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华知道自己身份的可贵,也分外珍惜。
说了些政事后,卢若华忍不住低声笑问:“太子殿下前年大婚,去岁刚生下郡主。皇上今年就离京巡查,就不惦记太子和郡主么?”
前年,十七岁的姜宁大婚,夫婿是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太子伴读马慎远。
小夫妻恩爱和睦,成亲三个月就有了喜讯。去岁秋日,太子生了白胖健康的女儿。
女帝陛下在三十五岁这一年,做了祖母,十分喜悦。在孙女满月当日,便册封孙女为南阳郡主,并将南阳郡赐给孙女做了封地。
今年,女帝陛下再次离开京城,巡查大梁全境。
“朕带了孩子的画像,想的时候就看看。”姜韶华笑道:“朕打算去草原看看。如果要打仗,朕就在边关多留些日子。如果太平,朕就能早些回京城。”
柔然被灭族后,鞑靼高车两族一直没消停,为了争夺草原霸主之位时常打仗。大梁朝不偏不倚,在两族打得太过火的时候,才会出面停止干戈。几年下来,鞑靼族高车族的骑兵各自伤亡惨重,对大梁已经造不成太大威胁。
至于各个小部落,争抢着为大梁养马,每年换取大批的粮食盐茶叶棉布等物资。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早已没了上马就战的野性。
卢若华身为郡守,平日十分关注朝廷邸报,对边关和关外各部落的情形了然于心,低声笑道:“狼在圈里养久了,就会变成犬。”
“现在关外众部落,最凶恶的也不过是狼犬。我大梁的边军日益勇悍,他们根本不敢进犯边关。”
姜韶华笑着瞥一眼卢若华:“你对边军的情形倒是熟悉。”
卢若华坦然承认:“是,朝廷邸报里所有关于边境的消息,我都会反复琢磨细看。”
“边关互市,是一步妙棋。几年下来,关外游牧部落,已经习惯了以马匹换取粮食物资。”
“接下来,可以在边关设一个新城,专门吸纳牧民。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慢慢抛弃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学着大梁百姓在城内定居,学习耕种土地。”
姜韶华心里一动,看着卢若华:“大梁需要战马,也需要牛羊。牧民们都来耕田了,无人养马养牛羊怎么办?”
卢若华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在关外设马场,设牛羊牧场,擅长养马养牛羊的人留在牧场里。老弱妇孺们,慢慢移居在城内。”
“就如圈养野狼一样,逐渐消磨掉他们的野性,让他们渐渐温顺,服从大梁的管理。”
“这才是能让边关安宁的长久之计。”
“打仗杀人当然痛快恣意,却也滋长了大梁和关外部落间的仇恨。仇恨这等东西,就如火苗一般,一旦得了机会,就会蔓延至整个草原。”
“我以为,设立新城,吸纳牧民定居,便是一个好法子。值得一试。”
姜韶华看着双目熠熠闪亮的卢若华:“你想去边关,做新城的郡守?”
“是,”卢若华站起身来,肃容拱手,深深躬身:“臣正有此想法,请皇上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