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西班牙人企图以温和的方式,与岛民建立关系,但在受挫后马上原形毕露,决定使用武力强攻,远征队集中了所有的大炮向当地居民的村庄猛烈轰击,同时派出一队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强行登陆。岛民们进行了抵抗,不过在西班牙人的优势火力面前,还是被迫撤退到海上。西班牙人在构筑了据点和工事后,软硬兼施处理撤退的村民,一方面扬言不追究岛民的抵抗行为,另一方面又表示要惩罚继续不归的岛民,并要毁掉他们的房子和庄稼,嘉靖四十三年五月,返回家园的岛民们,被迫与西班牙人比签订条约,承认西班牙统治权。
在血洗了两个岛的穆斯林城堡后,西班牙人彻底占领了宿务,他们马上着手寻找返回墨西哥的航线,在往返航线确定后,来自墨西哥的支援便源源不断到达,他们面临着选择战略方向,继续扩展势力的选择——是北上征服中国,还是南下,和葡萄牙人争夺香料群岛。如果南下,那么宿务就可成为他们的中心据点,如果北上,就需要到北部吕宋岛的马尼拉去。由于此时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香料的价值没有那么大了,况且据报告吕宋岛也产有香料,而且他们更希望打开中国的大门,在美洲和亚洲的征服让西班牙人的自信极度膨胀,认为中国人也和印第安人差不多,征服他们不会费什么力气。因此他们不愿意向南与葡萄牙发生冲突,最终决定向北发展——侵占吕宋群岛,然后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
西班牙人的狼子野心,早就大白于天下,吕宋国王拉贾苏莱曼,一面积极组织防御,一面接受大臣的建议,向久不联系的宗主国大明求援。刚才崔郎中所说的,正是前来求援的吕宋使团。
作为时刻关注海洋,关注两强的沈默,自然对此一清二楚,也早早就在准备应对。是的,他准备跟大名鼎鼎的西班牙人较量较量,但在这之前,还要先过朝廷这关。不得到朝廷的允许,师出无名,也没有任何意义。
~~~~~~~~~~~~~~~~~~~~~~~~~~~~~~
过了几天,转眼进了十月。沈默却不得不把目光,从遥远的南海转回京城……
漫天西北风卷起黄土枯草,也吹来了边塞的报警声。
‘胡虏每岁秋高马肥必扰边’,早已成为大明经久不息、循环上演的戏码。又因为天子守国门,也就免不了‘帝京频见狼烟起’了。京城的百姓,也早习惯了每年这个时候,看到一匹匹插着火红小旗的快马,在街道上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甚至连京师戒严也不惊慌。
可这次,他们真的害怕了,因为是老魔头俺答亲自来了,据说麾下有十万铁骑,规模之大,已经是许多年没听说过了。
九月二十二日,俺答攻陷石州,屠城,男女被杀五万余人,焚烧房舍三日不绝。之后掠交城、文水等地。另有察哈尔土蛮部进犯蓟镇,掠昌黎、抚宁、乐亭、卢龙等地,直至滦河。所到之处,杀掠焚毁不可胜计,京师震动。
十月一日,京师戒严,令五城御史加紧盘察,巡仓御史督运漕粮入城。次日,天子早朝,令六部九卿议军事。
……分割…
很认真的在写……
第七七七章 西风劲(上)
第七七七章西风劲(上)
@@@@@@@@@@@@@@@@@@@@@@@@@@@@@@@@@@@@
天空中黑云密布,虽然已经是卯时,但依然伸手不见五指。
承天门前高悬着八具大灯笼,因国丧未阙,故而都用白布蒙着,光线惨淡,照在宫门前候朝的官员身上,映照出一张张阴沉甚或惊恐的面孔。气氛极为沉重,与平时进入承天门前,众官员说笑打诨的热闹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沉默的人群稍有骚动,官员们循声望去,便见两盏灯笼的引导下,大学士们一起从内阁方向走过来,显然阁老们一夜未眠,研究对策来着。
百官张望着,想从阁老们的脸上看出点讯息来……走在最前面的一矮一高,是首辅徐阶和次辅高拱,徐阁老依然是古井无波,谁也别想看出什么,但从高阁老铁青的面色中,就能猜到,局势似乎比想象的还要糟。
阁老们总是卡着时间到,刚在朝班站定后,鼓楼上响起了钟声,承天门缓缓打开。百官无声的列队,鱼贯而入……
金殿上,隆庆皇帝竟早就等在那里了,虽然贪图安逸,尤其不喜欢早起,但接连传来的报警声,让年轻的皇帝彻夜失眠,第一次迫不及待的要见到他的大臣。
当百官山呼万岁,皇帝感到了一些安全感,但在鸿胪寺宣谕官的声音中,很快又消失不见,宣谕官先宣读了宣大总督王之诰的秘奏:‘臣侦得虏酋俺答,率铁骑八万,已自晋中绕过大同,诚恐京师震动,请以便宜应援,或径趋居庸关增守。’
又宣读了蓟辽总督曹邦辅的急奏:‘鞑靼土蛮部骑兵三万余众,已沿朝河川进至古北口,蓟镇告急’
隆庆虽然对政事心不在焉,但大明天子守国门,他当然知道大同和蓟镇,乃是京城的东西门户,如今东大门已经被穿越,西大门也岌岌可危,已成包夹之势,显然蒙古人这次前来,是大有所图的。
于是,隆庆皇帝登极后,第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诞生了。宣谕官接过太监递上的一道上谕,高声宣读起来:‘边将畏敌怯战,兵部麻木不仁,致使鞑虏长驱直入,竟欲撼我帝京,朕心甚忧,尔等众臣岂不愧哉?’
听到皇帝的责难,徐阶从锦墩上站起来,率领百官叩首请罪。
“磕头有什么用,都起来吧。”隆庆也不知是生气,还是中气不足,声音都发颤道:“赶紧合计个对策吧,别真等着人家兵临城下。”
徐阶扶着锦墩起身,恭声安慰皇帝道:“陛下息怒,鞑虏虽然来势汹涌,但朝廷也做足了功课,必不会重演‘庚戍之变’的惨剧……”说着看看斜对面的杨博道:“还是请兵部,为皇上分说吧。”
虽然情况已经十分紧急,但从兵部尚书杨博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惊慌,他这辈子见过的风浪太多了,在任何时候下,都能保持冷静,便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自去岁老臣接手京城防务以来,一直在力图转变京城的防御战略,即从原来的居重驭轻,固守北京城,转向以整个京畿地区的防御为重点。为达到这一目的,微臣不断抽调外卫旗军轮班京师操练,并修造了一系列遥相呼应的军事设施,现在京营官兵已完成动员,各地勤王之兵业已陆续到位,已然构建起一个外围的防御体系,虽不是天衣无缝,但在攻破我外围军镇前,蒙古人是不敢擅越雷池,觊觎京城的。”
听了杨博的话,隆庆心下大定,龙颜大悦道:“怪不得父皇要把京畿防务交给大司马,您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针啊”
听了皇帝的称赞,杨博淡淡一笑,道:“但京畿防御构筑时日尚短,且经费一直捉襟见肘,尤其缺乏机动兵力,所以……拱卫京都尚可,但退敌就无能为力了。”老头很有自知之明,他手下只有不到一万骑兵,其余都是步兵,以步兵对骑兵,守城可以,但野战机动皆无可奈何,所以早把丑话说在前头,以免将来有人参奏自己‘望敌生畏、不敢出战’之类。
“朝廷养兵,不是光用来守卫京城的,”高拱一听,不乐意了,出列道:“若十万大军不敢出城,坐视百姓惨遭涂炭,那天子守国门,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番话说得杨博有些脸红,哼一声道:“非吾不愿保民,实乃力有不逮,现实如此,徒呼奈何?若高阁老觉着谁能做到这点,我愿让贤。”
“不要争论了……”见两人要争个面红耳赤,徐阶出声打断道:“还是请皇上圣裁吧。”
“元翁……”隆庆心说,我能裁得了什么呀?便望向徐阶道:“您意下如何?”
“老臣的意思是,先把京畿防御做好,立于不败之地。”徐阶沉声道:“再命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