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令在北唐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南唐在李亨的『英明』领导下,也不太平。
李亨因为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谗言,处死了自己最能打仗的儿子李倓。
因为此事,南唐的谋臣李泌,与皇帝李亨逐渐疏远,但又碍于南唐局势的安危,不得不继续为南唐出谋划策。
李泌原本以为,李亨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会小心谨慎,励精图治,不再偏听谗言。
让李泌没想到的是,李倓死后才数个月,李亨的疑心病又犯了。
而这一次被怀疑的对象,变成了永王李璘(唐玄宗的第十六子)。
李隆基当年从长安出逃,经历了马嵬坡之变,被周钧迎至凉州之后,曾经下达过一条诏令,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配到全国各地,统率各个节度使。
其中,他的第十六子,时年35岁的李璘,被封为了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等职,坐镇江陵(今荆州)。
马嵬坡兵变失败之后,李亨率领千余禁军,一路南下。
坐镇江陵的永王李璘,听闻此事之后,不仅没有为难李亨,反而赠了不少补给,又派了许多士卒,甚至还专门写信给四道节度使,下令予以配合。
李璘为何要对李亨这么好?
因为李璘年幼时,母亲早亡,是被李亨一手抚养长大的。
对于李璘来说,李亨亦兄亦父,二人的关系,可谓坚固无比。
在那之后,李亨入主建康,建立南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永王李璘,逐渐成了李亨的一个心病。
因为从大唐法理上来说,拥有李隆基封书的李璘,才是江南四道的合法控制者。
换言之,如果在江南建立大唐新朝,那么南唐皇帝,李璘也应当是第一顺位者。
此时,又有谣言传入李亨的耳中,说是永王李璘似有反意,打算在江陵自立。
这种谣言,按常理来说,李亨只要一通驳斥,或是写信去安抚,那么就无事了。
偏偏李亨的疑心病升起,以皇帝的名义,给李璘下了一道旨,让后者来建康面圣。
接到圣旨的李璘,耳中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再加上李倓被处死的惨事就在眼前,使得他开始心生畏惧,以为李亨召见,目的就是为了处死自己。
偏偏这个时候,李璘的儿子李玚、谋士薛镠等人纷纷跳了出来,说李璘手中有着李隆基的封书,本来就应当是南唐皇帝。
而且,众人又说,李亨欲杀永王,此时已是生死存亡之际,李璘应该掀起大旗,争取帝位,令江南各地州县来投。
畏惧被皇帝所杀的李璘,也是脑子发热,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又向各地发去檄文。
诗仙李白此时也在李璘麾下,还为其写下了慷慨激昂的七绝诗《永王东巡歌》。
然而,此时的李亨,坐上南唐皇帝的位置,已有年许,根基已稳。
李璘的大军,行至汉江口,就被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堵在半路。
大战尚未开启,李璘军中的数位大将,就向南唐投降。
李璘眼见大势已去,便急忙带着一些部下和子女逃往了岭南。
原本在凤阳布防、防御燕军南下的李泌,听闻这件事情之后,急忙赶回了建康。
进入宫中,见到李亨,李泌不顾风尘仆仆,直接走到皇帝的面前,苦苦哀声道:“陛下,永王是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