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长宁沉默了一阵,说道:“这事你只对我说来便是,切记不能告诉第三个人,若是让长乐知道,那就麻烦了。”
瑶瑶有些犹豫道:“可是每当看见长乐姐姐,我心头总是很愧疚。”
“娘子,家人之间的确不应该存在欺骗,但是善意的谎言却还是应该有的,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了?只要你知错能改,那就善莫大焉。”
说完此话,余长宁一脸坚定地开口道:“况且,我刚才已经思谋了一个法子,看能否破坏这次比武争斗。”
“相公有办法?”瑶瑶止住了哭声,不禁惊讶一问。
余长宁微笑颔首,凑到她耳边低语了起来。
半响之后,瑶瑶秀眉轻蹙,轻叹道:“郎君此计虽妙,但却会开罪魔主,若是以后魔主寻上门来报仇,只怕会有性命之危。”
余长宁洒然笑道:“放心吧,司徒骜几次都没杀死我,加个武不破又算甚?况且我破坏了此次决斗,你的师傅更应该感谢我才是,到时候请她代为说说好话,说不定魔主会小人不计大人过呢?”
瑶瑶默然了一阵,点头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余长宁颔首道:“那我明天就进宫面圣,娘子,快三更了,还是早点睡吧。”
瑶瑶微笑颔首,轻轻地倒在了余长宁的怀中。
翌日一早,余长宁轻车熟路地进入了层层叠叠的宫殿群落中,来到两仪殿前求见李世民。
不料李世民却在与众丞相商议军国大事,老内侍便让余长宁稍等片刻,待到议事结束后再进行通传。
百般无聊之下,余长宁沿着宫道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血红的太阳从东方天际探出头来,驱散了因连日积雪所带来的严寒。
正在余长宁悠悠愣怔之际,突然感觉到腰际一痛,像是被什么东西拧了一下,霍然转身惊讶一望,却见晋阳公主正站在身后,绝美的小脸上荡漾着促狭的笑意,显然刚才的疼痛正是出至这位小公主之手。
见她一双美目笑得弯成了月牙儿,余长宁有些无奈地拱手道:“余长宁见过晋阳公主殿下。”
晋阳公主微微一哼,扬起手掌突然打在余长宁抱成拳头的双手上,白了他一眼道:“怎么见到本宫却连一个笑容也没有,难道你不高兴么?”
感觉到晋阳公主的动作有些亲昵,余长宁不由微觉尴尬,笑道:“看公主模样,似乎病情已经没有大碍,对了,公主怎么在这里?”
晋阳公主吐了吐舌头作了一个鬼脸,有些气恼地说道:“刚在躲在殿内偷听父皇与大臣们的谈话,谁料不小心被发现了,于是被赶了出来。”
余长宁哑然失笑道:“国家机密大事公主也敢去偷听?呵呵,公主真是无法无天啊。”
晋阳公主冷哼一声道:“昨日父皇本来答应我清晨教我练字,谁料这李勣大清早的就急匆匆前来向父皇禀告军情,本宫站在屏风后本想躲一会儿,不料却被父皇发现了。宁哥哥,你说父皇这是否是言而无信?”
余长宁未注意到晋阳公主对自己的称呼悄然发生了转变,笑了笑说道:“陛下忙于国政,并非有意失言,公主也应该理解他才是,不过待会议事完毕,我也要前去向他禀告一件重要的事情,公主的书法练习,只怕还会延后。”
晋阳公主摇头笑道:“若是如此,恐怕你要失望了,今日之事涉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矛盾,听闻高句丽大对卢渊盖苏文领军十万侵入新罗,新罗遣使来援,请求大唐出兵相助。”
余长宁知道目前辽东三国鼎立,其中以高句丽国势军势最强,而位于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势力稍弱,长期以来,百济与新罗为了争夺半岛南部的主宰权,一直是兵戈不断,其中百济依附于高句丽,而新罗却是大唐的属国,出现了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高句丽虽然在名义上对中原王朝表示臣服,不过自从隋朝征伐高句丽失败后,高句丽一直对中原王朝暗怀不臣之心,更以隋军阵亡将士之尸骨建造京观,炫耀其战胜之功,特别是在渊盖苏文当政以后,高句丽国内形成了一股对大唐态度强硬的鹰派,希冀从各方面来挑衅大唐的霸主地位。
以前两国对于百济新罗之战,多采取息事宁人劝和的态度,然而今次高句丽悍然出动大军攻伐新罗,大唐自然不会不闻不问,唯一能做的只能进行关涉,甚至在迫不得已之下还要出兵相助。
然若涉及到出兵,又有很多事项需要进行权衡考虑,所以李世民君臣商议的时间一定会十分漫长。
晋阳公主突然拉住了余长宁的胳膊,打断了他的沉思,笑吟吟地说道:“宁哥哥,晋阳对你所发明的燕体很是有兴趣,你不如教教我如何?”
余长宁想想索性无事,笑道:“公主既然有兴致,余长宁自然不敢藏私,好,那就请公主找个地方,我们一道练习书法。”
“你跟我来。”晋阳公主嫣然一笑,拉着余长宁朝着东偏殿走去。
两仪殿内,一通激烈的争执正在进行,话题自然是这次高句丽出兵新罗之事。
宰相们分化成为了两派,一派是以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为首的主和派,提议派出使臣前去调解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矛盾,争取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另一派则是以李绩、马周为首的主战派,提议采取强硬姿态应对高句丽的举动,派出大军援助受到侵略的新罗。
除了丞相们外,大殿中还有晋阳李治与吴王李恪,这段时间的议政议事,李世民几乎都宣召两人前来参加,大臣们全都心知肚明,这是陛下想要在两人之间确定太子人选的表现。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群臣们稍安勿躁,问一旁的李治道:“稚奴,时才你也听了宰相们对高句丽之事的意见,你觉得该如何处理为妥?”李治生性腼腆,寡言少语,加之很少在父皇与大臣之间发表意见,一时之间不禁有些面红耳赤,半响后才拱手说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此事宜和不宜战,高句丽地处辽东易守难攻,昔日隋炀帝发百万大军也对其是无可奈何,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大唐万不能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