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平民通过倒卖羊毛,赚了大钱,吐蕃国的贵人们听见这个消息之后,也纷纷动起了歪脑筋。
吐蕃国内的税贡缴纳,不同于大唐。
吐蕃国内的税贡征收,有一条等级分明的链条。
具体来说,吐蕃王帐下每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贵人,都各自管辖着本翼范围内近百位小贵族,而每一位小贵族,又下辖着成百上千的农奴和平民。
倒卖羊毛这条发财的路子,原本只是部分小贵族和平民,私底下悄悄进行的举动。
但是这一消息传到上面的大贵人耳中之后,顿时就引发了一场争斗。
势力庞大的吐蕃家族,为了争夺养羊的草场,带着麾下的战士和附属部族,开始借着各种名义,四处掠夺和占地。
草原上每一天都有流血冲突发生,那些势单力薄但又拥有草场的部族,就如同被饿狼盯上的肥肉,往往在一夜之间就被屠杀殆尽,土地也落入了他人之手。
因为羊毛所引发的内乱,如同山林野火,在高原上迅速传播开来。
身处逻些城的吐蕃大论桑赤若,原本正在筹划对大小勃律用兵,突然听闻高原上四处都起了战事,大惊之下,连忙召开了王帐大会。
在这场大会上,各大部族的贵族们,见了面之后宛如血仇一般,彼此敌视。
有几个头人,因为草场争夺带来的矛盾,甚至在王帐之中,就要拔剑相向。
桑赤若花了好大一番功夫,也没能化解这些贵人之间的矛盾,一场调解大会,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也就在此时,大唐与吐蕃的互市镇中,羊毛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一斤一百八十文,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巅峰价格。
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一只羊一年下来所产的羊毛,如果全部倒卖,最后甚至可以换到一匹驽马。
整个吐蕃高原的国民,因为羊毛,被推上了一个狂热甚至失去理智的地步。
不论是种植农作物的农户,还是寺庙里面念经的僧侣,甚至军队里面的战士,都开始不理会原本的工作,开始一心一意牧养山羊。
这股热潮持续了大约七个多月,直到有一天,互市镇的集市上,大唐商人对于羊毛的收购价,突然从一百八十文,跌到了六十文。
吐蕃人去问,得到的答复是,原材料已经供大于求,商行中的羊毛存货已经足够。
吐蕃人闻言,大多数人都打算观望一番,等待羊毛涨价之后,再伺机脱手。
哪料到羊毛价格继续大幅度下跌,仅仅半个月,就跌到了十五文一斤。
吐蕃人慌了,不少人选择贱价抛售羊毛,这造成羊毛价格滚雪球一般的下跌,最终甚至跌到了一斤一文钱。
羊毛跌到这个地步,已经意味着高原畜牧业,已经彻底坠入深渊。
但凡牧羊的部族和家庭,如果计算饲料、照顾、给药等支出,山羊的养殖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吞噬了吐蕃人的所有生产资源和劳作时间。
在那之后不久,吐蕃国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
这场大饥荒,有天灾和人祸两个原因。
天灾方面,高原上降下了一场数十年罕见的大雪,土地和河川数月不得解冻,无法劳作。
而人祸方面,则是养殖山羊的产业,大面积挤占了农田和林地,农作物大面积减产,而且牧羊啃食草皮,使得土壤植被严重破坏,许多农田无法再继续耕种。
面对这场大饥荒,吐蕃国上下,大部分地区无粮可食,只好宰杀山羊,取其肉来裹腹。
当羊被杀完之后,面对仓库里堆积如山、不能被食用的羊毛,吐蕃人只能拿起武器,将屠刀对准了邻近的部族,用掠夺和战争来维持本族的生存。
于是,一场席卷整个吐蕃的内乱,彻底拉开了序幕。
皇帝周钧在朝中听完了河湟节度府的汇报,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吐蕃内乱,再也无力东进,算是了却了朕的一桩心事。”
孔攸:“我朝百年未能根除的难题,没料到今日得以破解,最后却归功于小小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