、海瑞等迎入巡抚衙门,脱梁冠,换了常服,分宾主落坐,即行商谈赈灾事宜。刘应时不愧为官多年,此时一脸严肃,面带愁容,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全不似前几日灯红酒绿,狎妓宴客时那副模样。

海瑞反倒是脸上没什么表情,只一拱手道:“刘老军门,今陛下天恩浩荡,特拨帑银十万两,以赈灾民。如今银两已入库中,但不知赈灾事,情形如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n阅读。)9

第三百四十七章口沫横飞(上)

nbsp;刘才听海瑞相问,回答道:“银两尚在库中,赈灾之事,如今既然钦差已到,即刻开始。&;spades;”

海瑞盯了刘才一眼:“如此说来,这许多ri子,老军门与诸位老大人,尚未开始赈济灾民?”

刘才位高权重,一省督抚,自有不怒自威的气派。听海瑞此话不太客气,他却把方才的愁容略微褪去几分,沉声道:“海夕郎此言大谬。钦差与王命旗牌不至,赈灾事如何能行?须知自来成事者,须得令出一门,若钦差不至,赈灾钱款已动,到时候难免银两短缺,无法交代,到底是我们贪墨,还是户部拨发时便不足数,还是发放时记录不全,谁又说的清楚?”

严鸿眼看这俩头两句就要掐起来,在旁边插话道:“本钦差出发前,祖父曾对我言讲,朝廷发米出粜,虽然可以令米价稍平,但那些饥民中,不少身无一钱者,未免仍坐毙道路。因此,赈济灾民,须得双管齐下。比如十万石米,以八万石出粜,以济百姓,二万石由济南亲民官运赴城中各处,每早召集饥民,人给一升,大家并沾实惠。我也没什么见识,不如就按我祖父的办法办就是。”

严嵩毕竟是朝廷首辅,而且从宦数十年,办理具体事务还是颇有见地的。彼时所谓赈灾,不单纯是把钱发下去就好。毕竟银子再好也不能当饭吃。而用银购米,等于是扬汤止沸,于事无补。

朝中诸公也不是傻子,他们自然知道,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那种赤地千里的超级灾荒,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