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宋帝国地图 > 三(第1页)

三(第1页)

二月五日,也就是宋军原定的出兵反击金军之日的前一天,汴京城里爆发了堪称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请愿运动。参加请愿的各界军民高达数十万人,其声势之浩大汹涌,几欲掀翻皇宫。

史载,这场大规模的请愿运动乃民众的自发行为,其导火索是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们的伏阙上书。这大致是不错的。但是一个运动能够形成如此轰轰烈烈的势态,纯属自发不太可能。表面上的民众自发参与,必定有其幕后的策动者。这场“二五请愿”运动的幕后人物,就是那个颇具神秘色彩的民间义士索天雄。

索天雄是平民百姓中知道李纲被罢职最早的一个人。消息是甘云传给他的。

李纲的继任者蔡懋带着自己的亲兵队趾高气扬地接管了亲征行营司后,即将李纲的亲兵统统调充杂役。甘云气愤不过,意欲解甲归田。李纲规劝他,目前国家极缺人才,以他甘云的武艺和胆略,留在禁军里,早晚会有大显身手之机。大丈夫能屈能伸,切不可意气用事。听了李纲的劝告,甘云总算是没有负气一走了之。

李纲被带往浴室院后,甘云对朝廷的是非不分黑白不辨越想越感不平,思量着不能就这么束手无策忍气吞声,必须要为李大人做点什么。可是应当做什么,又应当如何做?他一时却无主意,便想找个人商议一下。

禁军中靠得住的弟兄,甘云倒是有几个,但他们皆是血性壮士,有需要两肋插刀动武玩命的事,找他们来帮忙绝对没问题,而要在扶助李纲这样的大事上动脑筋,他们的见识还不如甘云。于是甘云只好放开思路,往禁军弟兄以外的人选上去想。这一想,便想到了索天雄。

甘云与索天雄并无交往,只是跟随着李纲与其有过几次短暂的接触。但就凭这几次短暂的接触,便给了他一个很明显的直觉:这个索天雄非但古道热肠侠肝义胆,而且胸有韬略处事稳健,俨然具有成大事者的气象,是条值得信赖的好汉。所以尽管索天雄只是个无官无职的平民百姓,但甘云在内心里对他的敬重程度,却与对待李纲相差无几。

索天雄果然不负其望。

听了甘云通报的消息,他虽然亦深感震惊愤慨,却表现得十分冷静,思路也非常清晰。他稍作沉吟后,沉缓地对甘云说:“根据你说的这个情况,那个蔡懋十有八九会下令宋军放弃备战,停止抵抗,各厢区的厢兵义勇也很可能会被勒令解散,总之他们会千方百计地示好金人。而这样做无异于开门揖盗投身饲虎,其想法极其愚蠢,后果极为凶险。李纲大人能否从速复职,关乎京城存亡,干系非常重大,我等绝不可袖手旁观。计将安出,容我再思。你且少安毋躁,回去候我回音。”

甘云知道,让索天雄立时就拿出一个能够扭转乾坤的锦囊妙计来也不现实。但听了索天雄那坚定果决的话语,却使他找到了主心骨。他相信自己没有找错人,索天雄对此事肯定不会一筹莫展无所作为。

事实果然如此,就在与甘云谈话的同时,索天雄已有主意在头脑里迅速萌生,否则他的话也不会说得那么有底气。只是事情尚需熟虑,未便率尔出口。

罢免李纲的人是皇上,欲迫使皇上收回成命,所面临的挑战对象是至高无上的皇权。皇权如山,坚不可摧,不过也不是绝对无法撼动。而普天之下,真正可以撼动皇权的,唯有一个“众”字。对于这个朴素的道理,索天雄早有领悟。“众”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而单独的个体数量再多,如果不能凝聚起来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亦不足以为“众”。因此,能否将一盘散沙似的无数个个体凝聚成一股力可拔山的洪流,是草民能否与皇权相抗衡的关键。

那么,现在有没有条件发动全城民众同心同德地发出共同的吼声呢?索天雄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其根据,就是他了解得非常透彻的京城百姓的人心向背。

不过索天雄同时也深知,多数百姓都有怕事心理,都不愿做出头的椽子,所以要做这件事,必须先进行串联鼓动,必须先造成广泛而强烈的舆论声势。而一旦这个声势形成,他料定,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其间添柴烧火推波助澜。到那时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必将应者云集,水到渠成地掀起声援李纲的惊涛骇浪。

这个办法有几成胜算?朝廷能在民意的重压下改弦更张吗?

索天雄不敢说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但目前舍此别无他途。为了使汴京保卫战不致功亏一篑,为了使百万生灵免遭荼毒,索天雄考虑,只能这样铤而走险背水一战。

下定了这个决心,索天雄又对行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认真考虑。午后,他即让索飞春召集义勇队中的骨干人员到药王庙,也就是他这支义勇队的临时指挥所来议事。

此时大家都已听说了李纲被无端罢官的事,众人皆大为愤懑不平,对索天雄提出的紧急动员民众全力声援李纲之议无不赞同。蔡懋强行解散义勇军令恰在这时传到,就更是激起了这些草莽英雄的义愤。简短的秘密会议一结束,众人便马上分头行动起来,深入到各厢区的街头巷尾去四处煽风八方点火。

甘云于当天下午得到了索天雄派人传送的口信,口信只有十六个字:“众怒难犯,众口铄金。扶我栋梁,军民同心。”

见索天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便果断地拟定了斗争方略,甘云感到由衷的钦佩。他的悟性很强,听了口信即会其意。于是他便找来了若干铁杆弟兄,示意他们各自在军营里暗中进行鼓动。这些弟兄都很敬仰李纲,本来便对朝廷的倒行逆施牢骚满腹,与甘云的想法一拍即合,得了甘云的秘密嘱托,回去就积极地开始了动作。

事情一做起来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事并不难做。无论是在哪个兵营,基本上人人心同此理,个个都有斗志。只要是有一个人挑了头,众人的一腔怒火怨恨便如开闸之水一泻千里,各种各样对朝廷大不敬的粗话脏话,都跳着脚地大骂了出来。于是乎,这股强烈的逆反情绪,便像燎原烈火一般,迅速地在禁军中蔓延开来。

索天雄本人则在布置过上述行动后,抓紧时间去拜会了禁军统制何庆言。因为他很清楚,能否取得驻扎城中的禁军将领的支持配合,是这次请愿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民众的人数再多,毕竟是不具备严密组织的乌合之众;民众的声势再大,其主要构成者也毕竟只是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在缺乏有力的武装后盾支撑的情况下,如果遭遇到国家机器坚决严厉毫不手软的武力镇压,即使起初闹腾得再厉害,也难免由于参与者的畏惧动摇,而终致崩溃瓦解。所以索天雄不能不未雨绸缪。

鼓动禁军出马支持请愿,无异于策划逼宫谋反,这显然是目前做不到的,况且目前也不是做这种事的时候,索天雄并无此奢望。但是争取禁军对民众给予道义上的支持,不对请愿的百姓挥起屠刀动真格的,不在请愿现场制造流血事件,这一点却有可能做到。只要能使他们做到这一点,那便事成有望了。

何庆言部此前驻守卫州门,现在换防下来休整,驻地距宣德门不远。请愿事发后,朝廷若要调兵弹压,使用起来最便利的就是他这支部队。索天雄去找何庆言,便是欲预先与其沟通,达成一个攻守同盟的默契。

何庆言曾与索天雄并肩浴血卫州门,双方可谓生死之交。出于对索天雄超人的胆魄和武艺的敬服,何庆言虽身为禁军统制,见了索天雄却有着像见了兄长般的尊重和亲热感。索天雄对何庆言的印象也很好,认为他是禁军中难得的一员忠勇骁将,不但作战勇敢,在人品上也靠得住。所以在厅房坐下后,他也没绕弯子,开门见山便道出了来意。

当然,索天雄不可能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他只是含蓄地讲,李纲大人被罢职后,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说不定还会发生什么过激行为,但凡此种种皆为忧国之故。倘朝廷针对百姓有所指令,还望何将军手下留情。

何庆言对李纲被罢职后各界的强烈反应已有所闻,在心里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并且在暗中很希望果真能掀起一场推翻朝廷荒唐决定的风暴。他一听便知索天雄话里有话。但索天雄既然只是点到为止,他也很明智地不做深究。他同样用含蓄的语言表示,兄弟虽是一介武夫,却还粗通事理,是非黑白总能分清。皇上登基后曾明令天下广开言路,百姓关心国事乃是忠君之举,激浊扬清,言者无罪。倘有个别逾格行为,当以善言劝止为宜。总之何某身为禁军将领,杀敌报国是为本分,而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是断不敢为的。

索天雄微笑着向何庆言揖道:“何将军深明大义,实乃国幸民福。”

何庆言忙摇手道索大哥过誉了。何某无做大事之才,唯求不愧天地良心而已。不过,我何庆言职权有限,只能节制本部兵马。至于其他将领是何想法,却是难料。

索天雄就问,现在城中禁军各部都是归谁掌控?何庆言说兵权自然是都集中在皇上手上,但具体行使职权的,目前主要是殿帅王宗楚和京城守御使蔡懋。索天雄点点头,将这两个名字记在了脑中。

告辞时,索天雄叮嘱何庆言,记住,你我之间没有发生过这次谈话,这对你我都有好处。何庆言心照不宣地回答,兄弟可以让亲兵做证,今天我没会见过任何人。这件事使何庆言感到索天雄其人确实有些深不可测,但出于对索天雄正直品格的信任,他严守了这个秘密,此后未将此事对任何人提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