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十二年(772)春,五十名议员被其他民选代表推举出来,正式踏入宣政殿的大门。
这五十名议员,大多都来自于民间商行或是工坊,都是工商业界最有名望的人。
作为一介白身的百姓,议员第一次进入宣政殿,个个都是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然而,面对这些入朝的百姓,朝中的官员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好脸色。
与在廊外听政的代表们不同,这些议员的角色,近乎于门下省的副署,主要负责对国家政策和行政决策,进行监督和规范。
所以,在朝堂上,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官员和议员为了一件政策,两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也是常见之事。
端午节后,有一日的早朝讨论的是,为了应对北美商贸的发展,朝廷打算在河北军粮城(现天津港)修建港口,来为海贸船只提供靠岸和补给。
据《天津通志·港口志》记载,在唐初,军粮城就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现名北运河)三条河流进入渤海湾,被称为“三会海口”。
军粮城是为天津最早的海港雏形,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发兵征辽,当时政府每年从南方向此运输50万石(约300万公斤)粮食,军粮城也因此得名,成为战时的重要军港。
后来,神龙年间,军粮城逐渐破落,到了开元初年的时候,军粮城逐渐被东北方向的渔阳港所取代。
渔阳港虽然也在后世天津港的范围内,但论吃水深度和港湾面积,对于海贸而言,还是有所不足。
所以,朝廷这个时候,提出了在军粮城重建海港的方案。
对于这个方案,出身工商的议员们非常重视,如同往常一样,在朝会开始之前,就借助长行、水陆、民驿等等渠道,从各地州县收集来了各种消息。
在朝会上,议员们向皇帝周钧给出的建议,是将天津港的主体建设工程,交给民间来做。
议员们说,如果让官府来负责这项工程,发动徭役,征召民夫,再调集资源,一来耗钱费时,二来也很难满足海贸港口的具体要求。
但如果让民间来承接工程,那么河北有不少大型的土木商行,造船、烧砖、伐木等等工坊也比较发达,而且各种海贸商人都在此有着货栈和中转,对于业务非常熟悉,所以事情会变得简单许多。
对于议员们的提议,户部、工部、礼部、将作监、鸿胪寺等等,都表示了反对。
就在双方争论的时候,户部侍郎骆英才出列,向周钧说道:“陛下,海港重建一事,关系兹大,怎可让民间负责?尤其是商贾,贪墨钱粮,以次充好,让他们来建设港口,何谈安稳?”
议员长沙石清听见这话,回击道:“商人爱财,但也重信。尤其是在商圈里的商人,将信誉看的比命还重要。往往一次失信,就再也无法接到生意,只能关门大吉。”
骆英才看向沙石清:“这话说的就很有趣了,沙议长在开元六年,曾经因为私贩违禁,被判杖刑;之后在开元九年,又因为谎报契单,藏匿贩奴,又判了赎铜三十斤;在开元十一年……”
听着骆英才报出从前的事情,沙石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骆英才说完这些之后,摇头道:“沙议长从来就不是什么遵纪守法的人,又何谈什么诚信?让这样的人来承接港口重建的工作,朝廷能够放心吗?”
关于沙石清早年在官府中的违法记录,周钧倒是听过一些风声。
朔方军从前为了筹措军饷,包括王忠嗣、郭子仪等等历任节度使,都私下里贩卖战俘和缴获,而沙石清就是其中负责中转的一人。
骆英才在说完沙石清的『陈年往事』之后,又从五十名议员之中,选出一些人来,分别说了他们当年曾经犯下的过错。
大到因为犯罪吃了官司,小到生活不检点,受人非议。
骆英才一番话说下来,议员的形象顿时大打折扣,从工商英才直接被贬低成了社会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