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赵明诚得到一付书中珍品。
白居易书写的《楞严经》。他首先想到自己的妻子,并亲昵而敬重地称之为“细君”。
白帖一到手,他立即骑上马,飞奔往家赶。
回家后,与妻子共赏识。二更已过,仍没有睡意,兴奋不已。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清照浸醉在新婚生活的幸福中,遭到了不测风云,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朋党之争的受害者。
1102年,李清照19岁,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即建立元佑党人碑,是北宋朋党之争的结果。
元佑是宋哲宗的年号,元佑党人碑是宋哲宗年间当权的309人的黑名单,苏轼列在榜首。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第子,自然不能幸免。
碑上有奉圣旨此309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也不得在京城居住。
1106年,出乎天意,天空出现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佑党人碑突遭电击,断成两块。
此是上天降怒,宋徽宗大惧,派人把其他的元佑党人碑偷偷毁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她的公爹赵挺之权势很大,官职连连上升。
李清照救父心切,不顾旧礼教所谓新妇不能与公爹“对语”的规戒,她竟上诗给公爹,请求搭救其父。
史实表明李清照搭救其父未能奏效。
由于李清照是奸党子女,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
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
其相思之情,从李清照的两首词中可以看出。一首词为《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覃秋。
轻解罗衣~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白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为怀念初婚不久离别的丈夫赵明诚而作。它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身笃爱情,吐露了夫妇各居一方的相思之苦。
秋天,荷花香残,凉席也不能铺了。词人没精打采,迷离惆怅地独自上船出游,本想出来散散心,没想到看到空中的大雁,又引起对丈夫寄书信的热切盼望。
流水落花,也触动了词人的离别情怀。同一种相思,两个人在两地犯愁,此情无极可消,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此词语淡情深,不事雕琢,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清照的另一首词《醉花阴》,写重阳节时,作者思念远方的丈夫,借酒消愁,非但愁难消,人被折腾的比菊花还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