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年,李清照十六岁时,随父亲李格非迁到京城汴京。
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赵挺之为吏部侍郎。
这一年,李清照写了两首小词,清新、秀丽、隽永,一鸣惊人,鼓舞她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首《如梦令》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词作者从小就嗜酒,喝醉了酒,划着小船,误入荷花深处,惊一滩鸥鹭。读来使人如闻荷香,如临其景。
另一首词《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清露洗、频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早归。
这首词上篇写游赏秋景的喜悦。
下篇写归去时的依依不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心情。
语言像秋风秋水一样自然,让人如临其境。
李清照十七岁时,写了一首《如梦令》词,名气也很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夜里喝多了酒,春眠不觉晓,残酒未消。
夜来风雨声,作者想到,海棠花快谢了,绿叶更肥了,不像女佣人那样有肝无心。
李清照18岁,嫁给21岁的赵明诚。
当时赵明诚是太学生。赵明诚是赵挺之的第三子。这一年李格非仍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是礼部侍郎。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岂止是“郎才女貌”,而且是“夫妇擅朋友之胜”。
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他们的才华都是百里挑一的,当然,李清照的文才在赵明诚之上。
对史书碑文的共同爱好,把赵明诚和李清照紧紧地连在一起。
为了购买碑文书籍,他们宁可素衣粗食,甚至典当衣物也在所不惜。
赵明诚每到相国寺购买碑文时,总不忘买回一些干鲜果品,处处体现丈夫对妻子无比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