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们的艰难,不仅是在差事上,婚事也多是难题。
像李芳菲王舒等人,多是招赘进门。女强男弱,背靠家族,自己出来做官当差,家中有赘婿教养孩子打理家事。
不过,肯做赘婿的男子,大多没大出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也是无奈之余的选择了。
也有一些像卢若华这样的,不愿将就凑合,索性一直不嫁人,也不招赘。就这么单身做官。
朝中的中书令陆真,也是如此,一直孑然一人,全心全意当差做事。
姜韶华轻声笑问:“梅姨娘有没有写信催你成亲?”
卢若华耸耸肩:“以前每个月都写信来催。自从我过了二十六岁,来信就渐渐少了。”
在传统守旧的梅姨娘看来,女子过了二十六岁,就要列入彻底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之列。这世间也寻不到二十七八岁还没娶妻的男子。
“我娘上个月写信和我说,大嫂又有喜了。”卢若华低声笑道:“大嫂怀相好,一胎接着一胎,已经生了两子两女。”
“我娘和大嫂私下商量好了。接下来生的这一胎,不论男女,都过继给我。以后我老了,侄儿或侄女给我养老送终。”
这也是个法子。陆真也是这样,从兄弟那儿过继了侄女来养。
姜韶华嗯了一声,随口问道:“你整日忙着当差,有时间养孩子么?”
“那肯定没有。”卢若华理所当然地接了话茬:“孩子生下来之后,还是大哥大嫂和我娘养着,等养到了十岁左右,再送我身边来。”
姜韶华彻底被逗乐了:“你这倒是轻松。孩子养到十岁光景,就已经懂事了。到你身边来,也不用操什么心,让孩子读书长大便可。”
卢若华笑道:“我娘疼我,大哥大嫂也心疼我。再者,我也实在太忙了。我还想着,再做几年郡守,年年考评都拿上上等。以后能被提任做一州刺史呢!”
大梁四十州,每州的最高长官就是刺史。这是正三品的官职。可以说是真正的朝堂高官。
姜韶华很欣赏卢若华在仕途上的野心和抱负,微微笑道:“有理想是好事。你既有野心,那就好好当差。”
“朕不会给你开后门。你若有这份能耐本事,朕也不会让明珠蒙尘。”
卢若华精神一振:“臣一定用心当差。”
女帝陛下素来公正,便是提携任用心腹,也是按部就班,让臣子们攒足资历声望再提携。
就如陈瑾瑜,从天子舍人外任,做了五年郡守后转任礼部侍郎,伴驾随行立下大功,顺理成章地接替董尚书的职位。
总之,陈尚书官途顺遂,也经得住众人评说。
这就是简在帝心的好处了。
卢若华当然聪慧能干,不过,如果她不是姜韶华的妹妹,又怎么会这么快地脱颖而出,二十六岁就做到了河西郡的郡守?还敢遥想着四十岁之前做到一州刺史?