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四万铁骑爆揍十五万日寇 > 第三章 北伐初战 摧枯拉朽下山东(第1页)

第三章 北伐初战 摧枯拉朽下山东(第1页)

远在后方的朱元璋其实一刻也没放松对前线的指挥,尤其是在战略部署方面,北伐大军就像放飞的风筝,长线的另一端的手柄始终牢牢握在朱元璋手里。

14

沂州即现在的山东临沂,地处山东南部,元代时归属中书省管辖,镇守沂州的就是朱元璋对北伐将士们所举例的王宣父子,父亲王宣,儿子王信,父子发家得益于王保保。尤其是儿子王信,因曾追随王保保对田丰复仇而被元廷重用,蒙古人明令这位汉人儿子随父“还镇沂州”。

父亲王宣现在已经是“元帅”级别的大人物了,正式称谓为“义军都帅”——凡是蒙古人组织的民团乡勇,元廷一概称为“义军”。其实王宣正式的官衔是“招讨使”。

从名义上来说,王宣现在应该能节制元廷所有的山东驻军,但事实上做不到,驻守乐安(今惠民)的元将俞胜及驻守益都(今青州)的元将普颜不花是不会理睬这位汉人“都帅”之军令的。

驻守山东的元军也就是这几大股,除此之外的各州县基本没有部队驻守。诸位可能要问了:那王保保不也是位军旅奇才吗?怎么会不明了山东对于元大都的重要性?

倒也不是如此,自京杭大运河被元廷费大力气取直(之前西绕开封附近)之后,山东便成了元大都的左侧门户,不光京师的米粮盐茶需要路经山东,南方若对大都用兵,这京杭大运河也是一条最为近捷运兵之“黄金水道”,而山东,无疑就是扼住这水道的咽喉之地。

所以,王保保也在此布了精骑数万,由自己的弟弟脱因帖木儿统帅,防备朱元璋窥觑山东。

但是,计划往往跟不上变化,元廷对王保保的讨伐令一下,别处元军虽然采取观望姿态,但导致讨伐令颁下来的李思齐等人却是对王保保玩儿真格的,双方在山西掐了个死去活来,中间一度王保保还占了下风,这时的王保保不管什么猪元璋、羊元璋了,一道军令把脱因帖木儿的数万铁骑调到了河南支援自己。

主力部队一开拔,山东的所谓防务也就成了应景,各地官员虽然“守土有责”,但当真兵临城下之时,又有谁会与城共存亡?

具体到镇守沂州的大元招讨使王宣,首先遇到了是坚决抵抗还是就势投降的两难问题:蒙古人待他可谓“君恩深厚”,不打一下对天下人也说不过去;但若要真打?二十五万大军犹如狂飙突降,不是眼睁睁赔进我王氏父子的两条性命?

有没有一条万全之策?别“万”了,两全之策也行啊!最好能躺在炕上抱火炉,上下两面都能热热乎乎。

15

十一月初,北伐大军顺沂水来到沂州城下,主帅徐达致书王宣、王信父子:“投降吧,放下武器,待遇从优。”

王宣父子收到徐达的劝降书之后,掂量再三,觉得还是靠近大锅有饭吃,这些南方蛮子再怎么折腾,还能当真胜过蒙古铁骑?但是,前途远大代替不了眼前之危,过年的饺子再香顶替不了月饼过中秋,对徐达的水路大军,还是要应付一下。

这就是所谓“缓兵之计”!计定速行,王宣狠狠心大出血了:遣使携巨款去了应天进贡,态度诚恳表态:愿意改邪归正,立即站到人民这边来,愿意为祖国再立新功!

与此同时,王宣派出了儿子王信,秘密前往莒县、高密一带招兵买马,自己强大了,还怕你什么徐达?什么朱元璋?

朱元璋分析了王宣的处境,认为这是大好事,给整个北伐开了个好头,可以作为敌占区各城守将的表率!立即派遣徐唐臣到了沂州,授予王信江淮平章政事,令其受徐达节制,共同北伐。

朱元璋的使臣?这可是条大鱼!逮住他解往大都,皇上不光不会追究自己的弃土不守之罪,肯定还会有另外封赏!

于是,王宣豁上了,率兵趁夜偷袭了明使驻地,准备活捉徐唐臣,谁知行动也过于心急了,徐唐臣初来沂州,本来就警觉异常,发觉了不对头立即连夜走人,只身逃到了徐达军营。

这下王宣惨了:徐达何等人?得知沂州阵前起义有变,第二天一早便挥师向沂州发动猛攻,而且为了万全起见,还命都督冯宗异(冯胜)开坝放水,沂州城顿时水火交加,王宣再怎么琢磨,也觉得无路可逃,还是走老路吧:开城投降。

徐达认为还是应该给人出路,不管啥时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便允许了王宣再次投降,但却命令王宣给儿子王信写信招降,儿子来了,你父子全部有功无罪,不然……

镇抚孙惟德当了王宣的信使,把老爹的深情呼唤送给了正在莒县招兵买马的王信——为了老子的性命,做儿子的也应该有点表示吧?

谁知这时的王信来了个绝的:父子既不同路,何妨“大义灭亲”?不光拒不投降,反而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破釜沉舟”,杀死信使孙惟德,远远逃往了山西。

这下儿子当真把老子送上了断头台!徐达还会对反复无常的王宣客气么?立即将其处死,任命了自己的部将韩温镇守沂州。

王宣父子一个死一个逃,被扔下的部将之愤怒可想而知:于是峄州(今枣庄)赵蛮子、莒县周黻、海州(今连云港)马骊及沭阳、日照、赣榆等诸县官员,皆尽投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